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新聞稿 > 本港癌症治療政府欠規劃  調查:誤以為政府醫癌少使費  港人低估公院腸癌藥費19倍 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癌症資訊網:自願醫保不夠用  個人、政府有責儘早規劃

本港癌症治療政府欠規劃  調查:誤以為政府醫癌少使費  港人低估公院腸癌藥費19倍 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癌症資訊網:自願醫保不夠用  個人、政府有責儘早規劃

18-07-2018

( 左 :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 / 中 : 臨床腫瘤科曾偉光醫生 / 右 : 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成員龐朝輝醫生 )

 

本港癌症治療政府欠規劃  調查:誤以為政府醫癌少使費  港人低估公院腸癌藥費19倍

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癌症資訊網:自願醫保不夠用  個人、政府有責儘早規劃

 

本港公營醫療系統超出負荷,位居本港頭號殺手的癌症更是重災區!本港公營癌症治療的問題近年陸續浮現,造成病人、醫護人員、整體社會三方皆輸。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和病人組織「癌症資訊網」的最新調查發現,港人嚴重低估癌症治療開支,僅42%人有為未來癌症治療開支作準備,69%市民表示若不幸患癌會依靠公營醫院治療。兩個組織認為,不論政府和市民均應該儘早開展未來癌症治療規劃,應對日益增加的癌症治療開支。

癌症十六年來高踞本港頭號殺手,而每10個死亡港人中有3人是死於癌症。「隨著人口老化,港人生活習慣趨向西化,未來癌症個案相信繼續呈上升趨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說。

 

公營癌症治療供不應求

隨著癌症病人數目不斷上升,醫管局癌症治療的壓力日增。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成員龐朝輝醫生指出,目前公營癌症治療正面對三大問題,醫生人手不足、病人輪候時間過長、資源不足:

  • 醫生人手不足
    • 2016-17年度,醫管局轄下醫院腫瘤住院病人出院人次及死亡人數達217,249,但現時醫管局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人數僅100人,每名醫生一年要應付約2,172人次。醫生工時不斷延長,工作壓力沈重,卻仍難以應付需求
  • 病人輪候時間過長
    • 病人人數只升不跌,公立醫院病人輪候時間不斷增長,當中大腸癌病人確診到首次獲得治療時間的九十百分值數,由2015年的69日,僅僅一年後已增至76日
  • 資源不足
    • 癌症治療資源不足,現時大部份標靶及所有免疫治療藥物均屬藥物名冊自費藥物,不少病人因經濟原因未能獲得國際治療指引的第一線治療

 

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召集人傅錦峯醫生表示:「在可預見的將來,癌症個案數字只會不斷上升,不止要盡快投放資源『救火』,更應開展癌症治療規劃。除了政府要有整體規劃外,『病人』的規劃亦不可或缺。」為了解港人有否為癌症開支「未雨綢繆」,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聯同病人組織癌症資訊網,分別對100名癌症病人及501名香港市民進行調查。

 

少於一半港人有準備未來癌症開支

結果發現,僅42%港人有為未來癌症治療開支作準備,但當中不少人以強積金/退休金(20%)、投資(18%)或公司保險(17%)作準備;若不幸患癌69%港人打算到政府醫院治療。事實上,高達92%受訪癌症病人在政府醫院治療。

同時,港人嚴重低估癌症治療費用,逾半受訪港人誤以為於政府醫院接受癌症治療,新藥物(包括化療藥,標靶藥)的費用均由政府資助;以大腸癌為例,受訪港人認為在政府醫院接受治療,藥物費用僅為HK$13,500(中位數)。受訪港人亦以為私家醫院接受治療,整個癌症治療只需HK$400,000(中位數),藥物費用僅為HK$100,000(中位數)。然而,癌症患者調查發現,於政府醫院治療晚期癌症的自費藥物費用為HK$266,677(中位數) ,顯示市民低估了18倍;於私營體系整體治療費用更高達HK$1,293,000,低估了61%。

 

 

自願醫保保額不足應付癌症治療開支

曾醫生指出,癌症現今已非絕症,整合治療如電療、化療、標靶配合手術,可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外,持續用藥控制病情可與癌共存。惟大部分較新的藥物,均未有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資助藥物,病人需要自費使用,僅少數病人可以透過門檻甚高的藥物安全網獲資助用藥。「儘管是政府推出的自願醫保,非手術癌症治療保障上限僅為每個保單年度HK$80,000,根本難以讓病人接受完整癌症治療。」曾醫生說。

他同時提醒已購買私營醫保的市民,也應要留意保障範圍,包括保額是否足夠支付癌症治療費用、保單對癌症的定義、是否包括最新治療、是否保障癌症復發的治療開支,以及開展療程前是否需要得到保險公司的預先批核等。

 

 

調查同時發現,受訪港人若其醫療保險不足以支付癌症治療開支,有12%港人寧願不治療,更有3%人打算買六合彩/賭博希望贏得獎金治癌。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指出:「現實中,19%受訪癌症患者因為不能負擔所需費用,而未能接受最理想的治療,有50%受訪癌症病人,曾經聽聞有患者需變賣居住的物業支付癌症治療費用;同時有56%受訪癌症病人,曾經聽聞有患者開展療程後因未能負擔,而需終止治療。」

 

市民和政府同有責任規劃未來癌症開支

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癌症資訊網認為不論政府和個人,均應儘快開展規劃未來癌症治療開支:

個人層面:

  • 有責任及早規劃未來癌症醫療開支
    要對癌症治療開支有正確的認知,不應低估費用 ,並及早預備
    明白政府自願醫保保額未必能完全支付癌症藥費,市民不能完全依賴自願醫保作未來癌症治療開支
    應積極預防癌症並及早求醫,如健康生活習慣,定期接受篩檢

 

政府層面:

  • 預防:加強癌症預防教育
    治療:
    檢討自願醫保癌症治療保障範圍
    保障範圍應該涵蓋癌症治療所需費用
    提供經濟誘因,吸引投保人購買
    增設癌症治療附加保障
    加強公私營協作,提供資助誘因,分流病人到私營體系治療癌症
    改善公營醫院醫護人手流失問題,提升公營醫療癌症服務容量
    放寬安全網門檻
    增加癌症資助藥物的撥款,將更多癌症藥物納為專用藥物
    加強市民對癌症治療開支的認知及鼓勵及早準備

 

龐朝輝醫生認為,調查發現港人嚴重低估癌症開支,也沒有為癌症開支做好未來規劃或準備,大部分人依賴公營醫療,卻忽略在資源沒有同樣增長下,本港癌症治療已經嚴重供不應求,更造成病人、醫護人員、社會三輸。「政府和個人均有責任為未來的癌症治療做好規劃,但誠然目前兩方面都忽視問題。雙方均有必要儘快開展未來癌症治療的藍圖,否則就算醫療科技發達,病人可以與癌症共存多年,港人也不能分享醫療科技的成果,淪為醫療『第三世界』。」龐醫生說。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ALK肺癌 | 活動花絮】 – 好好呼吸 麻雀同樂日
標靶藥物雖然可以有效控制肺癌病情,但部分患者可能會面對情緒波動、健忘等副作用。適當的腦力活動不僅能幫助控制情緒 […]
港大醫學院率先引入自體脂肪移植技術配合乳房保留手術 幫助乳癌患者回復體態重拾自信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研究團隊於香港開展一項臨床試驗,率先採用「自體脂肪乳房重 […]
養和醫療集團與西門子醫療簽署合作備忘錄 亞洲首部光子計數電腦掃描模擬定位系統 推進精準質子治療新里程
(2025 年 10 月 30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下稱「養和」)於 2025 年 8 月啟用全亞洲首部光 […]
【放射治療】養和發表全球首項研究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晚期前列腺癌
養和發表全球首項研究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晚期前列腺癌 多靶點、實時同步全消融放射治療寡轉移腫瘤 三年100% […]
【粒子治療】養和醫療集團於香港首辦「亞洲-大洋洲粒子治療合作組年會」
匯聚全球質子專家 推動精準癌症治療 (2025年10月21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歷經二十年的籌備,於2 […]
【 AEON幸福的黃色小票】感謝大家支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我們深感榮幸,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榮獲第 26 屆「幸福的黃色小票」計劃的受惠機構。 衷心感謝 AE […]
【大灣區醫療】百濟神州加速佈局大灣區 創新抗癌藥明年有望供港
百濟神州(BeOne Medicines)(6160)近日宣佈,憑藉其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的國際化產能與認證優勢 […]
ASPIRE 亞太區肺癌聯盟:政府主導肺癌篩查應擴大目標 中大研究指九成受訪者支持肺癌篩查 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組具成本效益
ASPIRE 亞太區肺癌聯盟:政府主導肺癌篩查應擴大目標 中大研究指九成受訪者支持肺癌篩查 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 […]
港大醫學院發現特定膳食油酸可增強抗癌免疫細胞功能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特定膳食脂肪酸能顯著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抗擊癌症的能力。研究 […]
與浸大傳理學院同學分享癌症資訊網使命 傳遞正確健康訊息
感謝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與現屆同學們分享癌症資訊網在社會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透過社交媒體傳遞 […]
【中西醫結合】立即報名參加「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大腸癌交流研討會」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誠邀各位醫療界同仁,參加將於2025年11月29日至30日舉行的「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
【健康資訊節目】專家破解常見癌症謬誤|提升癌症知識,一齊健康識唔sick!
癌症資訊網製作嘅健康資訊節目「健康識唔sick」嚟到第二輯啦!😊 今輯繼續邀請到多位嘉賓,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