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鼻咽癌上眼 螺旋電療保視力

鼻咽癌上眼 螺旋電療保視力

21-08-2015

癌症標靶藥愈來愈多,微創手術也愈做愈精細,但對付頭頸腫瘤如﹕鼻咽癌和喉癌,放射治療(俗稱電療)仍是首選;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線殺死癌細胞。 然而,電療範圍與眼耳口鼻、大腦、呼吸道等重要器官接近,副作用和後遺症最令病人憂慮。短暫副作用,如﹕喉嚨疼痛,口腔潰瘍,失去味覺;長遠後遺症,如﹕口鼻分泌減少,記憶力減退,甚至失明,影響日常生活。

拆解謬誤

謬誤:經常流鼻血,可能是鼻咽癌。

陳﹕最早期的鼻咽癌,未必有徵狀;當病情發展至中期,病徵不單是流鼻血,病人還會感到頸淋巴核脹大,耳鳴,聽力下降,吞口水時感到吞下酸稠的痰液或鼻痰等,當病情到了後期,病人會感到頭痛、重影、面部麻木等徵狀。

當懷疑是鼻咽癌,如何確診?

陳﹕必須做鼻咽內窺鏡檢查,將一條幼軟的纖維鏡伸入鼻腔,觀察有沒有腫塊,當懷疑有不正常細胞,就要抽取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診斷。 一旦確診鼻咽癌,需要進一步檢查有否擴散,包括磁力共振、全身正電子掃描,看看癌細胞有沒有擴散至頸淋巴,甚至肺、膀胱和骨,尤其當頸淋巴偏大,擴散可能性較高。

知道第幾期,如何治療?

陳﹕鼻咽癌治療,主要是放射治療,俗稱電療,以高能量的射線,照射鼻咽和頸部,每日電一次,一星期電五天,整個療程電33至35次,約七星期;一期以上的病人,還要輔以化療,鞏固電療的效果。

損聽力視力 反應遲鈍

病人都會擔心電療很多副作用、後遺症。

陳﹕電療有一定副作用。電療第一二周,感到口乾,味覺轉變;至第三四周出現口瘡,吞嚥困難;到第五六周,電療範圍的皮膚被灼紅灼傷,像太陽曬傷;最後兩周嚴重口腔潰瘍和喉嚨腫痛,並會持續至療程後一兩周。但這些不適大都會逐漸減退,口腔潰瘍、皮膚損傷會康復。

然而,有些後遺症會出現,口水腺和鼻黏膜分泌減少,容易有鼻竇炎,頸部活動和牙骱開合拉緊,亦有病人因而聽力下降,若是較後期的鼻咽癌,腫瘤接近視神經或顱底骨,可能導致一隻眼失明,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

如何避免這些後遺症?

陳﹕電療不斷改進,傳統是二維,只用兩張X光片做電療設計,80年代開始利用電腦掃描三維設計,90年代引入調強放射治療,可以增加放射線的劑量,副作用已大大減低,最新的螺旋放射治療,進一步控制放射線的劑量。

第三四期鼻咽癌,傳統的電療容易影響腦葉和視神經,新的螺旋放射治療,可以針對腫瘤釋放高劑量,而減少周邊主要器官的劑量,減低各種後遺症,保住視力。

痊癒機會 五至八成

接受治療後,多少病人可以痊癒?

陳﹕第一二期鼻咽癌,痊癒機會相當高,達七成半至八成,第三四期也有一半機會。

癌症治療,經常需要手術,鼻咽癌是否需要手術?

陳﹕鼻咽癌對電療相當敏感,所以治療首選是電療,不會考慮手術;另外,因為鼻咽位於鼻腔最後方,相當隱蔽,手術相當困難;加上鼻咽癌特性是喜歡「捐窿捐隙」,容易擴散至頸淋巴、顱底骨,手術創傷面大,亦無法切除。不過,當鼻咽癌局部復發,就會考慮手術。

突變豆沙喉 聲帶癌作怪

聲帶位於喉嚨內,是發聲器官,呼出空氣時經過聲帶的震動,就會產生聲音。

當喉嚨、聲帶生癌,聲音變得沙啞,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2012年有195人患上喉癌,九成喉癌病人有吸煙習慣。

喉癌和聲帶癌有何分別?

陳﹕喉,是發聲器官,聲帶癌是喉癌的一種,另外,聲門上部或下方都可以形成腫瘤,亦是喉癌的一種。聲帶癌,常見病徵為聲沙,但擴散至頸淋巴的機率較低;聲門上部的腫瘤,除了聲沙,頸淋巴核會腫脹、耳痛、喉嚨痛;聲門下方的腫瘤,因為接近氣管,會出現呼吸困難、喘鳴。

誰是高危群?

陳﹕喉癌與吸煙、飲酒關係密切。

如何治療?

陳﹕第一期,可以選擇電療或手術;第二期,以電療為主;第三四期則需要合併治療,手術再加電療。

喉癌手術後,頸部為何留下造口?

陳﹕喉部的會厭軟骨,負責保護氣道,吞嚥時會關閉,防止食物誤入氣管;但喉癌手術會將會厭軟骨切除,為免病人「吞錯隔」,需要在氣管造口,幫助呼吸。

割走聲帶 借助儀器發聲

割走聲帶,病人會變啞?

陳﹕手術割走聲帶,病人可以利用人工發聲儀器,說話時把儀器放在頸部造口附近,透過儀器震盪模擬人聲;另外,病人亦可以考慮在喉嚨內植入一片人工瓣膜,每當說話時,用手按造口位置,空氣刺激瓣膜震動,模擬人聲。

選擇電療,可以保住聲帶

陳﹕對,電療可以保留聲帶。採用新的調強電療,加強腫瘤電療劑量,當腫瘤較大,直接電療,效果未必理想,可先用誘導性的化療針,將腫瘤縮小,再進行電療;另外,晚期喉癌,電療同步化療,加強治療效果,但部分長者若不能承受化療副作用,可以選擇標靶治療結合電療。

喉癌會否擴散至其他器官?

陳﹕當然有機會,喉癌四期最常見擴散位置是肺部。

喉癌有哪些標靶藥物?是否需要進行基因檢查?

陳﹕超過九成喉癌,都有EGFR基因突變,可以選擇標靶藥Cetuximab;不過,由於標靶藥療效不及化療,所以多用於第二線治療。

電療疑問

疑問一:鼻咽癌治癒後,病人仍然頭痛、流鼻血,檢查後並沒有復發,原因為何?

陳:這可能是電療後遺症。接受電療後,病人鼻黏膜分泌減少,鼻膜變乾,容易流鼻血,鼻垢亦積在鼻腔,愈積愈厚,引發炎症,像鼻竇炎般出現頭痛不適。解決方法很簡單,病人每天早晚洗鼻,用鼻泵將生理鹽水或涼開水灌入鼻腔,將鼻垢出。

疑問二:喉癌電療有沒有後遺症?

陳:病人完成電療後,電療範圍感到拉緊,聲音有點沙啞,吞嚥有點不暢順;若喉癌屬較後期,電療劑量較高,還可能影響甲狀腺分泌減低,需要服用補充劑;咽喉肌肉協調亦會出問題,容易「吞錯隔」,引起肺炎。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98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2003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2006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2006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
人生課題(一)至親與晚期病人的溝通技巧
與病人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至親可能會不知道如何與病人好好一起走過這段路程。但同時知道至親都很希望最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