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新聞稿 > 養和率先採用數碼滴液 PCR 化驗技術 精準追蹤血癌患者殘存的微量癌細胞 監測治療效用及復發徵兆

養和率先採用數碼滴液 PCR 化驗技術 精準追蹤血癌患者殘存的微量癌細胞 監測治療效用及復發徵兆

10-10-2022

(2022 年 10 月 6 日-香港)血癌乃香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每年有數以千計新確診者,其中包括「急性及慢性白血病」(acute and chronic leukaemia)、「淋巴癌」(lymphoma)及「骨髓癌」(myeloma)。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惡化得最快的一類,癌細胞可在數周甚至數日內迅速增長並惡化,而病人在五年內存活率平均僅三成。現今醫學科技發達,血癌患者可透過基因測試,精準診斷及分析基因突變的類別,從而釐定最佳的治療方法。

病人在接受化療或標靶治療後,仍須密切追縱變異基因的變化,定期檢測體內是否仍殘留微量的癌細胞。準確偵測微量癌細胞水平是指導血癌治療的國際新標準,有助監測化療或標靶藥的效用或及早偵測復發徵兆,並判斷是否需採取進一步的治療方案,例如:骨髓移植。養和醫療集團(養和)在香港率先採用最細密的病理化驗技術──數碼滴液聚合酶鏈式反應測試 (數碼滴液 PCR – 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是本港首間以此技術監測白血病患者病情變化的私家醫院。

數碼滴液 PCR 技術的靈敏度及解析度較傳統 PCR 檢測方法高 100 倍,讓醫生可更細緻地掌握殘存的微量癌細胞(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的數據,以確認病人已完全康復,還是癌細胞有機會再活躍而致癌症復發。目前,養和已採用此技術為 118 名出現基因突變的白血病患者監測其病情變化,追蹤他們的微量癌細胞水平及基因變異情況,當中 113 名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三名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淋巴瘤病人各一名。

養和醫院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表示:「偵測殘存的微量癌細胞(MRD)一般採用細胞分析,即流式細胞測試;或分子學分析,包括:新一代基因排序系統(NGS) 、定量 PCR (RQ-PCR),及數碼滴液 PCR (ddPCR)。而數碼滴液 PCR 技術在靈敏度、解析度及準確度方面均達到非常高的水平,於治療期間及治療後作針對性追蹤和監測突變基因微量分子的數目。而尤其是病人致癌的突變基因屬罕見類別,一般既定的細胞或分子分析未必能有效追蹤這些突變基因的變化,數碼滴液 PCR 測試便更有重要價值。」

養和醫院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表示,採用數碼滴液 PCR 技術為病人進行測試時,養和並非採用現成的測試劑液,而是會因應患者體內變異基 因的種類,度身設計檢測試劑,為患者製訂個人化治療,以準確追蹤及鎖定其罕見突變基 因。
養和醫院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表示,採用數碼滴液 PCR 技術為病人進行測試時,養和並非採用現成的測試劑液,而是會因應患者體內變異基 因的種類,度身設計檢測試劑,為患者製訂個人化治療,以準確追蹤及鎖定其罕見突變基因。

馬醫生指出:「採用數碼滴液 PCR 技術為病人進行測試時,我們並非採用現成的測試劑液,而是因應患者體內變異基因的種類,度身設計檢測試劑,為患者製訂個人化治療,以準確追蹤及鎖定其罕見突變基因。要度身訂製適用於個別患者的測試,是很講求病理專家的技術。養和過去四年透過為 118 名病人進行臨床檢測,不斷鑽研數碼滴液 PCR 技術。總結 118 名病人檢測的資料,我們可偵測到 79 種基因變異,當中有八成半是基因突變(包括 67 種變異基因),而餘下 15%涉及 12 種融合基因。」

以下為其中三宗個案,顯示數碼滴液 PCR 如何精確監察病人預後狀況,以深度了解病人的疾病得到緩解,抑或需要及時調整治療策略。

個案一為 58 歲女性,患有 NPM1+ FLT3-ITD+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染色體正常。接受化療後完全緩解。因為她的 NPM1 基因突變不是常見類型,養和為她度身訂造 ddPCR 測試用作MRD 監察,結果發現病人可達至 MRD 陰性,及維持一年多,她的預後是比較樂觀。

個案二為 53 歲男性,患有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攜帶有費城染色體及 BCR::ABL1 融合基因,惟其 BCR 斷點罕見,未能以常規定量 PCR 來量度 MRD。養和為他度身訂造 ddPCR 測試用作MRD 監察。結果發現病人在用第一代 CML 標靶藥反應未如理想,並且在用藥 12 個月時融合基因拷貝比先前升了五倍,及同時發現對第一代 CML 標靶藥產生抗藥性。醫生為病人轉了第二代 CML 標靶藥,服後反應良好,在用藥第六個月時已達至深度緩解。

個案三為 58 歲男性,患有 NPM1+ FLT3-ITD+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染色體正常,NPM1 基因突變是常見 type A 類型。接受化療後完全緩解,並且進行了半相合骨髓移植。可惜移植後一年用 ddPCR 偵測到 MRD 陽性,並在 MRD 結果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治療,更曾一度達至MRD 陰性。可惜最後 MRD 還是節節攀升,及後血癌全面復發。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預期,數碼滴液 PCR 檢測將得到廣泛應用,讓醫生可充分掌握病人微量癌細胞的水平,進行化療及標靶治 療時,數碼滴液 PCR 的檢測報告在治療劑量和用藥方面給予重要指導作用。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預期,數碼滴液 PCR 檢測將得到廣泛應用,讓醫生可充分掌握病人微量癌細胞的水平,進行化療及標靶治療時,數碼滴液 PCR 的檢測報告在治療劑量和用藥方面給予重要指導作用。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指出:「腫瘤細胞生命力非常頑強,會設法躲避藥物的追殺,一旦人體免疫系統稍有鬆懈,這些壞細胞便伺機透過進化及迅速複製,捲土重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高復發率的癌症,在患者首次確診的五年內,極大機會出現復發;由於部分病人出現罕見的基因變異或融合基因,大大增加治療複雜性。因此,在病人接受治療,癌病得以緩解後,我們仍要繼續留意病人體內殘留的白血病細胞水平。精準檢測微量癌細胞水平,有助我們『追捕』漏網之魚,盡快干預癌細胞的增長。數碼滴液 PCR 能為我們提供精細的量化數據,讓醫生深度了解病人病情是否達至完全緩解,有助準確預後,預警復發,及判斷是否需進行骨髓移植。」

梁醫生補充說:「新冠疫情持續,對白血病患者的治療計劃,尤其是骨髓移植,亦會增加不確定因素,例如:白血病患者因染疫或骨髓捐贈者不幸染疫,均會影響進行骨髓移植的時機。疫情亦會影響從外地輸入骨髓或幹細胞的進度,有機會令病人骨髓移植的手術延遲。」他預期數碼滴液 PCR 檢測將得到廣泛應用,讓醫生可充分掌握病人微量癌細胞的水平,進行化療及標靶治療時,數碼滴液 PCR 的檢測報告在治療劑量和用藥方面給予重要指導作用。至於在骨髓移植方面,他指出數碼滴液 PCR 的分析亦有助衡量移植的風險及時機,如果能將微量癌細胞降至較理想的水平才進行移植手術,便可大大減低移植後的復發風險。

過去幾年養和在數碼滴液 PCR 技術累積了不少經驗,為白血病治療提供高度精確的科學化數據,在療程中及癒後的病情監察均提供指導作用。未來,養和將研究採用數碼滴液 PCR 於血液科腫瘤 (淋巴癌),及其他固體癌症偵測,如肝癌、乳癌及前列腺癌,並用於液態活檢(liquid biopsy)方面。

關於養和醫療集團
養和醫療集團於 2017 年 9 月 28 日正式啟動,旗下成員分別有養和醫院、養和醫健、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及各關聯成員。養和醫療集團以全方位策略,透過優質臨床醫療服務、醫學教育和科研,以及公眾健康教育,推動公共衞生及醫學發展,致力為病人提供全人關顧的優質醫療及護理服務。
關於養和醫院
養和醫院成立於 1922 年,是香港主要私營醫院之一,以「優質服務‧卓越護理」為宗旨,致力服務大眾,並積極推動醫學教育和研究。
如有查詢,請聯絡養和醫療集團企業傳訊部﹕
鄭靄玲 電話:3156 8088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梁憲孫醫生(左) 及馬紹鈞醫生合作無間,透過數碼滴液 PCR 技術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治 療方案。

梁憲孫醫生(左) 及馬紹鈞醫生合作無間,透過數碼滴液 PCR 技術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治 療方案。
梁憲孫醫生(左) 及馬紹鈞醫生合作無間,透過數碼滴液 PCR 技術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養和率先採用最細密的病理化驗技術數碼滴液 PCR,用於檢測微量癌細胞水平,此技術靈 敏度及解析度較傳統 PCR 檢測方法高 100 倍,讓醫生可更細緻地掌握殘存的微量癌細胞 的數據,以確認病人已完全康復,還是癌細胞有機會再活躍而致癌症復發。
養和率先採用最細密的病理化驗技術數碼滴液 PCR,用於檢測微量癌細胞水平,此技術靈 敏度及解析度較傳統 PCR 檢測方法高 100 倍,讓醫生可更細緻地掌握殘存的微量癌細胞 的數據,以確認病人已完全康復,還是癌細胞有機會再活躍而致癌症復發。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加入全球肺癌聯盟(GLCC)
全球肺癌聯盟 (GLCC) 是由來自全球 30 個國家超過 40 個患者組織組成的聯盟。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好 […]
戰勝食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1月25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戰勝膽囊癌及膽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2月22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拯救膀胱,戰勝膀胱癌!多學科專家告訴你如何兩全其美(2024-8-31)
2024年8月31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大 […]
2023肝癌治療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3年12月30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 […]
乳腺癌怎麼防治,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4年10月28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 […]
戰勝肺癌!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2024-11-30)
2024年11月30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 […]
養和醫療集團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 嶄新肝癌治療 Histotripsy 2.0 系統 引領癌症治療新里程 造福肝癌患者
(2025 年 4 月 29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獲李嘉誠基金會(基金會)捐贈嶄新的「肝癌無創組織碎 […]
【中西醫結合治療】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 演講報告
在很多的病症上,西醫和中醫都可以發揮互補角色。在癌症治療路途上,中西醫結合治療亦是大部分癌症病人的選項。「癌症 […]
【家支援醫事講】鼻咽癌 ——講座回顧
【鼻咽癌免疫治療—-講座回顧】 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浩勳醫生為大家深入講解鼻咽癌的早期與晚期症狀、 […]
容許犯錯:成長的必經之路
多謝@drip_music_records 的邀請、有機會和幾位音樂達人分享我對藝術治療的一些看法,相信再多的 […]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小冊子 出版咗啦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聯同 Hong Kong SBRT Study Group 合作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