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編者的話 ( 57 ) 職場同路人

編者的話 ( 57 ) 職場同路人

08-02-2018
 

右二 : Molly Wu / Roche – Human Resources Director
左一 : Irene Kwan / Roche – Senior Officer, Patient Empowerment
右一 : Pelly Young / Cacnerinformation.com.hk
左二 : Katy Tong / Cancerinformation.com.hk

癌症資訊網歡迎有興趣聘用同路人的企業和我們聯络  分享我們的親身經驗。)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署最新資料指出,香港總人口截至2017年年中約有7,389.5千人,勞動人口和就業人口分別為3,960.4千人和 3,850.8千人,就業率則為2.9%,相對全球失業率,情況不算嚴重,然而坊間總是出現「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怪現象,許多老闆級更揚言︰「就算調高價錢都請不了人,年輕人嫌辛苦不入行或不想打工,要求人工高、工時少,福利佳兼不能受罵。」癌症資訊網就鼓勵大企業人事部或中小企業老闆不妨考慮顧用同路人回歸職場,他/她們有經驗和能力,曾經歷生死邊緣,做事更起勁,策動力更強,因為總想把時間善於利用,爭取生活與工作平衡,生產效率更高。

 

香港人拼搏精神 — 「勤與靈活」

根據2015年衛生署或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發放最新資料,惡性腫瘤(即癌症)屬於致死榜首,新症及死亡分別是30,318宗個案14,316宗。發病人的年齡組合多是40歲以上,這群人是工作人口最有價值的一群,然而因為得病而無奈退下職場,並因面對治療上的經濟壓力,有機會變成無助、沮喪和孤單,產生許多負面情緒。許多醫生都告訴我們「治病先醫心,人生變得有希望才能戰勝癌魔」,若有同路人能得到機會回歸職埸,重新建立自信和有精神寄託,一方面能補貼生活和治療費用;另一方面寄情工作分散精緒,自覺不是病人,也能增強抗癌戰鬥力。

 

事實上,香港面對經濟轉營,求才若渴,同路人大多曾是職場精英或是勞動人口,可緩減勞工短缺的燃眉之急,只要僱主能體諒同路人的身體狀況,可以實行彈性上班時間、家庭辦工室、時薪工作或合約制等,都是可行的方法,我們公司現時就僱用了10名同路人工作,成效不錯。

 

各國對同路人支援的借鏡

綜觀世界各地支援同路人的措施和方法,可作為香港政府和各大企業的借鏡。例如德國政府的支援政策就十分著力,目前德國癌病人口約400萬,但政府會提供6週帶薪病假,3年法定健康保險支付的疾病津貼,相當於總收入70%,當地企業家會援助病人以創造一定的工作機會、多樣化工作方式以貼合他們的治療和生活需要。

 

加拿大於2016年約有20.2萬人患癌,當地設有人權委員會受理就業歧視類投訴,許多巿鎮則用行政條例鼓勵企業聘用癌症康復者工作,給予一定比率和年限的稅收優惠。鼓勵家庭醫生、專科醫生為康復者開具如實的身體健康證明。

 

日本癌症病患約20萬人,75%受控制的病患希望能繼續工作,於是當地政府會透過以下途徑協助他們找工︰(1)積極派遣社會保險勞務人士到各地區定點醫院,為他們提供相關工作知識和幫助,現約有120個諮詢點,將會繼續增加。(2)促進醫院和國家所屬介紹工作機構「HelloWork」聯合找工作,2013年日本厚生勞動省推行了「癌症患者等長期療養者就職支援試點事業」,「HelloWork」職員每週去醫院一次,對剛入院或需要定期診療者提供諮詢,按他們需求而介紹工作。(3)患者也可向社會福祉師諮詢醫療保險、僱傭保險等問題,醫務人員會提供治療內容及健康管理方面的注意事項等,再替他們找尋專業知識程度較高的工作。

 

美國2017年有168萬新症,美政府制定高質量醫療保險政策,故她鼓勵個人和公司購買醫療保險,讓個人和公司皆有保障。這除了能幫助患癌員工承擔治療費用外,還可以為公司保留人才,繼續效力公司。

 

香港特區政府可借鏡以上國家的援助措施或方案,選取適合的方法協助同路人重回職場工作,利己利人以達雙贏效果。

 

香港企業和社會福利不足照顧同路人

醫生們常強調癌症不是絶症,因為醫學昌明,發現得早的存活機會大增,甚至變成如糖尿病似的長期病。「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許多同​路人的最佳寫照,他/她們希望活得有尊嚴,不是讓人以憐憫之心待之,若本地企業能對同路人提供一些就業機會,才是真正幫助和支持他們勇敢抗癌的最佳方案。

 

支持同路人重返職場, 過回普通人生活,最終社會增加多一份勞動力,何樂而不為呢﹗

 

Alan Ng

編輯 ( 8-2-2018 )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