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癌細胞對化療藥產生抗藥反應,是癌患者接受療程的最大難題。理工大學科研人員近年研發出逆轉劑,利用天然植物的黃酮類,以納米科技合成黃酮類二聚物,抑制乳癌、肝癌等癌細胞的蛋白將化療藥排出。小鼠實驗顯示,黃酮類二聚物的防排效用,較醫學界最尖端的同類研究高十二倍,毒性低三倍。另外,團隊亦初步發現至少五種組合,適用於對付抗藥性高幾百倍的癌幹細胞,減低癌病復發率。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周銘祥及教授陳德恒的研究團隊,○七年獲研資局撥款逾五百萬元開展「腫瘤多藥耐藥逆轉劑」研究。周銘祥指,約三至六成癌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對化療呈抗藥性,普遍原因是癌細胞上的跨膜蛋白P-糖蛋白(P-gp),猶如水泵,將化療藥排出。
大豆、芹菜等約六千五百種植物均含黃酮類,他的研究就是利用植物的黃酮類,以納米科技合成形狀如啞鈴的黃銅類二聚物,「以抗乳癌藥物紫杉醇為例,若癌細胞呈抗藥性,要用三十倍藥量,才可抑制癌細胞,使用黃酮類則可阻塞蛋白將藥物排出,令癌藥恢復效力。」
團隊最近完成有關研究的小鼠的毒性及藥效測試,證實使用黃酮類二聚物後,抗藥性的乳腺癌細胞體積縮小一半,只需使用原本分量的癌藥,即可對付癌細胞,效力比醫學界目前最尖端的同類研究成果高約十二倍,毒性低三倍,研究在今年四月獲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特別獎及金獎。
另外,由於黃酮類二聚物成功組合需時,以往每個月只能產生極少量,但研究團隊最近運用新技術,加快組合黃酮類二聚物,以發掘有效藥物組合。周銘祥稱,下一步會走出大學,物色投資者,預計臨實驗需要三千至四千萬元資金,期望兩至三年內獲藥廠支持,推出市面。
癌幹細胞的抗藥性較一般高幾百倍,周銘祥一年前亦開展有關研究,「若不斬草除根,癌幹細胞會如種子般將癌細胞分裂,引致癌病復發。」他指,目前初步發現至少五種黃銅類二聚物,有助防止癌幹細胞上的P-gp及乳腺癌耐藥蛋白(BCRP)同時將化療藥排出,「研究就是要不斷挑戰難度,預計一至兩年內完成小鼠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