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過來人創資訊網 並肩抗癌不孤單

過來人創資訊網 並肩抗癌不孤單

02-02-2020

過來人創資訊網 並肩抗癌不孤單

採訪、撰文:許振邦  攝影:黃潤根

24日是國際抗癌聯盟年度世界癌症日,提到「都市頭號殺手」癌魔,「受害者」似乎總有一個喺左近,關注患者身體同時,亦不能忽視其情緒;我是吳偉麟(Alan),一生與「癌」字結下不解緣,連自己一家七口先後有六位不幸患上;身為過來人,年前從創立癌症資訊網,冀鼓勵患者及家屬,抗病路並不孤單。

 

每個人由呱呱墜地一刻開始,伴隨的包括資質,還有疾病。説我天生與癌症有淵源,並無誇張。母親腹大便便懷著我的時候,確診有鼻咽癌。醫生曾勸不如「保大棄小」,專心醫病,她堅決不肯,終憑驚人意志誕下我,母子平安,未幾更成功戰勝病魔;雖從小已知媽媽「抗癌產子」,惟初時對這頑疾體會不深。

直到2003年,這位「聞名已久」的「老朋友」終找上門,求診後證實鼻咽癌三期,當下簡直暗天霹靂。心想自己32歲,正值盛年,剛與友人開設傢俬公司,事業處於搏殺期:禍不單行的是,接下來數年,父親、兄長與兩位胞姊輪流確診不同癌病,最終爸爸與大姊不幸打輸這場仗,離開了我們。

醫療以外 須情緒支援

我算較幸運,治療1年後痊癒,讓我深切體會到,在治療及復康路上,患者需要的不止醫療,還有情緒支援。遂到癌症基金會做義工,後來漸發現,義工層面只幫到肯求助的患者,總有很多性格內向的不願對別人流露感受,負面情緒只往心內藏;適逢Yahoo Blog (博客)興起,我開始寫網誌,一方面抒發心情,一方面分享醫學資訊,與病友們攜手同行 。

相比後來流行的 fblG等社交媒體,博客好處是私隱度較高,即使彼此互動,都不認識,不易被起底,更能鼓勵對方暢所欲言;高峰期我的平台約有數百同道中人交流病情,又不時相約聚會。2009年更一起出書《癌症不是盡頭》,各自大談個人抗病經歷。

可惜好景不常,2010  Yahoo Blog 終止運作,為免資訊付諸流水,我決定創立癌症資訊網,滙集患者、照顧者及專業人士。內容主要圍繞該症的相關最新消息、報道及科研報告等,也定期舉辦座談會、工作坊和小組聯誼,宣揚同路人互助互勉精神。

十年人事幾番新,營運網站一路走來不易,但抗癌是漫漫長路,相關的資訊網任重道遠;回想我罹患的年代,網站大多是英語,普羅大眾往往不知從何入手,我的心願是打造華語世界最大癌症資訊平台。這心願或多或少與經歷有關,眼看親友一個個因病離去,尤其是大姊,原本經治療後康復,不幸抽中「下籤」, 2008年復發,1年後過身。

既然上天讓我僥幸存活,總覺得有份使命感做些有意義的事,才叫不枉此生。

眾籌增資源助病友

癌症資訊網 3 年前成立慈善基金,現主力提供四大服務,包括與中醫團體香港健康協會合作,轉介個案予對方贈醫施藥;平台另設「醫事問」 (Easy Ask)服務,邀請腫瘤科和外科醫生義務解答症狀 ;Alan解釋,公院往往無時間詳解病情,基層病友又無力光顧私家醫生,希望服務為患者提供醫療意見。

除照顧普羅大眾,平台亦顧及一些未能受惠於藥物資助安全網的中產患者,故推出網上眾籌計劃,讓申請人分享其故事和心願,冀集結社會人士募集醫療費,所得款項一筆過交予申請人。

然而他慨嘆,隨着醫療技術進步, 癌病已非絕症,惜醫療費太貴;以一款近年生產的肺癌藥為例,每月花費逾5萬港元,他期望眾籌短期可減輕患者經濟上燃眉之急,長遠引起外界關注,爭取政府及社會投放更多資源。

 

吳偉麟(Alan)小檔案

 

 

 

 

 

職銜: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創辦人
年齡: 49
家庭狀況: 已婚
簡介: 早年患鼻咽癌,家中7人有6個患此惡疾,父親及胞姊不幸離世; 2008年開始撰寫網誌,分享相關資訊及抗病心情 ,2010年創癌症資訊網,冀鼓勵患者及其家屬積極面對

原文報導: 信報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加入全球肺癌聯盟(GLCC)
全球肺癌聯盟 (GLCC) 是由來自全球 30 個國家超過 40 個患者組織組成的聯盟。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好 […]
戰勝食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1月25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戰勝膽囊癌及膽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2月22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拯救膀胱,戰勝膀胱癌!多學科專家告訴你如何兩全其美(2024-8-31)
2024年8月31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大 […]
2023肝癌治療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3年12月30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 […]
乳腺癌怎麼防治,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4年10月28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 […]
戰勝肺癌!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2024-11-30)
2024年11月30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 […]
養和醫療集團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 嶄新肝癌治療 Histotripsy 2.0 系統 引領癌症治療新里程 造福肝癌患者
(2025 年 4 月 29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獲李嘉誠基金會(基金會)捐贈嶄新的「肝癌無創組織碎 […]
【中西醫結合治療】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 演講報告
在很多的病症上,西醫和中醫都可以發揮互補角色。在癌症治療路途上,中西醫結合治療亦是大部分癌症病人的選項。「癌症 […]
【家支援醫事講】鼻咽癌 ——講座回顧
【鼻咽癌免疫治療—-講座回顧】 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浩勳醫生為大家深入講解鼻咽癌的早期與晚期症狀、 […]
容許犯錯:成長的必經之路
多謝@drip_music_records 的邀請、有機會和幾位音樂達人分享我對藝術治療的一些看法,相信再多的 […]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小冊子 出版咗啦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聯同 Hong Kong SBRT Study Group 合作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