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排解

專科醫生

本人66歲,最近一個月有咳嗽,經食藥后己沒有,但肺片顯示有2.1cm陰影,要做CTScan. 另我半年前在深圳醫院做體檢發現左肺上尖有4mm結節,當時醫生建議適時跟進,另我久不久左面鎖骨有一點鈍痛和左邊手臂會乏力。不抽煙不喝酒,血糖邊緣,血壓血脂正常,胃口不錯,體重沒跌,担心有肺癌,請問應如何跟進,如真確診肺癌,可否北上求診,有何手續,謝謝!

本網站不是醫生,以下根據現有資訊提供一般性建議,並建議您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

您的症狀目前無明顯惡化(胃口正常、體重穩定),且已積極關注健康,這是非常好的開始。現代醫學的診斷與治療進展顯著,即使確診,也有許多有效方案。請保持樂觀,積極配合檢查與治療。
咳嗽(已緩解):咳嗽可能是多種原因引起,包括感染、過敏或肺部病變。既然已緩解,可能是暫時性問題,但仍需警惕潛在肺部病變。
胸片2.1cm陰影:胸片發現的陰影可能提示肺結節、腫塊、感染性病灶(如結核)、良性腫瘤或其他非腫瘤性病變(如鈣化)。2.1cm的陰影屬於較大尺寸,需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性質。
半年前左肺4mm結節:4mm結節屬於小型結節,90%以上為良性,可能由過去感染(如結核)、發炎或瘢痕引起。當時醫生建議,說明當時無明顯惡性特徵,但需比較新舊影像以觀察是否有變化(如增大或形態改變)。
左鎖骨鈍痛與左臂乏力:這些症狀可能與肺部病變無關(如肌肉骨骼問題、神經壓迫、頸椎病),但若肺部病變進展,可能涉及鎖骨淋巴結轉移或神經壓迫,需警惕。
無吸菸史、血糖邊緣:血糖邊緣可能提示代謝問題,但目前無直接證據與肺部陰影相關。
為明確2.1cm陰影和4mm結節的性質,建議以下步驟:
完成CT掃描:胸片提示的2.1cm陰影需通過低劑量胸腔CT(LDCT)或高解析度CT進一步評估。CT可顯示結節的形態(邊緣是否規則)、密度(實性、磨玻璃樣)、大小變化及周圍結構情況。比較半年前的影像,觀察4mm結節是否增大或性質改變。LDCT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篩查工具。
胸腔科或胸外科諮詢:攜帶CT報告及過去影像至胸腔內科或胸外科,由專科醫生評估。

保持健康生活:繼續避免菸酒,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控制血糖
擔心是正常的,但過度焦慮可能影響生活。建議與家人或專業心理諮詢師溝通,保持積極心態等待檢查結果。
希望以上資訊對您有幫助!祝您早日明確診斷,健康平安!

日期: 24-06-2025 解答: 癌症資訊網管理員

親人患Adenoid cyst carcinoma (near nazothrax),化療電療後個多月面腫痛,只可飲奶和水(因口爛痛,已經停食粥水)。現多飲奶+蕉(較爛)。已服用抗生素但仍未有大進展。 請問有可方法減低痛腫問題? 還有覺得週身攰不舒服,冇力。此現象會維持多久?有何治療方法?謝謝!

本網站不是醫生,以下根據現有資訊提供一般性建議,並建議您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

非常理解您對親人患上腺樣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位於鼻咽附近)並在化療及放療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擔憂。
頭頸部放療常引起口腔黏膜炎,表現為口腔/咽喉潰瘍、疼痛、吞嚥困難,通常在放療後2-4週出現,持續1-3個月。
建議:
* 口腔護理:
* 用溫鹽水(1茶匙鹽+1升水)或碳酸氫鈉溶液每日漱口4-6次,保持口腔清潔,減少感染風險。
* 避免刺激性物質(如酒精、辛辣食物、酸性飲料)。
* 使用軟毛牙刷,避免牙膏含十二烷基硫酸鈉(SLS),以免刺激潰瘍。
* 局部止痛:
* 與醫生討論局部麻醉漱口水(如2%利多卡因Lidocaine漱口液,每3-4小時使用),緩解口腔疼痛。
* 塗抹保護性凝膠(如Gelclair或Mugard),形成保護膜,減少潰瘍刺激。
* 抗生素與抗真菌藥:
* 您提到抗生素無效,可能因潰瘍為非細菌感染(如真菌性念珠菌感染常見於放療患者)。請醫生檢查是否需抗真菌藥(如Nystatin或Fluconazole)。
* 營養支持:
* 因無法進食固體食物,繼續飲用高蛋白、低糖流質營養品(如Glucerna無糖版、Prosure,每200ml約200-250kcal,蛋白質10-12g),每日2-3次,確保熱量攝入1000-1500kcal。
* 香蕉雖軟易食,但糖分高(每100g約20g糖),不適合高血糖患者。建議改用低GI水果如蘋果或蔬菜湯(南瓜、紅蘿蔔)。
* 醫療介入:
* 聯繫放射腫瘤科或口腔科,評估黏膜炎等級(WHO分級0-4)。若為3-4級(嚴重潰瘍、無法進食),考慮低強度激光治療(LLLT)或短期類固醇(如Prednisolone)減輕炎症。

面部腫痛管理
* 物理治療:
* 輕柔按摩面部(由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促進淋巴引流,減輕水腫。
* 冷敷(每日2-3次,每次10分鐘)可暫時緩解腫脹,但避免直接冰敷皮膚。
* 神經痛管理:
* 若疼痛為神經性(ACC常沿神經擴散),與醫生討論神經痛藥物,如Gabapentin(加巴噴丁,100-300mg/日開始)或Pregabalin(普瑞巴林),緩解神經痛。

疲倦的原因及持續時間
* 原因:
* 放療/化療副作用:放療(尤其頭頸部)引起疲勞(70-90%患者),通常在治療後1-2個月最嚴重,持續3-6個月,部分患者可能長達1年。
* 營養不良:僅飲奶和水,熱量和蛋白質攝入不足,導致肌肉流失和疲勞。
* 貧血:化療(如順鉑)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導致貧血(發生率20-30%),加重疲倦。
* 電解質失衡:放療引起的脫水或腎功能影響,可能導致低鉀、低鎂,加重無力感。
* 心理因素:癌症診斷、治療副作用或復發風險(如ACC高復發率)可能引起焦慮/抑鬱,導致疲勞。

總結與下一步行動
* 當前首要任務:
* 腫痛及潰瘍:立即聯繫放射腫瘤科或口腔科,評估黏膜炎等級,試用利多卡因漱口液、保護性凝膠,並檢查是否需抗真菌藥或神經痛藥物。
* 營養:改進飲食(Glucerna、Prosure代替奶+香蕉),每日1000-1500kcal,考慮管飼若進食持續受限。
* 疲倦:檢查貧血(血紅蛋白)、電解質,進行輕度運動。

日期: 18-06-2025 解答: 癌症資訊網管理員

本人媽媽71歲,最近在公立醫院的CT screen報告發現右腎有4cm 惡性腫瘤,胰臟和附近共有兩粒約1cm 黑點但不明知道是什麼,本身媽媽幾年前已經因為腎癌切除左邊腎,有三高糖尿病,胰臟脾臟幾年前也有出現問題,現時分別有醫生說已擴散、有醫生說未明確,所以聽醫生建議去照pet screen,再見醫生時有醫生建議媽咪入院做胃鏡檢查抽様本化驗,但仍不明確是什麼情況,再見另一醫生他說已擴散是四期,媽媽已經話唔想再做任何檢查和治療。 想問問醫生,決定唔再做任何檢查和治療,這種情況會發展成怎樣?最壞情況會是怎樣?病人有多少時間?在飲食方面要注意什麼?謝謝你!

病人的預期壽命(有多少時間)?
預期壽命因個體差異而異,難以精確預測,尤其在未明確分期及轉移情況下。以下是一些參考:
* 早期腎癌(I-II期):若腫瘤局限於腎臟,未治療的情況下,存活時間可能數年,但可能因腫瘤生長或併發症縮短。
* 晚期腎癌(IV期):若已擴散,根據文獻,未治療的第四期腎癌中位存活時間通常為6-12個月,部分患者可能更短(數月)或更長(2-3年),取決於腫瘤生長速度、轉移部位及整體健康狀況。
* 其他因素:您母親的年齡(71歲)、糖尿病及腎功能狀況可能加速病情惡化,但若基礎狀況穩定,可能延長存活時間。
由於目前診斷尚未明確,建議與腫瘤科醫生討論是否可通過非侵入性檢查(如PET掃描)進一步了解分期,以更準確評估預後。

飲食方面要注意什麼?
在不接受治療的情況下,飲食的目標是維持營養、減輕症狀、提高生活品質,並避免加重現有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等)。以下是一些建議:
* 均衡飲食,易消化:
* 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魚、蛋、豆製品,幫助維持肌肉質量,預防惡病質。
* 低糖、低GI(升糖指數)食物:控制糖尿病,選擇全穀類(如糙米、燕麥)、蔬菜,避免精製糖及加工食品。
* 健康脂肪:如橄欖油、牛油果、堅果,適量攝取以提供能量。
* 高纖維食物:如綠葉蔬菜、水果(低糖,如莓果),促進腸道健康。
* 避免刺激性食物:
* 減少辛辣、油膩、過鹹食物,以免加重消化負擔或影響腎功能。
* 避免加工食品(如香腸、罐頭食品),因含高鈉可能加重高血壓或水腫。
* 補充水分:保持充足水分(若無腎功能限制),有助於腎臟排毒,但應遵醫囑控制液體攝入量。
* 小份多餐:若食慾下降,可分多次進食,減少胃腸負擔。
* 針對症狀調整:
* 若有消化問題(如腹脹、噁心),可選擇清淡食物,如粥、蒸蔬菜。
* 若有胰臟相關問題,減少高脂肪食物,避免胰臟負擔。
* 補充維生素:如維生素D、C(可從新鮮蔬果獲取),增強免疫力,但避免過量補充劑。
* 與營養師合作:考慮諮詢營養師,制定個人化飲食計劃,特別是針對糖尿病及單腎狀況。
其他建議
* 舒緩治療(Palliative Care):即使不接受積極治療,舒緩治療可幫助管理症狀(如疼痛、噁心),提高生活品質。建議與醫療團隊討論是否可安排舒緩治療專家。
* 心理支持:您母親表示不想再檢查或治療,可能反映對病情的心理負擔。家人可提供情感支持,或考慮心理輔導幫助她面對病情。
* 定期監測:即使不治療,定期檢查(如血壓、血糖、腎功能)可幫助管理慢性病,減少併發症。
* 與醫生保持聯繫:若您母親改變主意或症狀加重,可隨時與腫瘤科或內科醫生討論進一步方案。
總結與建議
您母親的情況複雜,涉及潛在晚期癌症及多重慢性病,目前未有明確診斷。若不進行治療,病情可能緩慢或快速惡化,具體取決於腫瘤分期及轉移情況。最壞情況可能涉及多器官衰竭或嚴重併發症,存活時間可能從數月到數年不等。飲食上應注重均衡、易消化,並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壓相關風險。
建議行動:
1. 與腫瘤科醫生或舒緩治療團隊進一步討論,了解是否可通過簡單檢查明確分期,或安排症狀管理。
2. 諮詢營養師,制定適合您母親的飲食計劃。
3. 考慮舒緩治療及心理支持,幫助您母親和家人應對當前情況。

日期: 16-06-2025 解答: 癌症資訊網管理員

本人太太患上乳癌1A期,ER8/8, PR0/8, HER2 ihc score 2, FISH negative, Grade 2 tumour ik67 is 20%,淋巴沒感染。 Tumour 在左乳3點近胸肌,11mm大, 紙口大過5mm,5月15日已做手術。現排公立醫院做化療,電療。 1.請問公立醫院一般建議的3D+BIDH 跟私家醫院建議的VMAT +BIDH ,電15次,對心肺影響分別大嗎? 一般電右乳會受2Gy電左右,如在公立用3D+BIDH做,心肺會承受大約多少電? 如在私家用VMAT +BIDH做,心肺又會承受大約多少電? 2.如在手術後七星期左右才開始做弟一次化療,是否理想和安全?

公立與私家醫院的實際考量
* 公立醫院(3D-CRT+DIBH):
* 優點:費用低(香港公立醫院電療費用通常數千至萬港幣,遠低於私家),技術成熟,DIBH有效降低心肺劑量,適合早期乳癌。
* 缺點:劑量分佈不如VMAT精確,設備可能較舊,等待時間較長(可能數週至1-2個月)。
* 私家醫院(VMAT+DIBH):
* 優點:劑量分佈更精確,對心肺保護略佳,等待時間短(通常數天至1週),可更快開始治療。
* 缺點:費用高(電療可能數萬至十萬港幣,視醫院而定),需自行評估經濟負擔。
* 其他差異:私家醫院可能提供更高自由度(如選擇醫生或更靈活的治療時間),而公立醫院流程較固定。
建議
* 心肺影響差異:VMAT+DIBH對心肺的劑量略低(心臟MHD少0.5-1 Gy,肺V20少1-2%),對長期健康有潛在優勢,但3D-CRT+DIBH已足夠安全,特別是對於1A期乳癌,短期副作用差異不大。
* 選擇考量:若經濟條件允許,且您太太年輕(例如<50歲)或有心肺疾病風險,VMAT+DIBH的長期保護優勢可能值得投資。若經濟是主要考量,公立醫院的3D-CRT+DIBH已能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
* 行動建議:與主診醫生(公立或私家)討論具體治療計劃,確認是否使用DIBH(對左乳至關重要),並要求查看劑量體積直方圖(DVH),以了解心肺劑量估計。公立醫院可能需主動詢問劑量詳情。

手術後七週開始化療是否理想和安全?

背景
* 您太太於5月15日完成手術,現為6月13日,約4週後。若化療在手術後7週(約7月3日)開始,屬於較常見的時機。化療通常在乳癌手術後4-8週開始,視乎癒合情況、病理報告和治療計劃。
* 您太太的病理(1A期,ER+/PR-/HER2-,Ki67 20%,無淋巴結轉移)表明腫瘤屬中度侵襲性(Ki67 20%屬中間範圍)。化療的必要性可能基於腫瘤大小(11mm)、切緣(>5mm)以及基因檢測(如Oncotype DX,若有)結果,常用方案為TC(多西他賽+環磷酰胺,4個療程)。
時機分析
* 理想時機:研究顯示,化療在手術後4-6週開始效果最佳,因這段時間腫瘤微轉移(若存在)尚未快速增殖。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建議,早期乳癌化療在術後6-8週內開始仍有效,且不顯著影響預後。
* 7週是否安全:
* 癒合考量:手術後7週,傷口通常已癒合良好(特別是保乳手術),適合開始化療。需確保無感染或癒合併發症。
* 預後影響:文獻顯示,化療延遲至8週內對1A期乳癌(低復發風險)影響極小。美國NCCN指南建議,對於ER+早期乳癌,術後12週內開始化療仍屬安全範圍。
* 香港公立醫院現況:公立醫院因排期較長,化療開始時間常為6-8週,屬正常範圍。您太太的7週時機仍在安全範圍內,且因1A期復發風險低,延遲至7週不會顯著影響療效。
* 行動建議:
* 與腫瘤科醫生確認化療方案(例如TC 4個療程)及開始時間,確保無癒合問題。
* 若擔心延遲,可詢問公立醫院是否能加快排期,或考慮私家醫院(費用較高,但排期快)。
* 術後至化療期間,保持健康飲食和適度活動,增強體質以應對化療。

總結與實用建議
1. 電療心肺影響:
* 3D-CRT+DIBH(公立):心臟MHD約1.5-2.5 Gy,肺V20約10-15%,安全有效,適合早期乳癌。
* VMAT+DIBH(私家):心臟MHD約1-2 Gy,肺V20約8-12%,長期保護略佳,費用較高。
* 建議:兩者均安全,3D-CRT+DIBH已足夠。若經濟允許且重視長期心肺健康,VMAT+DIBH可考慮。與醫生確認劑量計劃並確保使用DIBH。
2. 化療時機:手術後7週開始化療安全且理想,無顯著預後影響。確保傷口癒合良好,並與醫生確認化療排期。
額外建議
* 與醫生溝通:向公立醫院腫瘤科醫生索取詳細治療計劃(包括電療劑量分佈和化療方案),確認DIBH使用情況。
* 經濟與時間考量:公立醫院費用低但排期較長,私家醫院快速但費用高。根據您太太的健康狀況(無心肺疾病史)和經濟情況選擇。

日期: 16-06-2025 解答: 癌症資訊網管理員

本人確診鼻咽癌到6月26日先見公立腫瘤科新症,會唔會拖得太耐而應該去私家醫院會好啲D,技術又好D呢?謝謝🙏

關於公立醫院放射治療的輪候時間,目前約為1個月。治療開始前需要完成一些前期準備工作(例如牙科覆診、製作治療模具等),因此整體時間安排是合理的。

日期: 13-06-2025 解答: 癌症資訊網管理員

RCC腎癌復發 – 想了解cell therapy 免疫細胞治療 70歲男姓,23年發現原發性RCC在右腎及IVC,24年中全切除右腎,術後半年復發,MRI確認IVC看到有腫瘤 (upper end of the thrombus is at the level of intrahepatic IVC just below the confluence of hepatic veins; the lower end is around 4cm below the level of left renal veins. ) 分別試用2隻鏢靶藥(pazopanib 及 axitinib ),但因副作用太強而暫停。 在網上初了解cell therapy,知道現在只有針對血液癌症的car-t 療法被認可,而其他如dc針對實體腫瘤的細胞治療還在實驗階段,不過對如以上情況患者值得參詳考慮,網上資訊時有立場,所以想請問醫生以下問題,萬分感謝! 1. DC等細胞療法對RCC腎癌有效嗎?什麼因素會影響其有效性? 2. Cell therapy 聯合 targeted therapy 可其期望更有效對抗癌細胞及減輕targeted therapy 的副作用嗎? 3. 香港未能提供cell therapy,什麼國家或地區治療腎癌經驗比較豐富,值得考慮? 4.cell therapy 在不同地方的費用多少?有沒有資助或有試驗計劃可參與?如何聯繫查詢?防止被騙,如何查證機構的可信性?

*本網站不是醫生,以下根據現有資訊提供一般性建議,並建議您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

從實証醫學的角度去看、免疫細胞治療仍然在發展中,目前日本的經驗比較豐富,早前吳劍邦醫生曾到訪日本訪問當地的情況
參考短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9XGGjUJsg

日期: 13-06-2025 解答: 癌症資訊網管理員

你好,我爸爸係4月既時侯,醫生話佢可能有癌症,但而家都仲未驗到係乜野癌症,但佢有血糖高,成日話唔肚餓,所以成日都唔食野,我想問我可以有乜野代替品比佢食,因我建議過軟餐,但我阿媽話佢話唔肚餓,但咁樣我怕佢無營養,我想問我可以點做呀?

*本網站不是醫生,以下根據現有資訊提供一般性建議,並建議您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

理解您對他健康的擔憂,這對您和家人來說一定很不容易。

  • 當前首要任務:
  • 加快癌症診斷,確認腫瘤類型和分期,聯繫醫生催促活檢或影像檢查結果。
  • 解決食慾不振,確保營養攝入,預防體重下降。
  • 營養代替品:
  • 流質營養:例子: Glucerna(糖尿配方)、Prosure, Oral Impact(癌症專用),每日1-2次,每次100-200ml。
  • 軟餐:蒸蛋、雞絲粥、豆腐,少量多餐(每日5-6次)。
  • 管飼:若無法口服,與醫生討論鼻胃管或胃造口。
  • 應對不感飢餓:
  • 提供小型化、高熱量食物,提升食物吸引力。
  • 管理噁心(止吐藥)、口腔問題(漱口)。
  • 監測血糖,調整糖尿病藥物,選擇低GI配方。
  • 具體行動:
  • 聯繫醫生:詢問癌症診斷進度,確認食慾不振原因(腫瘤、糖尿病或心理)。
  • 營養師諮詢:公立醫院或養和營養師,制定高蛋白、低GI飲食計劃。
  • 私立檢查:若公立進展慢,考慮養和或港怡加快診斷。
  • 經濟支持:聯繫醫療社工,申請營養配方或檢查資助。

請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確保您父親的舒適度和意願被優先考慮。您的努力和陪伴是他最大的支持!

日期: 09-06-2025 解答: 癌症資訊網管理員

家母上月確診為直腸癌(第三期),由於母親年紀不輕,故公院採取消極方案,昔日堅強的母親十分難過,然而當我聽到她哽咽地説希望可多看看這個世界時,我心理更是難受。我何嘗捨得她?更何嘗忍心目睹她所受的煎熬?我積極搜尋網上資料,看見港大癌症醫療團隊和養和醫院的研究,仿佛帶來了一絲曙光。在無助之際,本人唐突聯絡 貴機構團隊,希望貴團隊能幫助家母治療及控制腫瘤,更希望得到施人豪博士等團隊的協助,好讓家母能實現那個多看看這個世界的希望。如若貴團隊需要進一步資料,本人會積極配合,望能盡速讓家母得到積極、適切的治療。感激不盡!

*本網站不是醫生,以下根據現有資訊提供一般性建議,並建議您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

感謝您分享您母親的情況以及您對她的深切關愛。

公立醫院的「消極方案」:具體指無治療、僅監測,還是提供姑息治療(如止痛藥)?

建議:

  • 聯繫公立醫院(假設為廣華或瑪麗)的腫瘤科或大腸直腸外科,索取完整病理報告(包括TNM分期、基因檢測結果、MSI狀態)。
  • 詢問母親的ECOG分數及合併症(如高血壓、糖尿病),以評估治療可行性。
  • 若尚未進行全面基因檢測,請求進行次世代基因排序(NGS)或MSI/PD-L1檢測,這些可指引標靶或免疫治療。

您的孝心和積極尋求治療的努力令人感動。無論治療結果如何,您的陪伴和支持是她最大的力量。請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確保治療方案符合她的身體狀況和意願。

願您和家人保持希望!

日期: 09-06-2025 解答: 癌症資訊網管理員

本人母親85歲,2024年8月證實患上三乳性乳癌,做了切除左邊乳房手術,因年紀大,身體支持不了化療,所以沒有跟進治療。但今年5月復發,請問醫生,現在有甚麼可行的治療方案?在網上看到有免疫治療法,未知是否可行?

*本網站不是醫生,以下根據現有資訊提供一般性建議,並建議您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

 

理解您對母親病情復發的擔憂,尤其是在高齡(85歲)的情況下。

治療方案高度依賴復發的具體情況,包括:

  • 復發部位:局部(乳房/胸壁)、區域(腋下淋巴結)或遠處轉移(如肺、肝、骨、腦)。
  • 病理確認:是否仍為三陰性乳癌(需活檢確認,因復發腫瘤的分子特性可能改變)。
  • PD-L1表達:免疫治療(如Pembrolizumab)的適用性取決於PD-L1表達水平(CPS分數)。
  • 體能狀態:ECOG分數(0-4,0為最佳,4為最差)決定是否適合積極治療。
  • 其他症狀:如疼痛、呼吸困難或骨折風險(若有轉移)。

 

知道您母親85歲且三陰性乳癌復發的情況讓您非常擔心。高齡患者的治療需要特別謹慎,但免疫治療、輕量化療或支持治療仍有可能改善症狀或延長生存。請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確保您母親的舒適度和意願被優先考慮。

日期: 09-06-2025 解答: 癌症資訊網管理員

媽媽今年79歲,在最近抽血報告中,找不到任何基因突變,但之前做正電子掃瞄檢查中清楚顯示肺部左邊有腫瘤和骨轉移,現在她在廣華醫院,氣管鏡已經做咗,暫時等緊報告,廣華醫院醫生話現在沒有任何治療方案,請問現在應該怎樣做?

*本網站不是醫生,以下根據現有資訊提供一般性建議,並建議您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

 

答:

廣華醫院暫未提供治療方案,可能因為病理報告未出、年齡較大(79歲)或體能狀態(ECOG分數)較差。

骨轉移可能引起疼痛或骨折風險,醫生可能優先考慮症狀管理而非積極抗癌治療。

現在應該怎樣做?等待氣管鏡報告並確認病理結果

重要性:氣管鏡活檢的病理報告是確定治療方案的關鍵,將提供以下資訊:

腫瘤類型:確認是NSCLC(腺癌、鱗癌、大細胞癌)還是小細胞肺癌(SCLC),這決定治療方向。

若報告顯示非小細胞肺癌且PD-L1表達高(TPS≥50%),免疫治療可能是一個選項。

 

雖然目前基因檢測未發現突變,且醫生暫未提供治療方案,但以下是可能的治療方向,待氣管鏡報告確認後可與醫生進一步討論:

A. 免疫治療
適用性:
免疫治療(如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在PD-L1高表達(TPS≥50%)的NSCLC患者中效果較好,反應率約30-40%,無進展存活期(PFS)約6-8個月。
若PD-L1表達低(<50%)或為0,免疫治療單藥效果較差(反應率<10%),但可考慮聯合化療。
副作用:
常見:疲勞、皮疹、腹瀉(20-30%)。
嚴重:免疫相關副作用(如肺炎、肝炎,發生率5-10%),需密切監測。
高齡患者耐受性因人而異,若ECOG 0-1(體能較好),可能適合免疫治療。
建議:
待氣管鏡報告確認PD-L1表達水平。若PD-L1≥50%,可與醫生討論Pembrolizumab(Keytruda)單藥治療。
若PD-L1低,可考慮免疫治療+化療(如Pembrolizumab+培美曲塞+卡鉑),這在高齡患者中也有應用。

  1. 化療
    適用性:
    若病理確認為NSCLC,標準化療方案包括培美曲塞+卡鉑(腺癌)或吉西他濱+卡鉑(鱗癌),反應率約20-30%,PFS約4-6個月。
    高齡患者可使用單藥化療(如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賽),減少副作用,PFS約3-5個月。
    副作用:
    常見:疲勞、噁心、骨髓抑制(白血球/血小板減少,20-40%)。
    嚴重:感染風險、貧血(<10%)。
    高齡患者可通過減量(例如80%劑量)或支持治療(如止吐藥、G-CSF)提高耐受性。
    建議:
    若您母親ECOG 0-1,化療是可行選項;若ECOG≥2,可考慮單藥化療或最佳支持治療(BSC)。
    與醫生討論化療的可行性,並確認是否需要劑量調整。
  2. 骨轉移管理
    適用性:
    骨轉移可能引起疼痛、骨折或高鈣血症,需積極管理以改善生活品質。
    藥物:雙膦酸鹽(如Zoledronic Acid)或RANKL抑制劑(如Denosumab)可減少骨相關事件(SREs)。
    局部放療(SBRT或外照射放療)可緩解骨痛。
    副作用:
    雙膦酸鹽/Denosumab:低鈣血症(需補鈣)、腎功能損害(需監測腎功能)。
    放療:局部皮膚反應、疲勞(通常輕微)。
    建議:
    詢問醫生是否已評估骨轉移的嚴重性(如骨痛、骨折風險)。
    討論是否適合Denosumab或放療,尤其是針對疼痛部位。

 

 

  • 若您母親體能狀態較差(ECOG 3-4)或無法耐受積極治療,醫生可能建議最佳支持治療,專注於症狀管理和生活品質。
  • 包括:疼痛控制(止痛藥、放療)、營養支持、心理輔導、氧氣治療(如有呼吸困難)。
  • 建議:
  • 與廣華醫院的姑息治療團隊聯繫,討論如何緩解症狀(如骨痛、呼吸困難)。
  • 確保您母親接受全面的症狀評估,制定個性化支持計劃。

 

知道您母親的情況讓您非常擔心,特別是在高齡且無明確治療方案的情況下。與醫療團隊保持密切溝通,確保您母親的意願和舒適度被優先考慮。

日期: 09-06-2025 解答: 癌症資訊網管理員

我是淋巴癌大B 1A期患者,在12月已完成六針R-DOME化療。之後Pet CT檢查已再無發現癌細胞。 最近5月尾的血液檢查中,發現LDH由平均200升至353,在六月頭瑪麗醫院驗血,LDH較微下跌至322,但仍高於正常值。但五月尾血科醫生覆診時幫我檢查過淋巴結沒有異常。

*本網站不是醫生,以下根據現有資訊提供一般性建議,並建議您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

 

我四月中打過蛇針第一針,五月中就曾經患上感冒狂咳。不知道這些會否令我LDH上升?
這情況會否代表有復發嘅機會?但我每天檢查淋巴結又未有發現異常。

 

答:LDH(乳酸脫氫酶)是一種非特異性生物標記,反映組織損傷或細胞代謝活躍,可能因多種原因升高,而不一定與癌症復發直接相關。

您於4月中接種第一針疫苗,5月底LDH升至353 U/L,時間間隔約1個月。疫苗可能對LDH升高的影響有限,但不能完全排除,尤其考慮到您隨後有感冒,可能加劇了免疫相關的LDH變化。

目前無淋巴結異常,且醫生檢查未發現復發跡象,LDH升高的可能性更偏向非癌症相關原因。

日期: 09-06-2025 解答: 癌症資訊網管理員

本人很困擾,乳癌已轉移到肺部了

聽到您目前的情況真的很令人心疼。乳癌轉移到肺部是一個嚴重的狀況,但您並不孤單,以下是一些建議,希望能為您提供一些幫助和方向:

積極與醫療團隊溝通

與您的腫瘤科醫生保持密切聯繫,詳細了解目前的病情分期、轉移情況及可行的治療方案(如化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或放射治療等)。
詢問是否需要進一步的基因檢測(如EGFR、ALK或PD-L1),以確定是否有適合的精準醫療選項。
考慮尋求第二意見,找另一位專科醫生確認治療方案的可行性。
綜合治療與症狀管理
與醫生討論緩解症狀的方案,例如控制疼痛、改善呼吸困難或減輕疲勞。
若有需要,可考慮與姑息治療(Palliative Care)團隊合作,專注於提升生活品質,減輕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
營養與身體支持
保持均衡飲食,選擇易消化、高營養的食物,如新鮮蔬果、全穀類和優質蛋白質,以支持免疫系統和體力。
若食慾不振,可諮詢營養師,制定適合的飲食計劃,或考慮營養補充品。
適度活動(如散步或輕鬆瑜伽),根據身體狀況進行,幫助維持體力並改善心情。
心理與情緒支持
尋求心理諮詢或加入癌症病友支持團體,與其他病友分享經驗,減輕心理壓力。
與家人、朋友傾訴您的感受,或考慮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處理焦慮或恐懼。
嘗試放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或音樂療法,幫助緩解壓力。
探索臨床試驗
詢問醫生是否有適合您的臨床試驗,特別是針對乳癌肺轉移的新療法,這可能是獲得最新治療的機會。
可透過醫療機構或癌症研究網站了解正在招募的試驗。
中醫或輔助療法
若有興趣,可諮詢合格的中醫師,結合中藥或針灸來輔助緩解症狀,但務必與西醫治療協調,避免藥物相互作用。
某些輔助療法(如芳香療法或按摩)可能有助於放鬆,但需確保安全且由專業人士操作。
每個人的病情和身體狀況不同,任何治療或輔助方案都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請務必與您的醫療團隊討論所有選項,並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制定最適合的計劃。

我知道這段旅程非常艱難,但請相信您的堅強和醫療團隊的專業。一步一步來,您並不孤單!祝您堅強,保持希望!

若有興趣和其他病交流, 可加入我們 whatsapp group ,請隨時告訴我

日期: 30-05-2025 解答: 癌症資訊網管理員

「疑難排解」之回覆為醫生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其內容為本公司及本網站立場。

「疑難排解」服務由多位專科醫生義務提供,為正在抗癌路上的大眾提供免費初步醫療、營養、復康等參考資訊。「癌症資訊網」會不定期揀選部分提問,邀請個別醫生作一次回覆。「疑難排解」服務並非為病人網上診症,您不能期望醫生會通過此服務為您即時提供深入之醫療意見。若要全面分析病情,建議向您的主診醫生查詢。「疑難排解」之回覆為醫生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其內容為本公司及本網站立場。
請填寫查詢內容

癌症患者照顧者其他

肺癌乳癌肝癌胃癌腎癌淋巴癌大腸癌鼻咽癌膀胱癌胰臟癌前列腺癌白血病/骨髓瘤宮頸癌/卵巢癌其他

「疑難排解」服務只提供給癌症資訊網會員, 必須同意成為本中心會員方可提問。

同意

城中活動

2025-08-24 2:30 下午 「癌症病人北上就醫」講座
2025-08-02 2:00 下午 【癌症講座】肝癌營養知多D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