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創新科研】中大研新型抗癌免疫療法及可彎曲手術鑽 全國挑戰杯共奪5獎

【創新科研】中大研新型抗癌免疫療法及可彎曲手術鑽 全國挑戰杯共奪5獎

23-05-2022

【創新科研】中大研新型抗癌免疫療法及可彎曲手術鑽 全國挑戰杯共奪5獎

▲ 左起: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助理教授鄧銘權、博士研究生鍾一琿及陳金坤。(陳國峰攝)

肺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首,按醫管局於2019年數據,肺癌的死亡率約27%。現時癌症有多種治療方法,最新的免疫療法價錢昂貴,一次療程或數以百萬計。為提供較便宜的免疫療法,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團隊耗時5年多,透過基因工程改造免疫細胞「嗜中性顆粒細胞」以產生抗癌細胞S3KO-TAN,有效將癌腫瘤縮小。團隊憑有關研究取得第17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中的一等獎。

第17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港澳地區」共頒出27個獎項,香港中文大學取得5個獎項。由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團隊耗時5年研發的新型抗癌免疫療法,取得一等獎。團隊發現,透過基因工程改造白血球中最豐富的免疫細胞「嗜中性顆粒細胞」,可生產對抗癌細胞的S3KO-TAN。

團隊由博士研究生鍾一琿及陳金坤組成,在助理教授鄧銘權的帶領下,團隊發現人體血液中含有抗癌的免疫細胞,但用作抑壓炎症的Smad3會壓制其抗癌功效。鄧銘權說,團隊利用基因工程技術CRISPR/Cas9,刪走基因中的Smad3,就可做出殺癌的細胞S3KO-TAN。團隊以有人類非小細胞肺癌的小鼠作實驗,結果顯示,透過注射S3KO-TAN,15天後癌腫瘤會縮小一半至6成,於小鼠身上不見有副作用。

鄧銘權說,相比起現有的T細胞免疫療法,S3KO-TAN能直接應用於異體移植,不用按患者的血型等再作抗原配對,亦很容易能從白血球中取得,僅需5毫升就能提取。鄧銘權指出,目前正積極尋找更多投資者及藥廠合作,亦正拓展實驗至更多類型的癌症,料最快2至3年可開始人體實驗,約5至10年可真正應用。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3名博士研究生王岩、林洪斌及王頊琛研發的可彎曲手術鑽頭,則於是次比賽中取得最高級的「特等獎」。他們研發的鑽頭,可通過微小的傷口進入病人體內,繞過其他人體組織,到達手術位置。鑽頭可安裝至手持設備或手術臂機械人,預料可應用於脊椎、下頷骨骨折、顱底等狹窄空間的手術。團體早前曾於屍體實驗中,以可彎曲鑽頭完成經鼻經蝶竇腦垂體手術及經口的下頜骨骨折固定手術。

團隊成員的指導老師、副教授歐國威說,以往的骨科手術,因手術鑽未能彎曲,或要割走部分人體組織,才可達到目標手術位置,對病人身體造成巨大傷害。以涉及脊椎的手術為例,病人術後或要卧床一個月。而團體研發的可作65度彎曲、直徑最小為4.5毫米的鑽頭,可繞過人體組織,料可減少在手術過程中對病人造成的傷害,有助縮短復原的時間。歐國威又說,已就手術鑽頭申請專利,正與公司商討商業化,料可於2至3年內可嘗試人體測試,日後亦會探討做不同的大小的鑽頭,應對各類型骨科手術。

▲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歐國威、博士研究生林洪斌。(陳國峰攝)

 

文章出處: Topick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257671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港大醫學院率先引入自體脂肪移植技術配合乳房保留手術 幫助乳癌患者回復體態重拾自信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研究團隊於香港開展一項臨床試驗,率先採用「自體脂肪乳房重 […]
養和醫療集團與西門子醫療簽署合作備忘錄 亞洲首部光子計數電腦掃描模擬定位系統 推進精準質子治療新里程
(2025 年 10 月 30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下稱「養和」)於 2025 年 8 月啟用全亞洲首部光 […]
ASPIRE 亞太區肺癌聯盟:政府主導肺癌篩查應擴大目標 中大研究指九成受訪者支持肺癌篩查 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組具成本效益
ASPIRE 亞太區肺癌聯盟:政府主導肺癌篩查應擴大目標 中大研究指九成受訪者支持肺癌篩查 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 […]
港大醫學院發現特定膳食油酸可增強抗癌免疫細胞功能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特定膳食脂肪酸能顯著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抗擊癌症的能力。研究 […]
【港大醫學院】揭示降膽固醇藥抗肝癌機制 「老藥新用」潛力巨大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研究團隊取得重大突破,發現被廣泛使用的降膽固醇藥物「阿托伐他汀」(a […]
中大與內地學者領導全球首個由中國學者主理的《刺針》癌症委員會報告 預計2050年肝癌患者翻倍 六成肝癌病例可預防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團隊與內地學者領導的《刺針》肝癌委員會發表《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指出全球超 […]
科大研發新型AI醫學影像技術 大幅降低99%輻射量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團隊研發出一項突破性的人工智能(AI)技術,只需利用極少量X光影像,即可 […]
轉移性大腸癌未必是絕路 做好後線治療規劃 平衡療效與副作用 助患者延長壽命並具生活質素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但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以致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有擴散,又或康復後復發並出現轉移。幸 […]
李嘉誠基金會向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捐贈「無創組織碎化治療」Histotripsy 儀器 李嘉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李嘉誠基金會近日先後向英國劍橋大學及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捐贈兩部革命性的「肝癌無創組織碎化治療」Histotr […]
阿斯利康與香港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生命科學及醫療創新
阿斯利康與香港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生命科學及醫療創新 將人工智能應用於生命科學領域 開發癌症及代謝 […]
胃癌治療新發展 研究:SOX兩藥組合助改善胃癌患者存活率
胃癌是常見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有近100萬宗新症,而香港所在的東亞地區更屬高發病地帶,但礙於患病症狀與一般胃部 […]
養和於「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 2025」促全球協作推醫學創新 與聯影攜手共創醫學影像嶄新里程
(2025 年 5 月 27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擁有全球頂尖技術和設備,優質服務超越一百年,致力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