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分類

骨癌可分為原發性和擴散性,即是指由其他部位的癌症擴散至骨組織,當中大部分個案屬擴散性骨癌。至於原發性骨癌,即始發於骨骼細胞,罕見得多。美國癌症協會資料顯示,原發性骨癌的個案僅佔不足0.2%。常見的原發性骨癌有以下三種

 
  • 骨肉瘤(Osteosarcoma):主要發生在持續成長的骨組織
  • 軟骨肉瘤(Chondrosarcoma):由軟骨衍生而來
  • 尤文氏肉瘤(Ewing tumors):骨髓中未成熟的細胞衍生

骨肉瘤及尤文氏肉瘤主要發生在兒童、青少年及年輕的成人,年齡介於10至25歲之間。根據帝國癌症研究基金會(Cancer Research UK)數據,2017年,英國每10萬人分別有0.9名男性和0.8名女性患上骨肉瘤,男性發病率略高於女性。而軟骨肉瘤則大多發生在成人身上,診斷年齡平均為51歲。

原發性骨癌的發病年齡比普遍癌症都年輕得多,雖然其新症數字每年皆不在常見癌症排名之列,但殺傷力絕對不容忽視。

不同類型原發性骨癌的存活率皆有不同。美國癌症協會資料顯示,若及早發現病情,患上骨肉瘤、軟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的5年存活率分別是77%、91%和82%。

骨癌的成因至今未明,有關研究仍持續進行,但以下因素會增加骨癌風險:

 
  • 曾接受放射治療 – 若過去曾患癌症而需接受大量放射治療,該處演變骨癌的機會會略高
  • 佩吉特氏病 – 這種骨病會令骨骼漸漸變形,引致痛楚和骨折。佩吉特氏病的長期患者演變為骨癌的機會較高
  • 以往曾患良性骨腫瘤 – 若曾患良性(非擴散性)骨腫瘤,演變成骨癌的機會相對較高
  • 視網膜胚胎細胞瘤 – 假如有這種罕有眼癌的遺傳因子,患骨肉瘤的風險也比較高
  • 患有某些其他罕有的遺傳性疾病,如李法美尼綜合症,也會增加患骨癌的風險。

 

資訊出處 : 希愈腫瘤中心

由於原發性骨癌甚少受大眾關注,加上早期病徵不明顯,是最難以預防及察覺的癌症之一。不過,也不代表無跡可尋,以下是原發性骨癌的病徵:
 
  • 腫瘤附近感到骨痛 – 早期骨癌患者可應會在夜晚或活動時才感到痛楚,例如走路時腿痛。隨著癌症的發展和活動的加劇,痛楚會變得更為明顯和持久。
  • 背部疼痛 – 骨癌患者早期有持續且難以解釋的背痛。
  • 關節腫脹和僵硬 – 如果腫瘤生長在關節附近,關節會變得腫脹和僵硬,患者的活動能力或會減低,而且活動時感到痛楚。
  • 壓迫症狀 – 由於骨腫瘤壓迫神經血管,骨癌患者早期的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
  • 骨質弱化 – 骨骼變得脆弱,甚至出現骨折。
  • 其他 – 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太典型的骨癌症狀,包括重疲倦、發燒、消瘦。
當醫生懷疑病人可能患有骨癌,會先進行初步及簡單的檢查,例如身體是否有疼痛、變形或有明顯腫塊。如上述測試顯示病人很可能患有骨癌,醫生會採取進一步檢驗,作更準確判斷,主要有以下方法:
 
驗血
抽血檢驗鹼性磷酸酶(ALK-P)。由於鹼性磷酸酶大量存在於肝臟、骨骼等器官,臨床上經常用於肝臟及骨骼方面疾病的評估。如果患上骨癌,ALK-P濃度便會上升。
 
影像檢查
  1. X光檢查
  2. 骨頭同位素掃描(Bone Scan)
  3. 電腦斷層掃描(CT)
  4. 磁力共振(MRI)
  5. 正電子掃描
正電子掃描對細胞新陳代謝的情況有極高敏感度,特別適合用於識別早期癌細胞病變,而且可以辨別腫瘤是否已經出現擴散的跡象和癌症期數。

一經診斷後,醫生便會為確診骨癌的病人選擇最適切的治療方式。而骨癌的治療方法視乎其類別、擴散範圍、患者年齡和健康狀況而定,主要有以下的治療方法:

1. 手術

骨癌最重要的就是手術治療,局部腫瘤切除手術就是切除癌細胞組織加上周圍一些正常組織。在以往的手術就是截肢,但是現在的手術目標是盡量保全肢體。現今手術技術加上術後的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可以較容易保全肢體。

2. 非手術治療

a.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藥物種類繁多,通常是靜脈注射劑,有時亦會採用藥片裝。由於化學治療是使用藥物殺死癌細胞,所以有可能引起副作用,例如疲倦、作嘔、胸悶或脫髮。化學治療常用於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但較少用於軟骨肉瘤。醫生常在手術前後為患者做化療,有助腫瘤切除手術和防止復發。

b.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利用射線殺死癌細胞,即用放射光束瞄準癌細胞,令其萎縮。但大多數癌細胞不容易被輻射殺死,因此需要高劑量。但是,高劑量會損壞附近的健康組織以及神經和血管。而大多數時候放射線是用於治療無法切除的癌細胞。

完成骨癌手術後的個人護理

患者在手術後或需接受物理治療。另外,如果接受了截肢手術,更需要裝上義肢,從而恢復正常活動能力。與此同時,患者亦要定期覆診,留意康復進展和復發機會。

 

 

城中活動

2024-12-11 10:30 上午 禪繞白紙磚工作坊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