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新一代抗CD20抗體藥物助濾泡性淋巴癌復發患者延長壽命

新一代抗CD20抗體藥物助濾泡性淋巴癌復發患者延長壽命

06-02-2018

新一代抗CD20抗體藥物助濾泡性淋巴癌復發患者延長壽命

 

 

淋巴癌(Lymphoma), 是血液系統的惡性疾病之一可分為何傑金氏淋巴癌 (Hodgkin’s lymphoma) 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non-Hodgkin’s lymphoma), 後者可根據其生長及擴散的速度再分為慢性和急性兩大類1 濾泡性淋巴癌是最常見的慢性淋巴癌好發於年齡約50多歲的患者,最常見的症狀為頸部,腹股溝或腋下淋巴結腫脹。

 

隨著醫學的進步發展,醫學界在濾泡性淋巴癌的治療上已取得不俗的成績。 現時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以及較新的標靶治療3標靶藥物利妥昔單抗(rituximab), 透過與B淋巴細胞表面抗原CD20結合,引起免疫反應,令癌細胞凋亡2 在化療配合利妥昔單抗的治療下,濾泡性淋巴癌的存活期有了明顯的提高,很多病人可存活長達15甚至更久。

 

濾泡性淋巴癌大多無法治癒,即使它對治療的反應良好,仍然會不間斷地復發,使得患者需要在他們的一生中多次接受治療。根據個人病情,復發後的患者可選擇單用利妥昔單抗或與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並用。隨著新藥物的不斷問世患者尚有不少新葯可以嘗試其中包括新一代抗CD20抗體藥物阿托珠單抗(obinutuzumab)4 阿托珠單抗是在利妥昔單抗的基礎上,通過分子工程對抗體進行改造和修飾,從而增強抗體與免疫細胞的親和力,加強殺滅癌細胞的能力,令治療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5 研究證實,用於接受利妥昔單抗治療後無效或病情出現惡化的濾泡性淋巴癌患者,阿托珠單抗配合抗癌藥苯達莫司汀 (bendamustine)作治療,及後再單用阿托珠單抗作持續治療有助延長患者的存活期降低病情惡化風險,這種合併療法的療效較單一使用苯達莫司汀的理想6

 

 

 

安全報告免責聲明

 

此平台並不旨在用於記錄或報告不良藥物事件資訊,如您懷疑有任何副作用,請向您的醫生或藥劑師諮詢和報告。

 

以上健康教育資訊由羅氏大藥廠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NPM-HK-0079-01-2018)

 

Valid until 29/11/2019 or until change is requi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whichever comes first.

 

 

 

References:

1. Adult Non-Hodgkin Lymphoma Treatment (PDQ®). Patient Vers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health/PMH0032605/.

 

2. Johnson P and Glennie M.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rituximab in the elimination of tumor cells. Semin Oncol 2003;20(1 Suppl 2):3-8.

 

3. Adult Non-Hodgkin Lymphoma Treatment (PDQ®). Health Professional Vers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health/PMH0032836

 

4. Gazyva (obinutuzumab) [Hong Kong Product Information]. Hong Kong. Roche; July 2016

 

5. Mössner EBrünker PMoser S, et al. Increasing the efficacy of CD20 antibody therapy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of a new type II anti-CD20 antibody with enhanced direct and immune effector cell-mediated B-cell cytotoxicity. Blood. 2010 Jun 3;115(22):4393-402.

 

6. Sehn LH, Chua N, Mayer J, et al. Obinutuzumab plus bendamustine versus bendamustine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ituximab-refractory indolent non-Hodgkin lymphoma (GADOLI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open-label, multicentre,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16 Aug;17(8):1081-1093.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中大研究發現乙肝康復者的嚴重肝病併發症風險會隨時間下降 唯仍須注意患肝癌風險 建議接受長期肝癌監測
本港約54萬人患有乙型肝炎,部分人可經藥物或自身痊癒,達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清除」,成為「乙肝康復者」。香港中 […]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調查研究結果發布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團隊籲加強支援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13日】 香 […]
港大生物學家揭示防止DNA受損機制 加深對癌症形成的理解
不當的細胞分裂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維持細胞分裂穩定的機制。最近,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 […]
城大發現促使癌細胞擴散的蛋白質 望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治療靶點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賴氨酸羥化酶1」(LH1)的蛋白質,是促使肝細胞癌和胰臟導管腺癌的 […]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 […]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 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疫情期間,不少病人進出醫療場所接受化療都少不免擔心受到 […]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間皮瘤(Mesothelioma)由於治癒率較其他癌症低,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僅有8%,醫學界一直努力尋求間皮 […]
港大化學生物學家拆解一類「組蛋白修飾」 為開發相關抗癌新藥帶來曙光
由香港大學(港大)化學系李祥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與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及港大生物醫學學院黃永瀚博士和鮑秀 […]
HR+/HER2- 型 晚期乳癌治療新喜訊!
CDK4/6抑製劑的出現改變了荷爾蒙受體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陰性(HR+/HER2-)晚期乳癌治療 […]
港大醫學院發現抑癌基因缺失令乳癌治療失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腫瘤抑制基因 AKTIP缺失後會促進管腔型乳癌的生長,並增加 […]
港大生物學家及合作夥伴揭示DNA解旋機制 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曙光
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與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和法國居禮研究所的研究員共同發現了 […]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創嶄新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及臨床腫瘤學系團隊發表嶄新的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