文章
醫療新知 > 免疫細胞治療抗癌 專家:非人人有效

免疫細胞治療抗癌 專家:非人人有效

19-09-2018

免疫細胞療法抗癌 專家:非人人有效

 

無藥可用的癌症患者未來可望用細胞治療,不用再跨海求援。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賴基銘今天說,胰臟癌、肝癌、膀胱癌等癌友未來都有機會可用,但並非人人都有效。

過去在台灣要做細胞治療,得先依醫療法規定進行人體試驗;但近年細胞治療技術發展迅速,鄰近國家如日、韓等國,都積極投入。國內也有癌症患者遠赴日本、烏克蘭等地進行免疫細胞治療。

不過,衛生福利部日前已對6項細胞治療技術解禁,其中最受矚目為將免疫細胞用於癌症治療,不只癌末病人可用,第一期至第三期的癌患只要標準治療無效都可用。

看準細胞治療發展潛力,國內有生技公司下午和日本上市公司簽約,將引進2項重要免疫細胞製劑專利技術。

政策解禁,看似為癌患畫了一張大餅,但能用來治療哪些癌症、治療費用多寡,還有待醫療院所提出實施計畫後才有明確方向。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賴基銘表示,免疫細胞療法包含NK/CIK等殺手T細胞、樹突細胞疫苗及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等,被視為未來治療癌症的趨勢。但民眾也必須清楚,並非每個人使用細胞治療都有效果。

日本在細胞治療發展迅速、臨床應用也多,賴基銘說,目前日本用樹突細胞疫苗治療胰臟癌病人有看到成果,有4%使用者腫瘤完全消失、8%腫瘤有消退,約30%患者腫瘤穩定沒成長,但有一半的患者則是沒效。

賴基銘說,晚期胰臟癌是讓醫師束手無策的對手,細胞治療仍是一個希望。台灣在細胞治療解禁後,有許多醫院躍躍欲試,將陸續提出申請。不只是胰臟癌,如肝癌、膀胱癌等患者,也都可能會有治療計畫可參與。

癌症免疫療法也被視為晚期癌症病人的希望。科學家發現,腫瘤細胞會煞住人體的免疫T細胞,讓T細胞辨識不出敵人,無法殺敵,腫瘤就會愈長愈大。若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控制腫瘤細胞和T細胞「結盟」,T細胞能再度活躍。但此舉也不是每種腫瘤或癌患都有效。

賴基銘指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平均有效性為15%至25%,全球的專家都致力突破治療門檻,其中合併化療、放療或合併大量免疫細胞輸注,可能是方向之一。

賴基銘表示,NK細胞等免疫細胞療法就像提供調教好的細胞武裝部隊,以人海戰術攻擊癌細胞;若再結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於被解凍的T細胞又獲得大量奧援,可能強化免疫治療效果。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山下直秀則在記者會指出,抗原是癌細胞的標記,可引導樹突細胞對特定腫瘤產生反應,目前最被寄以厚望的癌抗原是腫瘤新生抗原。若能精準發展出個人化的抗原組合,結合樹突細胞療法,或能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發揮較大的功用。

 

文章來自: 聯合新聞網

 

醫療科技一日千里,癌症得以及早診斷,治療成效及病人存活率大大提升。 以肺癌為例,由於病徵不明顯,確診時多為晚期,突破傳統抗癌機制的免疫治療——重啟人體免疫系統,辨別出癌細胞並進行攻擊,正正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化療以外的選擇。 「抗疫.免疫」直播請嚟臨床腫瘤科專科梁廣泉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免疫治療,讓大家掌握治療的發展趨勢。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調查研究結果發布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團隊籲加強支援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13日】 香 […]
港大生物學家揭示防止DNA受損機制 加深對癌症形成的理解
不當的細胞分裂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維持細胞分裂穩定的機制。最近,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 […]
城大發現促使癌細胞擴散的蛋白質 望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治療靶點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賴氨酸羥化酶1」(LH1)的蛋白質,是促使肝細胞癌和胰臟導管腺癌的 […]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 […]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 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疫情期間,不少病人進出醫療場所接受化療都少不免擔心受到 […]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間皮瘤(Mesothelioma)由於治癒率較其他癌症低,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僅有8%,醫學界一直努力尋求間皮 […]
港大化學生物學家拆解一類「組蛋白修飾」 為開發相關抗癌新藥帶來曙光
由香港大學(港大)化學系李祥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與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及港大生物醫學學院黃永瀚博士和鮑秀 […]
HR+/HER2- 型 晚期乳癌治療新喜訊!
CDK4/6抑製劑的出現改變了荷爾蒙受體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陰性(HR+/HER2-)晚期乳癌治療 […]
港大醫學院發現抑癌基因缺失令乳癌治療失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腫瘤抑制基因 AKTIP缺失後會促進管腔型乳癌的生長,並增加 […]
港大生物學家及合作夥伴揭示DNA解旋機制 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曙光
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與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和法國居禮研究所的研究員共同發現了 […]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創嶄新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及臨床腫瘤學系團隊發表嶄新的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 […]
「國藥」本地註冊難 病人有藥無得用 工聯會促進一步檢視藥物註冊制度
雖然去年 11 月 1 日起,中國獲納入本港新藥註冊的指明參考國家名單,但持有中國當局發出之註冊證明,仍必須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