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煙酒患肝癌風險高確診已晚期 新治療組合增存活少副作用

煙酒患肝癌風險高確診已晚期 新治療組合增存活少副作用

23-09-2021

煙酒患肝癌風險高確診已晚期 新治療組合增存活少副作用

蘇子謙(中)指新免疫治療組合可延長整體晚期肝癌病人的存活期。(受訪者提供)

本港每年約有1,800宗肝癌新症,是第三大癌症殺手,近80%患者為男性,但早期肝癌無明顯病徵,確診時往往已屆晚期。目前一線晚期肝癌藥物多以口服標靶藥為主,而近年的免疫治療,適合部分有轉移及無法進行切除癌細胞的病人,有臨床研究顯示,對比第一代肝癌標靶藥,最近有免疫治療組合可將病人整體存活期提升約半年。

肝癌成因有好多種,肝硬化便是其中的主因,亦可由不同病毒引起,包括常見的乙型肝炎病毒,本港目前約有十分一人口屬乙肝帶病毒者。肝癌其他風險因素亦包括吸煙、飲酒等。由於早期肝癌沒有明顯病徵,要到之後才出現右上腹疼痛、發燒、皮膚及眼睛泛黃、腹部腫脹、小便呈茶色而大便呈淺灰色、食欲不振等。

晚期肝癌以藥物治療為主,一線藥物一般以口服標靶藥為主,整體存活期中位數約12至14個月。有臨床研究顯示,最近的一線免疫治療如「阿替利組單抗」(Atezolizumab)可激發免疫能力對付癌細胞,若聯合「抗血管增生藥」(Bevacizumab)使用,可延長存活期,適合無法進行切除手術或晚期肝癌患者。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子謙表示,對比第一代肝癌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組合延長整體存活期的中位數,從13.4個月提升至19.2個月,療效於華人更為顯著,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可達24月。有關療法亦可延遲食欲不振、疼痛、黃疸和腹瀉等症狀的出現,並有較少手足皮膚副作用。不過,該療法同樣有副作用,當中最常見為高血壓、疲倦、蛋白尿,病人如有食道靜脈曲張問題,則需在接受治療前先處理,以減低出血等風險。

飲酒過多容易患肝癌。
吸煙是肝癌的其中一個成因。
文章來自:東網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轉移性大腸癌未必是絕路 做好後線治療規劃 平衡療效與副作用 助患者延長壽命並具生活質素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但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以致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有擴散,又或康復後復發並出現轉移。幸 […]
【活動花絮】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醫生講座及乙型肝炎快速檢測站
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於2025年7月12日與地區合作伙伴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 及 癌症資訊網,舉辦了醫生講座及乙型 […]
【華乳消息】第二炮重磅預告!《中調乳順》書展簽名會・解鎖中西醫抗癌智慧
由多位中西醫師聯合著作的《中調乳順:中西醫攜手戰勝乳腺癌大小事》,將於香港書展首度亮相!🎉 📚 中西合璧,共建 […]
保誠「住院保障調查」:不足四成受訪者有信心應付突發醫療開支僅29%擁有住院現金保障
• 多達六成已購買醫療保險的受訪者表示,對持續上升的醫療保費感到憂慮,反映 出大多數人對現有醫療保障的信心不足 […]
晚期照顧心連心 以人為本共同行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於7月10日發表《晚期照顧心連心 以人為本共同行》研究報告,就改善香港的晚期照顧政策提出 […]
港大醫學院開展全球領先基因相關治療臨床試驗以根除乙型肝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腸胃肝臟科研究團隊率先開展多項臨床試驗,針對創新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基因相 […]
鼻咽癌治療新突破:JUPITER-02療效倍增 促請盡快納入藥物安全網助低收入患者
【2025年7月10日,香港】鼻咽癌治療迎來歷史性突破,臨床研究證實,免疫治療結合化療的新方案顯著延長鼻咽癌患 […]
香港醫療制度壓力漸增 逾百跨界專家代表齊聚研討重大疾病醫保對策
由香港創新醫療學會及香港醫社基金會合辦的「探索香港未來:重大疾病醫保研討會2025」今天順利舉行。約150位來 […]
研究證「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助減患者困苦程度及家庭問題 總結 10 年成果 啟發癌症服務新導向
面對癌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為了全方位支援癌症患者及其家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防癌會 […]
【有誰共鳴】 嘉賓:余思遠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余思遠最近在商業電台節目《有誰共鳴》中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揭示了學醫背後那段孤獨而又艱辛的旅程 […]
【有誰共鳴】 嘉賓:Christine Fok
Christine 發現患有四期胰臟癌時,未有即時向相依為命的爸爸道明一切。爸爸看見她日漸消瘦,她也辯稱自己減 […]
【有誰共鳴】 嘉賓:黎逸玲醫生
《有誰共鳴》節目有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醫生同大家分享行醫二三事。 有些人會覺得醫生每日面對生死,可能早已沒甚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