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新聞稿 > 世界肝炎日 2024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與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攜手舉辦“BE THE VOICE”病毒性肝炎公眾教育計劃

世界肝炎日 2024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與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攜手舉辦“BE THE VOICE”病毒性肝炎公眾教育計劃

29-07-2024

 

【香港,2024 年 7 月 28 日】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全球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慢性肝炎患者若沒有進行定期的醫學監測和治療,將會出現嚴重後果,包括肝損傷、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為響應世界肝炎日 2024,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及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獲生物製藥公司吉利德科學的支持,攜手推出名為“BE THE VOICE”的病毒性肝炎公眾教育計劃,此計劃藉著一系列病毒性肝炎公眾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病毒性肝炎的關注與認知,同時推廣正確可靠的資訊,加深患者對有關疾病的認識,讓肝炎患者自身可以有更好的疾病管理,以預防嚴重肝病的發生。

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 2015 年完成的首次全港大規模醫學篩查,推算香港有54萬人感染乙肝病毒。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有近 4 成的乙型肝炎患者對於病情並不知情,接近 50%患者沒有就肝臟疾病作出任何醫療跟進。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先生指出:「在缺乏定期醫療跟進和及早治療下,其中四分一的感染者有機會在 30 年內惡化為肝硬化或肝癌,這也是肝癌長期成為本港死亡率第三高癌症的主要原因。」

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先生同時補充道:「我們普遍接觸到的患者,當出現病徵時往往已出現肝衰竭現象、肝癌或嚴重肝硬化,需要透過公立醫院聯網盡快轉介至瑪麗醫院等待肝臟移植,而大部分病人都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致,情況令人堪憂。」

鑑於這情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今年再度響應世界肝炎日,舉辦肝炎公眾教育活動。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創辦人吳偉麟先生表示:「我們認為有必要舉辦像“BE THE VOICE” 這樣的病毒性肝炎公眾教育計劃,與全港各區的地區康健中心或康健站合作推廣肝臟健康活動,透過一系列公眾教育活動,在不同媒介傳遞正確病毒性肝炎資訊,消除公眾及病人對疾病的誤解。

他續指,在肝癌的常見高危因素當中,慢性乙型肝炎才是最主要的成因,現時香港佔近 8 成的肝癌患者同時患有乙型肝炎。因此,治療及管理好乙肝是預防肝癌的重要一環,及早發現,趁早求醫,對病人自己和整個醫療體系都帶來益處。

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議員從宏觀的社會角度分析這個問題,並表示:「市民千萬不要輕視乙肝;根據衛生署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的資訊,5.6%或41萬香港人帶有乙類肝炎病毒。雖然乙肝帶菌者沒有病徵,卻有一部分人士的乙肝病毒轉趨活躍,引發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肝功能和病毒指數血液檢測以及超聲波掃描能及早發現上述病變,從而讓醫生及時給予藥物治療,有效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因此乙肝帶菌者定期檢查十分重要。乙肝疫苗接種有效預防感染;政府現為高危人士進行乙肝測試,我期待政府盡快擴展乙肝篩查至1986 年前在港出生人士以及所有出生地沒有為嬰兒接種乙肝疫苗又不知道自己乙肝帶菌狀況的人士。」

吉利德科學香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區總經理李煌宏表示:「吉利德科學很高與可以透過 ALL4LIVER 資助是次項目。隨著世界衛生組織設定在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為公共衛生威脅的目標迫在眉睫,各方合作的需求更加迫切。肝炎,特別是乙型肝炎,在香港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負擔,需要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向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邁進。」

“BE THE VOICE”病毒性肝炎公眾教育計劃內容豐富,涵蓋各區健康推廣街站、快速乙肝測試站(為 1986 年之前出生而未接種乙肝疫苗的香港市民提供免費乙肝檢查快速測試),健康講座、教育文章、醫生教育短片、病人故事分享,以及世界肝炎日 2024 公眾教育活動等,定能提高公眾對肝炎的認知與關注。

(左起)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先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竺兆豪教授‬、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議員‬
(左起)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先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竺兆豪教授‬、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議員‬
攤位遊戲
即場乙肝快測
(左起):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代表、吉利德科學公司 公共事務總監 劉映紅女士‬、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竺兆豪教授‬、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先生、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創辦人吳偉麟先生、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 林哲玄議員‬、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代表、義務工作發展局代表出席由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及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辦「2024.7.28 世界肝炎日 Be The Voice」活動
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議員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竺兆豪教授
健康論壇:肝癌現時的治療,肝癌病人面對的問題? (左起):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創辦人吳偉麟先生、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先生、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主席兼創辦人潘冬平教授、司儀簡采恩
📍健康論壇:在香港消除病毒性肝炎,我們還需要做什麼?肝炎病人還正面對什麼困難? (左起):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先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竺兆豪教授‬、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議員、司儀簡采恩
(左起):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先生、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主席兼創辦人潘冬平教授‬
(左起):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創辦人吳偉麟先生、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先生

 

“BE THE VOICE”病毒性肝炎公眾教育計劃內容
– 各區健康推廣街站及快速乙肝測試站
– 健康講座
– 教育文章
– 醫生教育短片
– 病人故事分享
– 世界肝炎日 2024 公眾教育活動*
*邀請各界別嘉賓出席健康論壇,為觀眾提供肝炎肝癌公眾教育,設置健康資訊展板及攤位遊戲讓巿民認識肝炎種類、病徵及預防,同時在現場進行快速乙肝測試。

關於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
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由一群已經接受和正在輪候肝臟移植之人士、曾經捐出部份活體肝臟之親友、及他們的家人組成的團體,是一個非牟利組織。一九九八年七月在香港社團註冊,其後獲接納為慈善團體,並由香港稅務局給予慈善團體捐款豁免稅項資格。

關於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簡稱 CICF,於 2017 年由癌症資訊網創立,旨在將網上服務進一步延伸,為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全面及合適的支援。我們亦希望透過凝聚抗癌路上的同路人,鼓勵更多人參加病人病人組織,積極倡議病人病人權益。本基金的服務發展及日常運作經費主要由「癌症資訊網」撥款支持,惟持續服務的需求甚殷,公眾的捐助對本基金至為重要。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轉移性大腸癌未必是絕路 做好後線治療規劃 平衡療效與副作用 助患者延長壽命並具生活質素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但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以致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有擴散,又或康復後復發並出現轉移。幸 […]
【活動花絮】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醫生講座及乙型肝炎快速檢測站
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於2025年7月12日與地區合作伙伴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 及 癌症資訊網,舉辦了醫生講座及乙型 […]
【華乳消息】第二炮重磅預告!《中調乳順》書展簽名會・解鎖中西醫抗癌智慧
由多位中西醫師聯合著作的《中調乳順:中西醫攜手戰勝乳腺癌大小事》,將於香港書展首度亮相!🎉 📚 中西合璧,共建 […]
保誠「住院保障調查」:不足四成受訪者有信心應付突發醫療開支僅29%擁有住院現金保障
• 多達六成已購買醫療保險的受訪者表示,對持續上升的醫療保費感到憂慮,反映 出大多數人對現有醫療保障的信心不足 […]
晚期照顧心連心 以人為本共同行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於7月10日發表《晚期照顧心連心 以人為本共同行》研究報告,就改善香港的晚期照顧政策提出 […]
港大醫學院開展全球領先基因相關治療臨床試驗以根除乙型肝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腸胃肝臟科研究團隊率先開展多項臨床試驗,針對創新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基因相 […]
鼻咽癌治療新突破:JUPITER-02療效倍增 促請盡快納入藥物安全網助低收入患者
【2025年7月10日,香港】鼻咽癌治療迎來歷史性突破,臨床研究證實,免疫治療結合化療的新方案顯著延長鼻咽癌患 […]
香港醫療制度壓力漸增 逾百跨界專家代表齊聚研討重大疾病醫保對策
由香港創新醫療學會及香港醫社基金會合辦的「探索香港未來:重大疾病醫保研討會2025」今天順利舉行。約150位來 […]
研究證「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助減患者困苦程度及家庭問題 總結 10 年成果 啟發癌症服務新導向
面對癌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為了全方位支援癌症患者及其家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防癌會 […]
【有誰共鳴】 嘉賓:余思遠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余思遠最近在商業電台節目《有誰共鳴》中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揭示了學醫背後那段孤獨而又艱辛的旅程 […]
【有誰共鳴】 嘉賓:Christine Fok
Christine 發現患有四期胰臟癌時,未有即時向相依為命的爸爸道明一切。爸爸看見她日漸消瘦,她也辯稱自己減 […]
【有誰共鳴】 嘉賓:黎逸玲醫生
《有誰共鳴》節目有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醫生同大家分享行醫二三事。 有些人會覺得醫生每日面對生死,可能早已沒甚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