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新聞稿 > 腎癌治療|晚期腎細胞癌「免疫標靶聯合治療」雙管齊下 比傳統治療療效倍增 促請盡快納入關愛基金 讓病人直接受惠

腎癌治療|晚期腎細胞癌「免疫標靶聯合治療」雙管齊下 比傳統治療療效倍增 促請盡快納入關愛基金 讓病人直接受惠

07-05-2024

新聞稿 |  即時發佈

(左起)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 及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明駿醫生
(左起)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 及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明駿醫生

本港腎癌及其他泌尿器官 (膀胱除外)新症數字十年間急增近7成,至2021年新症數目已接近1千宗。由於腎癌早期病徵並不明顯,病人發現時很多時已屆晚期。近年突破性的治療選擇「免疫標靶聯合治療」在治療數據上,比傳統的單標靶治療有明顯優勝之處,更已獲國際認可,躋身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第一線治療。有鑑於腎癌患者長期用藥負擔之大,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及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現促請香港政府當局加快將有關藥物納入資助安全網,讓腎癌患者受惠。

過去十年本港腎癌及其他泌尿器官 (膀胱除外)的新症數目
過去十年本港腎癌及其他泌尿器官 (膀胱除外)的新症數目

香港腎癌個案上升 情況令人擔憂

腎癌及其他泌尿器官癌症 (膀胱癌除外)在本港是十大男性癌症之一。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顯示,十年間腎癌及其他泌尿器官癌症 (膀胱癌除外)的新症數字增加了接近7成,由2012年的541宗增加至2021年的921宗,情況令人憂慮。

研究指男性患上腎癌的風險比女性高出2至3倍。此外,吸煙、肥胖、高血壓、有家族病史、包括逢希伯林道症候群、結節性硬化症等在內的基因遺傳和患有嚴重慢性腎病的人士都屬於高危群組,需要特別注意。事實上,本港腎癌最常見的發病年齡在65歲以上,現時每10萬名港人中,平均約有12人患上腎癌。早期的腎癌可能出現一些輕微的徵狀,若能及早發現,便可增加治癒的機會。而三大典型病徵包括血尿、腰痛,以及腹部發現硬塊。

最常見的腎癌有兩種, 可分為腎細胞癌和腎盂癌,當中腎細胞癌佔約85%, 大部份為透明細胞腎癌。對於早期(即第一至第三期)腎癌患者,醫生可以採取根治性全腎或部份腎切除手術,冷凍治療,射頻消融術或放射治療。如腫瘤已經出現轉移的情況,一般需要使用全身性藥物治療。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轉移性腎癌 5年存活率下降至19%。

免疫標靶聯合治療比單藥 更有效治療腎細胞癌

在治療腎癌的藥物發展上,標靶治療的目的是干擾或削弱癌細胞上的靶點,截斷癌細胞生長訊號的傳遞而使其死亡。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明駿醫生表示:「單藥標靶治療反應率相對較低,對於中至高風險患者作用不太理想。其後亦出現雙免疫組合治療,療效需比單藥標靶治療優勝,但對其中兩成腎癌患者沒有幫助a,同時亦未被認何用於低風險患者。直至近年出現的免疫標靶聯合治療,兩種藥物互相配合能產生協同效應,從而更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b。」同時,免疫標靶聯合治療亦於國際指南列為低、中、高風險腎癌患者之優先治療方案,大部分患者使用後亦能控制病情。

潘醫生引述最新第三期國際臨床研究:「參與研究的 712位患者,使用免疫標靶聯合治療的患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比單藥標靶能有效延長超過一倍。單藥標靶腎癌的無惡化存活期只有9.2個月,而聯合治療為23.9個月。另外,使用聯合治療比使用單藥標靶的死亡風險低 21%。而研究亦顯示使用聯合治療的客觀緩解率超過70%,比單藥治療高出近一倍, 當中有約兩成達到完全緩解,出現病情惡化的機率比單藥治療的低。同時,免疫標靶聯合治療能更有效縮小腫瘤,大大減輕病人所承受的痛楚。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壓、低甲狀腺性功能症、腹瀉、降低食慾和疲倦等,也有機會出現炎症性副作用,一般可用輔助性治療處理。」

促請將免疫標靶聯合治療納入關愛基金 讓腎癌患者受惠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表示:「過去十年間本港腎癌新症數字大幅上升,情況十分令人關注。有鑑於美國國家癌症治療指引及歐洲腫瘤學會治療指引,已將免疫及標靶聯合治療列為一線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的標準及優先治療方案,惟香港醫管局並未將此聯合治療納入藥物安全網。因此我方促請香港政府當局盡早把該有效的治療納入關愛基金,讓本港腎癌病人直接受惠。」

腎癌個案分享

黃先生(化名),82歲,腎細胞癌患者。病人於2020年確診第四期,正電子掃描顯示病人左腎有腫瘤,並發現多處骨轉移、肝臟轉移和肺轉移。而腦部磁力共振檢查則未有顯示病人有腦轉移的跡象。當時病人出現了明顯的血尿、呼吸困難和多處骨痛。

黃先生於2020年5月7日接受了腹腔鏡下的左腎部分切除手術。病理學檢查結果確診為腎細胞癌,PD-L1表達為陰性。2020年5月,黃先生開始接受「免疫標靶聯合治療」,期間他有出現不同的治療副作用,醫生曾為他減少藥物劑量或短暫停藥。

至2021年5月,PET-CT掃描顯示黃先生已達至接近完全緩解,只剩下C7骨轉移和一個主動脈周圍的淋巴結。

最後,黃先生在2022年停止治療,因為他希望休息一段時間,而當時檢查結果顯示他已完全缓解。直至目前為止,他仍然未有再接受治療,且未出現疾病復發。

 

以上公眾教育由衛材(香港)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備註:

a 指疾病惡化率
b此資訊是關於樂伐替尼在臨床前模型中的生物學機製或作用的已知或假設資訊。它無意於傳達對人類的臨床功效或安全性。

傳媒聯絡

江善彤 Stella Kong
電郵:[email protected]

關於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簡稱 CICF,於2017年由癌症資訊網創立,旨在將網上服務進一步延伸,為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全面及合適的支援。我們亦希望透過凝聚抗癌路上的同路人,鼓勵更多人參加病人病人組織,積極倡議病人病人權益。本基金的服務發展及日常運作經費主要由「癌症資訊網」撥款支持,惟持續服務的需求甚殷,公眾的捐助對本基金至為重要。

網頁: https://cicf.org.hk/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成立於2015年,是一個非牟利的專業組織。學會致力建立一個多元平台,促進醫生之間、醫患之間的溝通,提升本港市民對泌尿腫瘤疾病的認知。

網頁: https://www.hksuo.org/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粒子治療】養和醫療集團於香港首辦「亞洲-大洋洲粒子治療合作組年會」
匯聚全球質子專家 推動精準癌症治療 (2025年10月21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歷經二十年的籌備,於2 […]
【 AEON幸福的黃色小票】感謝大家支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我們深感榮幸,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榮獲第 26 屆「幸福的黃色小票」計劃的受惠機構。 衷心感謝 AE […]
【大灣區醫療】百濟神州加速佈局大灣區 創新抗癌藥明年有望供港
百濟神州(BeOne Medicines)(6160)近日宣佈,憑藉其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的國際化產能與認證優勢 […]
ASPIRE 亞太區肺癌聯盟:政府主導肺癌篩查應擴大目標 中大研究指九成受訪者支持肺癌篩查 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組具成本效益
ASPIRE 亞太區肺癌聯盟:政府主導肺癌篩查應擴大目標 中大研究指九成受訪者支持肺癌篩查 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 […]
港大醫學院發現特定膳食油酸可增強抗癌免疫細胞功能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特定膳食脂肪酸能顯著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抗擊癌症的能力。研究 […]
與浸大傳理學院同學分享癌症資訊網使命 傳遞正確健康訊息
感謝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與現屆同學們分享癌症資訊網在社會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透過社交媒體傳遞 […]
【中西醫結合】立即報名參加「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大腸癌交流研討會」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誠邀各位醫療界同仁,參加將於2025年11月29日至30日舉行的「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
【健康資訊節目】專家破解常見癌症謬誤|提升癌症知識,一齊健康識唔sick!
癌症資訊網製作嘅健康資訊節目「健康識唔sick」嚟到第二輯啦!😊 今輯繼續邀請到多位嘉賓,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健 […]
【肺癌腦轉移】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李兆澄醫生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陽 […]
【生蛇|帶狀疱疹】癌症病人疫苗接種建議
什麼是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俗稱「生蛇」,是由與水痘相同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 Varicella-Zost […]
【感恩分享】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圓滿完成!攜手同行,為患者點亮希望之路
衷心感謝各位的支持,「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已順利完成! 活動當日,我們見證了患者與家屬的積極參與,現場洋溢著 […]
【颱風樺加沙】|醫管局非緊急服務安排(更新)
在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期間,公立醫院的緊急服務,包括急症室、住院及緊急手術服務等會維持正常。 為確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