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大象可能掌握攻克癌症的鑰匙

大象可能掌握攻克癌症的鑰匙

10-10-2015

 作者 Anita Chow 
www.thenewslens.com/author/anitachow

 理論上,每次細胞分裂,都有癌變的機會。然而,人類細胞分裂的次數比老鼠出萬倍,但人和鼠的患癌機會率卻不相伯仲。更有趣的是,如果細胞愈多,患癌機會愈大,則大象寶寶恐怕活到3歲就全都要死於大腸癌或什麼癌了。這個現象稱為佩托悖論(Peto's Paradox),由牛津大學統計學教授佩托(Richard Peto)在1977年提出。

 

近期公布的兩項科研結果可能有助解釋為什麼細胞愈多,癌變機會率未必愈大。美國猶他大學兒科腫瘤專家 Dr. Joshua D. Schiffman率領的團隊,日前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報告,指出團隊過去14年在動物園對36種哺乳類動物做癌症發病研究,結果發現動物的癌變機會率跟體型與壽命的長短都沒有關係。

 

研究發現,雖然大象的體重可達10500磅,壽命可達65歲,然而牠們的患癌機會甚低,大約只有4.8%死於癌病,而人類的機會率則介乎11%-25%。科研人員認為,大體型的長壽動物可能已經進化到擁有更多抗癌基因。

 

研究集中於一個名為p53的基因,它有個較好聽的別號-基因組守護者(Guardian of genome),原因是它擁有一種可以抑制腫瘤的蛋白質。當它產生突變時,細胞就會不受控制地繁殖,可能演變為癌病。我們人類只有一對p53,有些人的p53是失效的,稱為李-佛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 syndrome),他們患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90%,一般來說,在孩童時候就會確診患癌,而且一生中可能患上數種癌症。至於大象,其p53最少有20組。

 

科研人員收集8頭大象的血液(2頭非洲象、6頭亞洲象)、10名李-佛美尼症候群患者血液,以及11名非李-佛美尼症候群患者血液,然後把血液細胞暴露於輻射下。健康的細胞在這時必然會上演「集體自殺事件」,即是所謂的自我保護機制,因為要阻止細胞癌變破壞身體,受輻射影響的細胞自殺成為了較佳選擇。

 

結果一如預期,李-佛美尼症候群患者的細胞死亡率只有2.7%,健康人類組別是7.2%,大象組別的細胞死亡率卻高達14.6%。

 

同時,芝加哥大學進化生物學家Vincent J. Lynch的團隊發現大象的抗癌守護基因不是自古以來就得天獨厚的,而是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科研人員比較大象的基因,包括很多代以前的大象祖先,和已經滅絕的近親如長毛象和乳齒象,發現體型較細的大象祖先,跟很多其他哺乳類動物一樣,只有一組p53,但當牠們漸漸進化,體型也變大了,p53亦增加,那是大象譜系獨有的發展,Lynch示。

Hogle動物園兩名大象管理人Eric Peterson和Jason。合照的包括大象Christine。Photo Credit: Utah's Hogle ZooHogle動物園兩名大象管理人Eric Peterson和Jason。合照的包括大象ChristinePhoto Credit: Utah's Hogle Zoo

 

 

參與研究的動物園,猶他州Hogle Zoo大象管理人Eric Peterson感到相當興奮,「動物王國一定能告訴我們克服一些惡疾的密碼⋯⋯我們的大象能參與這項研究,實在令人驕傲。」「這是雙贏的,如果大象真的掌握了破解癌變的鑰匙,那可能會令世人更關注大象,更關心牠們的困境。假如能夠令人類和大象都活得長一點,好一點,那是多麼美妙事。」

 

暫時只有大象被發現有多組抗癌基因,而大象的故事告訴我們,大自然的進化可能已經局部攻克癌症,同時,有跡象顯示,無毛鼴鼠和北極露脊鯨可能已經進化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Dr. Schiffman認為,其他長壽動物,例如鸚鵡,烏龜和鯨魚,亦有各自特殊的長壽戰術,「抗癌戰幔早在人類出現前已經揭開,不同的動物在這方面可能有不同的本領,我們應該用心研究大自然的戰略。」

 

倫敦癌症研究院的Mel Greaves和Luca Ermini在評論Dr. Schiffman的報告時指出, 雖然p53是抗癌基因,但人類的種種行為,包括吸菸、不良飲食習慣、曝曬等已引發出多種類型癌病,單純是p53可能不足以應付。 

 

 

biorxiv.org/content/early/2015/10/06/028522

www.thenewslens.com/post/230319/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港大醫學院發現癌細胞間互動模式 有望為肝癌治療領域帶來新的突破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病理學系任蕙蘋教授帶領的團隊近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揭示循環小細胞 […]
在家採樣檢測 HPV 助早篩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本港常見癌症及香港女性致命癌症之一,據世衛資料,95%子宮頸癌病例由HPV引發。除了傳統HPV和柏氏 […]
乙型肝炎民間篩查見成果 梁熙籲政府資助市民篩查
民建聯衛生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梁熙早前與社區組織銀騎士,於去年10月在柴灣漁灣邨舉辦「乙型肝炎社區篩查活動」 […]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美國默沙東藥廠攜手為製藥業界創造以數據驅動的新方案
(香港,2023 年 8 月 11 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夥拍美國默沙東藥廠(默沙東)舉辦「醫 […]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成立 推動粵港澳醫療合作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昨日在香港舉行成立典禮,全國政協常委高永文榮任該會榮譽會長。協會旨在推動香港與大灣區醫療 […]
浸大發現草藥提取化合物「異甘草素」具備治療胰臟癌潛力
一項由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科學家領導的研究發現,從中草藥「甘草」提取的一種類黃酮物質「異甘草素」,可抑制胰臟癌 […]
莫德納默沙東皮膚癌疫苗 開始招募後期研究受試者
(路透華盛頓26日電)美國莫德納藥廠今天宣布,已開始招募參與後期研究的患者,以評估該藥廠和默沙東集團合作研發的 […]
宏利香港推出「活耀人生危疾保PRO」 提供市場首創的末期癌症治療保障
宏利香港推出「活耀人生危疾保PRO」 提供市場首創的末期癌症治療保障[1] · 憂慮醫療成本上漲的客戶,提供保 […]
養和早餐分享會 新一代放射治療: 質子治療的臨床優勢及其在其他先進國家的趨勢/應用
質子治療有效提升腫瘤控制的同時,又可以降低治療副作用,絕對係癌症病人一大喜訊! 我們很榮幸受邀出席早前養和醫院 […]
港大醫學院發現引致胃癌化療耐藥性和腫瘤復發的新分子機制 揭示治療的可行方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馬桂宜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首度發現導致胃癌患者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 […]
中大在大中華地區首次引入嶄新組合式機械人手術系統 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術效果滿意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泌尿科手術團隊於今年5月引入嶄新的組合式機械人手術系統,並進行了該新型手術系統在大中 […]
中大醫學院成功破解肝癌適應免疫療法的關鍵 開創新型聯合療法作二期臨床研究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近的研究揭示肝癌細胞能「適應」免疫療法,令這種目前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