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淋巴癌治療新突破

05-03-2019

淋巴癌治療新突破

 

六十五歲的陳女士(化名)因持續腹部不適和體重下降求醫,經檢查後揪出元凶竟是非何傑金氏淋巴癌(Non-Hodgkin’s Lymphoma, NHL)。脹大的淋巴結令她感到腹脹及食慾不振,因而日漸消瘦。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以天醫生指出,淋巴癌(Lymphoma)是由身體的淋巴細胞異常增生所致。由於淋巴系統貫通全身,故淋巴癌可以原發於不同部位,最常見的包括頸項、腋下或腹股溝等。

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按病情緩急和細胞學分類

根據病情發展的緩急,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可分為慢性(低惡性)和急性(高惡性);根據細胞的種類,又可分為B細胞、T細胞和NK細胞。本港最常見的淋巴癌個案屬高惡性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陳女士進行「組織活檢」(Tissue Biopsy)後確認正屬於此類型。

抗CD-20單克隆抗體療效佳

醫生建議陳女士接受標靶藥物結合化療藥物(CHOP)的標準治療。標靶藥物即抗CD-20單克隆抗體,有效與B細胞表面的一種蛋白質CD20抗原結合,引起免疫反應對抗和殲滅淋巴癌,療效顯著。由於單克隆抗體的作用具針對性,故不損害B細胞以外的其他正常細胞,副作用較少。對於惡性度較高,例如出現C-MYC基因擴增或易位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個案,抗CD-20單克隆抗體仍然適用,醫生會因應病情需要加強或延長化療。

用藥方式見突破 皮下注射只需十分鐘

陳女士首次治療以靜脈輸注方式施藥,需時約兩至三小時,並無不良反應。第二次和其後的治療便可採用過程只需十分鐘的皮下注射模式,大大縮短了她逗留在診所的時間,得以早些回家休息,或相約朋友茶聚,時間上安排更靈活。在接受四次療程後,陳女士的病情已大為改善,腫脹的淋巴幾近完全縮小,胃口和體重均有所增加。她持續接受治療,期間鮮有不良反應,更從未因副作用而需住院。目前,她已完成所有療程,正過著愜意的生活。

陳以天醫生解釋,皮下注射的位置一般會選擇肚皮或脂肪層較厚,以及無紅腫、感染或傷口的皮膚。完成治療後,患者只需輕按注射位置數分鐘,無需特別護理。臨床研究亦證實,皮下注射劑型與傳統的靜脈輸注劑型,兩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相若。據陳醫生的臨床經驗,甚少患者出現敏感或其他不良反應,縱有輕微敏感也可透過處方抗敏感藥膏有效處理。陳醫生補充,皮下注射模式不但縮短了患者因治療而需要逗留在醫院或診所的時間,同時免於反覆穿刺靜脈所引起的痛楚和恐懼,故大部分患者表示歡迎;對醫護人員而言,皮下注射省時方便,簡化了施藥的工序。這無疑是醫患雙方的佳音。

 

給患者的鼓勵說話:

醫藥發展日新月異,時至今日,淋巴癌不但並非絕症,而且成為預後最佳的癌症之一,即使高惡性的淋巴癌都有很高的根治機會。藥物的進步,顯著提升療效和患者的耐受程度;施藥方式的改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盼望淋巴癌患者保持正面的態度,勇敢面對治療。

 

陳以天醫生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以上資訊由羅氏大藥廠香港有限公司贊助)

城中活動

2024-12-23 10:30 上午 英文藝術字書法創作班 
2024-12-16 11:00 上午 花藝班之聖誕篇🎄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