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新聞稿 > 創新免疫治療法 — 有效減低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復發機會

創新免疫治療法 — 有效減低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復發機會

21-02-2023

【2023年2月21日,香港】肺癌香港的頭號癌症殺手,同時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對比乳癌、前列腺癌等其他早期癌症,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在手術後的復發和死亡風險都比較高,根據數據,大部份早期肺癌患者即使在完成手術和化療,亦會出現復發,一般會於療程後1-2年內發生,如II期及III患者復發風險分別為62%及75%,甚至IB期患者也高達45%復發風險,而且復發性腫瘤中大多數會轉移,使病情更難控制。在過去20年,早期肺癌以手術切除為主導,再採用化療作術後輔助治療,卻只能提高患者五年存活率約4-5%。現在,有藥廠研發出新式免疫治療技術,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來說絕對是佳音。然而,新藥物一般價格相當高昂,一般癌症病人未必能負擔得起,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政府可以盡快把藥物納入藥物名冊和關愛基金的資助項目範圍,用於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身上,讓更多肺癌病人可以此作為第一線治療方法,減低復發風險。

免疫療法:早期肺癌治療的突破

肺癌是一種複雜、常見而又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手術只是治理的一部份,早期肺癌手術後復發的機會相當高,病人由於沒有定期檢查,到確診復發時往往已是第4期,根本無法根治。現在,「免疫治療」這種創新的治療方法為病人帶來了希望。科技的進步讓研究人員更清楚地了解肺癌細胞的活動情況,藉免疫治療消除癌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制作用,重啟免疫功能,激活T細胞消滅癌細胞。雖然透過手術及化療可以移除腫瘤並消滅未被手術去除的癌細胞,但一些隱藏的癌細胞可能會產生抗藥性並存活,所以手術及化療後接受免疫治療可激活自身免疫系統,可助攻擊殘留的癌細胞。與傳統手術及化療相比更有效減少57%復發風險,若患者屬PD-L1高度陽性,使用免疫治療的無疾病存活率提升超過一半 ,整體存活期亦有顯注改善趨勢。

臨床腫瘤科專科鄭志堅醫生表示:「大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即使在手術和化療後,1-2年內仍有復發風險,在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和化療後採用免疫治療作輔助治療,可刺激身體免疫系統消除漏網的癌細胞,減低癌症復發風險,亦可以改善患者長期存活率並提升患者生活質素。其他國家不少 早期肺癌病人已經採用了新的免疫治療,情況理想,對早期肺癌治療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最近有一項研究顯示,早期肺癌病人在手術後採用免疫治療作輔助治療,可以有效減低肺癌復發的風險,免卻令肺癌病人面對復發時已經是晚期或要面對死亡的風險。

應該讓癌症病人真正受惠

但對於本港很多癌症病人來說,醫療科研方面的創新跟他們能否真正受惠,有時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即使有製藥公司發明了新的特效治療藥,但要這些新藥物納入醫管局的藥物名冊卻往往需要花上幾年的時間。就算藥物終於納入了名冊,一般也是屬於自費的性質。有時這些新藥物非常昂貴,一般癌症病人根本無法負擔,結果就出現了「有藥不能用」的唏噓情況。癌症病人由於失去了最好治療的機會,家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逝去,無可奈何。

有見及此,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政府可以盡快將治療早期肺癌病人的免疫治療藥物納入藥物名冊和關愛基金的資助項目範圍,使它可以用於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身上,作為第一線治療方法,減低復發風險,讓更多肺癌病人受惠。

肺癌患者個案分享

患者Alice在2017年確診2A期非小細胞肺癌,當時她進行手術和化療作為治療方法,但不幸在2019年癌症復發,復發後,患者對需要再一次面對治療而感到恐懼,情緒低落,幸能使用標靶藥控制病情,現時情況相當理相,病情沒有惡化。

 

關於癌症資訊網和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資訊網」由一群熱愛生命的癌症患者及康復者攜手組成的互助網絡平台,多年來致力為大眾提供正確、專業及適時的癌症資訊,並以正面態度與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分享、交流、同行,鼓勵他們以積極態度面對抗癌之路,並透過座談會、工作坊和小組關顧等團結同路人、交流信息、互相扶持,發揮互助互勉的精神。

隨著醫療日益進步,癌症可以說是由不治之症演變成慢性疾病。但同時衍生出另一問題,醫療支出日益上升,社區上的癌症服務需求亦變得甚為迫切;有見及此,癌症資訊網成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要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藥物或生活援助,並致力在病人漫長的醫治期間提供全面及合適的支援。本基金的服務發展及日常運作經費主要由「癌症資訊網」撥款支持,惟持續服務的需求甚殷,公眾的捐助對本基金至為重要。

 

傳媒聯絡

癌症資訊網

石穎 Jasmine Shek

電話:(852) 6078 5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港大醫學院發現特定膳食油酸可增強抗癌免疫細胞功能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特定膳食脂肪酸能顯著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抗擊癌症的能力。研究 […]
與浸大傳理學院同學分享癌症資訊網使命 傳遞正確健康訊息
感謝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與現屆同學們分享癌症資訊網在社會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透過社交媒體傳遞 […]
【中西醫結合】立即報名參加「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大腸癌交流研討會」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誠邀各位醫療界同仁,參加將於2025年11月29日至30日舉行的「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
【健康資訊節目】專家破解常見癌症謬誤|提升癌症知識,一齊健康識唔sick!
癌症資訊網製作嘅健康資訊節目「健康識唔sick」嚟到第二輯啦!😊 今輯繼續邀請到多位嘉賓,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健 […]
【肺癌腦轉移】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李兆澄醫生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陽 […]
【生蛇|帶狀疱疹】癌症病人疫苗接種建議
什麼是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俗稱「生蛇」,是由與水痘相同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 Varicella-Zost […]
【感恩分享】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圓滿完成!攜手同行,為患者點亮希望之路
衷心感謝各位的支持,「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已順利完成! 活動當日,我們見證了患者與家屬的積極參與,現場洋溢著 […]
【颱風樺加沙】|醫管局非緊急服務安排(更新)
在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期間,公立醫院的緊急服務,包括急症室、住院及緊急手術服務等會維持正常。 為確保 […]
氣泡治癌機本月中獲衞生署批准表列 學者:港已累積相當應用經驗
無創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治療肝癌儀器去年由李嘉誠基金會引入本港,至今治療約150位病人。衞生 […]
【施政報告2025】加強癌症預防、篩查、診斷和治療
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 政府會繼續鞏固香港在癌症研究及防控工作的領先地位,優化對癌症病人的服務 […]
【港大醫學院】揭示降膽固醇藥抗肝癌機制 「老藥新用」潛力巨大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研究團隊取得重大突破,發現被廣泛使用的降膽固醇藥物「阿托伐他汀」(a […]
【有誰共鳴】嘉賓:Grace
有誰共鳴 一位女性既是父母的女兒,是身邊人的伴侶。偶然遇上了癌症,多重身份要考慮的很多⋯⋯往往忘了照顧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