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 李兆澄醫生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陽性肺癌是一種較罕見但是對標靶藥物反應良好的基因突變,大部份屬於肺腺癌,多發生於年輕、非吸煙者身上。這類肺癌另一個特點是腦轉移的發生率高,因此對於ALK肺癌患者而言,腦轉移是一個需要密切管理的課題。
ALK肺癌與腦轉移的密切關聯性
內科腫瘤科專科李兆澄醫生指出,ALK基因突變導致腦轉移的具體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但相較於其他基因突變類型的肺癌,ALK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出現腦轉移的機率較高,約為三分之一,其他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大約為10%至20%左右,而其後治療過程中出現腦轉移機會亦比一般肺癌高。即使在早期肺癌患者中,腦部復發的風險在ALK陽性肺癌患者中也顯著高於其他類型患者,所以醫生在治療ALK肺癌時,必須將腦部監測作為一個關鍵環節。
腦轉移對患者生活質素和治療的影響
發生腦轉移對患者的生活質素和治療結果有深遠影響,李醫生強調,及早發現腦轉移不僅對ALK肺癌,對所有肺癌患者都至關重要。一旦腦轉移發生,患者可能出現頭痛、癲癇、行動無力、視力模糊和認知功能障礙等神經系統症狀,更重要的是,某些神經損傷可能是不可逆轉的,即使腫瘤縮小或消退,部分功能也無法完全恢復,從而降低生活質素及影響後續治療效果。
此外腦轉移的治療難度往往高於其他部位的腫瘤,許多抗癌藥物在控制肺部或其他器官的腫瘤時效果顯著,但由於無法有效滲透血腦屏障,對腦部腫瘤的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在治療ALK陽性肺癌時,選擇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高滲透性的藥物成為治療關鍵。
檢測腦轉移的常用工具
李醫生指出,磁力共振掃描(MRI)是檢測腦轉移的最佳工具,特別是在使用顯影劑的情況下。MRI能準確發現小至1至2毫米的腦部病灶,因此在病人確診第四期肺癌時,醫生通常建議進行腦部MRI,這不僅能及早發現腦轉移,也是腫瘤分期的重要檢查。對於無法接受MRI的患者,例如身體有金屬植入物或患有密閉恐懼症者,電腦斷層掃描(CT)可作為替代方案。然而,CT檢查在檢測腦膜轉移或較小病灶方面的靈敏度不及MRI。
正電子電腦掃描(PET-CT)雖然每位病人確診時都會進行,但由於它檢查的是病灶的新陳代謝,而腦細胞代謝本身很高,可能會遮蓋一些細微的腦轉移,即使患者已用PET-CT檢查腦部,醫生仍會建議再做MRI以確認腦部情況。
個人化治療策略
李醫生解釋,病人使用的藥物及檢查的時長會根據腦轉移的情況而有所不同,對於第四期ALK肺癌,標靶治療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案,且副作用較少並可控,因此使用對腦部滲透性較強的標靶藥物已成為治療ALK肺癌的重要策略。目前,第二代和第三代ALK抑制劑在預防腦轉移和控制腦部腫瘤方面都有不錯的效果。
如果一開始未有發現腦轉移的話,且患者正在服用一些對腦部滲透性強的藥物如第三代ALK抑制劑,腦部治療失效的機會極低,這種情況下,未必需要投入過多資源進行緊密的腦部檢查。
對於確診時已有腦轉移的患者,因為新一代ALK抑制劑的腦部療效很高,大部份患者不需要局部治療, 例如電療或者手術以控制腦部轉移, 減省局部治療帶來的副作用。患者可以在開始使用標靶藥物三個月後進行一次MRI檢查,隨後根據治療效果調整檢查頻率。如病情穩定,檢查間隔可以延長。李醫生補充,隨著藥物的進步以及診斷技術的提高,肺癌患者的整體狀況可得到顯著改善。只要及早發現腦轉移並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患者就能大大延長生存期,並保持良好的生活質素。
免費腦部磁力共振檢查計劃
為了幫助ALK陽性肺癌患者及早發現腦轉移,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推出免費腦部磁力共振檢查計劃,名額共60位。此項計劃為合資格患者提供一次免費腦部MRI檢查,讓患者能夠及早接受檢查與治療,提升生活質素及存活率。
參加者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確診ALK陽性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未曾接受過腦部磁力共振檢查,且申請時未發現腦部轉移。經濟困難人士如申請關愛基金藥物的病人會優先,參加者需持有香港腫瘤科醫生簽發的腦部磁力共振檢查轉介書,申請由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會進行個案評估後,可於合作影像中心免費進行一次MRI檢查。影像中心隨後通知病人拎取磁力共振檢查報告,病人領取報告並在下次覆診時交給主診醫生。同時建議病人開通由香港政府推出的全港性電子健康平台「醫健通」,讓醫療機構能夠分享病人的電子健康紀錄,以便主診醫生可以更快評估病人狀況以制定最合適治療。
申請方式
電話熱線:3598-2157
WhatsApp:5206-7609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及公眾假期休息)
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午膳時間:下午1時至下午2時)
名額有限,有需要的患者請盡早登記!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保留最終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