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新聞稿 > 養和率先採用數碼滴液 PCR 化驗技術 精準追蹤血癌患者殘存的微量癌細胞 監測治療效用及復發徵兆

養和率先採用數碼滴液 PCR 化驗技術 精準追蹤血癌患者殘存的微量癌細胞 監測治療效用及復發徵兆

10-10-2022

(2022 年 10 月 6 日-香港)血癌乃香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每年有數以千計新確診者,其中包括「急性及慢性白血病」(acute and chronic leukaemia)、「淋巴癌」(lymphoma)及「骨髓癌」(myeloma)。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惡化得最快的一類,癌細胞可在數周甚至數日內迅速增長並惡化,而病人在五年內存活率平均僅三成。現今醫學科技發達,血癌患者可透過基因測試,精準診斷及分析基因突變的類別,從而釐定最佳的治療方法。

病人在接受化療或標靶治療後,仍須密切追縱變異基因的變化,定期檢測體內是否仍殘留微量的癌細胞。準確偵測微量癌細胞水平是指導血癌治療的國際新標準,有助監測化療或標靶藥的效用或及早偵測復發徵兆,並判斷是否需採取進一步的治療方案,例如:骨髓移植。養和醫療集團(養和)在香港率先採用最細密的病理化驗技術──數碼滴液聚合酶鏈式反應測試 (數碼滴液 PCR – 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是本港首間以此技術監測白血病患者病情變化的私家醫院。

數碼滴液 PCR 技術的靈敏度及解析度較傳統 PCR 檢測方法高 100 倍,讓醫生可更細緻地掌握殘存的微量癌細胞(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的數據,以確認病人已完全康復,還是癌細胞有機會再活躍而致癌症復發。目前,養和已採用此技術為 118 名出現基因突變的白血病患者監測其病情變化,追蹤他們的微量癌細胞水平及基因變異情況,當中 113 名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三名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淋巴瘤病人各一名。

養和醫院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表示:「偵測殘存的微量癌細胞(MRD)一般採用細胞分析,即流式細胞測試;或分子學分析,包括:新一代基因排序系統(NGS) 、定量 PCR (RQ-PCR),及數碼滴液 PCR (ddPCR)。而數碼滴液 PCR 技術在靈敏度、解析度及準確度方面均達到非常高的水平,於治療期間及治療後作針對性追蹤和監測突變基因微量分子的數目。而尤其是病人致癌的突變基因屬罕見類別,一般既定的細胞或分子分析未必能有效追蹤這些突變基因的變化,數碼滴液 PCR 測試便更有重要價值。」

養和醫院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表示,採用數碼滴液 PCR 技術為病人進行測試時,養和並非採用現成的測試劑液,而是會因應患者體內變異基 因的種類,度身設計檢測試劑,為患者製訂個人化治療,以準確追蹤及鎖定其罕見突變基 因。
養和醫院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表示,採用數碼滴液 PCR 技術為病人進行測試時,養和並非採用現成的測試劑液,而是會因應患者體內變異基 因的種類,度身設計檢測試劑,為患者製訂個人化治療,以準確追蹤及鎖定其罕見突變基因。

馬醫生指出:「採用數碼滴液 PCR 技術為病人進行測試時,我們並非採用現成的測試劑液,而是因應患者體內變異基因的種類,度身設計檢測試劑,為患者製訂個人化治療,以準確追蹤及鎖定其罕見突變基因。要度身訂製適用於個別患者的測試,是很講求病理專家的技術。養和過去四年透過為 118 名病人進行臨床檢測,不斷鑽研數碼滴液 PCR 技術。總結 118 名病人檢測的資料,我們可偵測到 79 種基因變異,當中有八成半是基因突變(包括 67 種變異基因),而餘下 15%涉及 12 種融合基因。」

以下為其中三宗個案,顯示數碼滴液 PCR 如何精確監察病人預後狀況,以深度了解病人的疾病得到緩解,抑或需要及時調整治療策略。

個案一為 58 歲女性,患有 NPM1+ FLT3-ITD+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染色體正常。接受化療後完全緩解。因為她的 NPM1 基因突變不是常見類型,養和為她度身訂造 ddPCR 測試用作MRD 監察,結果發現病人可達至 MRD 陰性,及維持一年多,她的預後是比較樂觀。

個案二為 53 歲男性,患有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攜帶有費城染色體及 BCR::ABL1 融合基因,惟其 BCR 斷點罕見,未能以常規定量 PCR 來量度 MRD。養和為他度身訂造 ddPCR 測試用作MRD 監察。結果發現病人在用第一代 CML 標靶藥反應未如理想,並且在用藥 12 個月時融合基因拷貝比先前升了五倍,及同時發現對第一代 CML 標靶藥產生抗藥性。醫生為病人轉了第二代 CML 標靶藥,服後反應良好,在用藥第六個月時已達至深度緩解。

個案三為 58 歲男性,患有 NPM1+ FLT3-ITD+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染色體正常,NPM1 基因突變是常見 type A 類型。接受化療後完全緩解,並且進行了半相合骨髓移植。可惜移植後一年用 ddPCR 偵測到 MRD 陽性,並在 MRD 結果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治療,更曾一度達至MRD 陰性。可惜最後 MRD 還是節節攀升,及後血癌全面復發。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預期,數碼滴液 PCR 檢測將得到廣泛應用,讓醫生可充分掌握病人微量癌細胞的水平,進行化療及標靶治 療時,數碼滴液 PCR 的檢測報告在治療劑量和用藥方面給予重要指導作用。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預期,數碼滴液 PCR 檢測將得到廣泛應用,讓醫生可充分掌握病人微量癌細胞的水平,進行化療及標靶治療時,數碼滴液 PCR 的檢測報告在治療劑量和用藥方面給予重要指導作用。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指出:「腫瘤細胞生命力非常頑強,會設法躲避藥物的追殺,一旦人體免疫系統稍有鬆懈,這些壞細胞便伺機透過進化及迅速複製,捲土重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高復發率的癌症,在患者首次確診的五年內,極大機會出現復發;由於部分病人出現罕見的基因變異或融合基因,大大增加治療複雜性。因此,在病人接受治療,癌病得以緩解後,我們仍要繼續留意病人體內殘留的白血病細胞水平。精準檢測微量癌細胞水平,有助我們『追捕』漏網之魚,盡快干預癌細胞的增長。數碼滴液 PCR 能為我們提供精細的量化數據,讓醫生深度了解病人病情是否達至完全緩解,有助準確預後,預警復發,及判斷是否需進行骨髓移植。」

梁醫生補充說:「新冠疫情持續,對白血病患者的治療計劃,尤其是骨髓移植,亦會增加不確定因素,例如:白血病患者因染疫或骨髓捐贈者不幸染疫,均會影響進行骨髓移植的時機。疫情亦會影響從外地輸入骨髓或幹細胞的進度,有機會令病人骨髓移植的手術延遲。」他預期數碼滴液 PCR 檢測將得到廣泛應用,讓醫生可充分掌握病人微量癌細胞的水平,進行化療及標靶治療時,數碼滴液 PCR 的檢測報告在治療劑量和用藥方面給予重要指導作用。至於在骨髓移植方面,他指出數碼滴液 PCR 的分析亦有助衡量移植的風險及時機,如果能將微量癌細胞降至較理想的水平才進行移植手術,便可大大減低移植後的復發風險。

過去幾年養和在數碼滴液 PCR 技術累積了不少經驗,為白血病治療提供高度精確的科學化數據,在療程中及癒後的病情監察均提供指導作用。未來,養和將研究採用數碼滴液 PCR 於血液科腫瘤 (淋巴癌),及其他固體癌症偵測,如肝癌、乳癌及前列腺癌,並用於液態活檢(liquid biopsy)方面。

關於養和醫療集團
養和醫療集團於 2017 年 9 月 28 日正式啟動,旗下成員分別有養和醫院、養和醫健、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及各關聯成員。養和醫療集團以全方位策略,透過優質臨床醫療服務、醫學教育和科研,以及公眾健康教育,推動公共衞生及醫學發展,致力為病人提供全人關顧的優質醫療及護理服務。
關於養和醫院
養和醫院成立於 1922 年,是香港主要私營醫院之一,以「優質服務‧卓越護理」為宗旨,致力服務大眾,並積極推動醫學教育和研究。
如有查詢,請聯絡養和醫療集團企業傳訊部﹕
鄭靄玲 電話:3156 8088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梁憲孫醫生(左) 及馬紹鈞醫生合作無間,透過數碼滴液 PCR 技術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治 療方案。

梁憲孫醫生(左) 及馬紹鈞醫生合作無間,透過數碼滴液 PCR 技術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治 療方案。
梁憲孫醫生(左) 及馬紹鈞醫生合作無間,透過數碼滴液 PCR 技術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養和率先採用最細密的病理化驗技術數碼滴液 PCR,用於檢測微量癌細胞水平,此技術靈 敏度及解析度較傳統 PCR 檢測方法高 100 倍,讓醫生可更細緻地掌握殘存的微量癌細胞 的數據,以確認病人已完全康復,還是癌細胞有機會再活躍而致癌症復發。
養和率先採用最細密的病理化驗技術數碼滴液 PCR,用於檢測微量癌細胞水平,此技術靈 敏度及解析度較傳統 PCR 檢測方法高 100 倍,讓醫生可更細緻地掌握殘存的微量癌細胞 的數據,以確認病人已完全康復,還是癌細胞有機會再活躍而致癌症復發。

城中活動

2025-08-24 2:30 下午 「癌症病人北上就醫」講座
2025-08-02 2:00 下午 【癌症講座】肝癌營養知多D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衷心感謝Morris及保誠保險TopGear團隊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與大家交流!🌟
昨晚,#癌症資訊網 創辦人吳偉麟先生有幸與一眾年輕保險從業員聚會,分享本機構的使命、核心價值及未來願景。 交流 […]
【justwannasay】獻給所有受癌症影響的每一位
  這是屬於我們的旅程 不知不覺中,突然就開展了與癌症共舞的訓練人生。 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天賦之一就是 […]
【活動花絮】交換禮物 慈善優先謝票場
善寧會與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日前 (14/06-2025) 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的英皇戲院舉辦電影《交換禮物》慈善優 […]
李嘉誠基金會向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捐贈「無創組織碎化治療」Histotripsy 儀器 李嘉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李嘉誠基金會近日先後向英國劍橋大學及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捐贈兩部革命性的「肝癌無創組織碎化治療」Histotr […]
阿斯利康與香港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生命科學及醫療創新
阿斯利康與香港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生命科學及醫療創新 將人工智能應用於生命科學領域 開發癌症及代謝 […]
「Re:Start我仲掂!!舍區嘉年華」圓滿落幕!
🌻【衷心鳴謝】🌻 「Re:Start我仲掂!!舍區嘉年華」圓滿落幕! 這份熱鬧與溫暖,全因有你們—— 感謝所有 […]
生命影響生命我要克服心魔 (作者:蘇瑞雯)
經常陪伴個案克服心魔,鼓勵他們嘗試、不要懼怕失敗,原來能醫也要自醫!感謝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邀請,讓我鼓起勇氣參 […]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香港癌症患者和照顧者的靈性照顧需求調查問卷
香港癌症患者和照顧者的靈性照顧需求調查問卷 這份問卷目的是想了解香港癌症病人和照顧者在心靈方面的需要。我們希望 […]
胃癌治療新發展 研究:SOX兩藥組合助改善胃癌患者存活率
胃癌是常見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有近100萬宗新症,而香港所在的東亞地區更屬高發病地帶,但礙於患病症狀與一般胃部 […]
【Restart 我仲掂!!】即使經歷低谷,其實都冇話行唔到落去…
黃雨天,我嘅腫瘤科張醫生嚟咗睇我個展覽。 想當年,一開始我哋就係生死之交!因為當年一見面,我哋就要討論人生嘅抉 […]
「舍區」辦嘉年華為抗癌者及照顧者添力 武術家陳志忠給予患者希望:不要害怕癌症
【成報記者報道】由「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辦的「Re:Start我仲掂!!」舍區慈善嘉年華昨天(5月31日)舉 […]
衞生署六月十日起資助高風險婦女接受乳癌篩查
衞生署今日(五月二十九日)宣布,將於六月十日推出第二階段的乳癌篩查先導計劃(先導計劃),為年齡介乎35歲至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