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淋巴癌|80/90後康復者癌癒轉行不求名利 組抗癌勇士隊與患者齊上齊落

淋巴癌|80/90後康復者癌癒轉行不求名利 組抗癌勇士隊與患者齊上齊落

11-06-2021

淋巴癌|80/90後康復者癌癒轉行不求名利 組抗癌勇士隊與患者齊上齊落

不少癌症康復者即使已經康復,但因治療後體力較弱容易氣喘,做運動較吃力而不敢做運動。三位淋巴癌康復者Stella、Katy和Alex卻勇敢踏出第一步,在康復後開始做運動,更組成抗癌勇士隊鼓勵同路人不要害怕,要珍惜第二人生勇於嘗試

年輕患上淋巴癌

現時30歲的江善彤(Stella)在2013年確診淋巴癌,「當時因為咳嗽維持了一段長時間,輾轉看過兩位醫生,轉醫生後醫生覺得咳嗽時間有點長,我亦告訴醫生我心口有點痛,醫生於是建議照肺,因此進入急症室,再住院一至兩星期後就確診淋巴癌。」至於36歲的唐天鳳(Katy)則於2013年確診淋巴癌,當時她頸部腫脹,向普通科醫生求診,「完成抽血檢查醫生處方消炎藥給我,服用了幾星期,還預備去一場長達幾個月的旅行,但因頸部腫脹沒有消退,仍腫了一個球,母親覺得不放心,一定要我檢查清楚才讓我上飛機,於是為了敷衍她便到急症室求診,誰知當日就住院,做很多不同的檢查後就確診淋巴癌。」28歲的任瑞明 (Alex)則於2017年確診淋巴癌,當初跟Stella一樣,持續咳嗽數月,「加上頸部亦有生淋巴結,醫生說安全起見建議照X光,就看到肺部的淋巴全部腫脹,接着進行一連串的檢查,就確診淋巴癌。」

珍惜第二人生 勇於嘗試不同運動

他們分別經歷大半年至一年的治療,除了生活及飲食習慣更健康外,心態上亦有很大轉變。Alex確診時剛畢業,與很多年輕人一樣想着如何賺錢、有成就,不過生病後就反思究竟人生目標是否只有這些?「因為當我躺在床上時,其實就算有多少財富都用不到。」至於Katy則在治療後更珍惜與家人的時間,「從前可能年輕,不太懂與家人相處,也不懂珍惜,治療期間家人幫助很大,之後關係有更大改善。」Stella就經常提醒自己人生苦短,「任何事有時間就盡快去做,不要等明天或遲一點才做。」他們有幸獲得第二人生,決定任何事情都作出嘗試,康復後開始培養做運動的習慣,Alex表示患病之也有打羽毛球或乒乓球,雖然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容易疲累也沒害怕。而Katy則有嘗試多項運動,包括踩單車、潛水、行山和風帆,比起是體力的挑戰,更是一個意志力的挑戰,Stella說:「例如今次跑步只能跑15分鐘,那下次就加5分鐘,每一次嘗試看見自己有進步,就已經開心。」

的確有不少癌症病人或康復者因擔心身體質素而不敢做運動,保柏香港醫學總監趙思凝醫生指其實不論是癌症病患者還是康復者,都可以做運動,「運動對於恢復身體機能很有用,最重要是你的身體狀況可以承受甚麼程度的運動量與種類。可先從簡單的開始,例如只是在房間內散步,之後可以嘗試戶外慢跑,習慣了才開始跑步,配合康復進度慢慢加強運動的時間與難度。」

他們康復後嘗試做運動,成果並不重要,最重要是願意踏出第一步去嘗試。

加入癌症資訊網服務患者

完成治療後,Stella於專頁撰寫自己病發時的一些經歷及心路歷程,剛好被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Alan)看到,他於是邀請她參加短片拍攝,Stella二話不說就答應,從那一次開始認識癌症資訊網的工作。Katy則是在治療後辭職,參加活動時認識了一些在癌症資訊網當義工的朋友,「他們問我想不想嘗試做義工,我覺得都想接觸這方面的朋友,於是便到這個機構了解一下。」至於Alex則是辭職後想從事醫療的工作,途中發現創辨人的訪問,於是大膽自薦,「原本只是想做義工,誰知他們需要一個員工,而我覺得他們的工作很有意義,就加入癌症資訊網。」

現時三位都在癌症資訊網工作,主要負責舉辨活動及公眾教育。

組抗癌勇士隊 鼓勵同路人

為了鼓勵同路人勇於嘗試,他們三位組成抗癌勇士隊,舉辦不同活動,「例如書法班、太極班、伸展班,即拉筋班等, 希望能吸引不同範疇和興趣的年輕人,無論是癌症患者與否或關注健康的年輕人,我們都很歡迎。」他們指舉辦的活動都是為了支援癌症患者及照顧者,由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及保柏支持,所以活動都是免費。

淋巴癌屬年輕人常患癌症

組成抗癌勇士隊除了鼓勵同路人之外,也想社會關注患癌年輕化的趨勢。趙思凝醫生指血癌(白血病)在年輕人身上最常見,另外就是淋巴癌,大約有20%的年輕癌症患者是患上淋巴癌。趙思凝醫生提醒要留意身體持續的痛楚、發燒(高燒持續3天以上)、久咳未癒、疲累、不尋常的出血(例如大便有血)等,別忽視這些不適,可能是癌症的症狀。

望社會關注患癌年輕化趨勢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說:「在我們的服務接觸當中,的確有更多年輕病患者找我們幫助的趨勢,留意到肺癌腸癌、頭頸癌、乳癌及血科癌都會有一些較年輕的病患者。」癌症資訊網主要向患者及家屬提供教育及諮詢服務,他們邀請了癌症的顧問醫生幫忙提供免費資詢,撰寫癌症知識文章和製作不同的教育短片,讓患者及家屬可參考可靠的訊息;他們也會透過眾籌的平台,幫助一些經濟有困難的患者籌集醫藥費;另外也會提供心理輔導的工作坊,協助同路人重回正軌,過精采的第二人生。吳偉麟先生表示癌症資訊網不同崗位的團隊大部份都是過來人,有患癌的經歷,「聘請癌症康復者加入我們的團隊,是我一直的夢想,因為我相信過來人會有一個更好的同理心及使命感去服務社群。」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指癌症資訊網主要向患者及家屬提供教育及諮詢服務、心理輔導的工作坊及為經濟有困難的患者籌集醫藥費,希望能幫助他們重回正軌。

保柏香港醫學總監趙思凝醫生指根據香港防癌會的數據,在 2018年,每十萬人之中便有109位20歲至44歲的癌症患者,的確有患癌年輕化的趨勢,當中血癌及淋巴癌為最常見。1

1
文章來自:蘋果日報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放射治療】養和發表全球首項研究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晚期前列腺癌
養和發表全球首項研究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晚期前列腺癌 多靶點、實時同步全消融放射治療寡轉移腫瘤 三年100% […]
【粒子治療】養和醫療集團於香港首辦「亞洲-大洋洲粒子治療合作組年會」
匯聚全球質子專家 推動精準癌症治療 (2025年10月21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歷經二十年的籌備,於2 […]
【 AEON幸福的黃色小票】感謝大家支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我們深感榮幸,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榮獲第 26 屆「幸福的黃色小票」計劃的受惠機構。 衷心感謝 AE […]
【大灣區醫療】百濟神州加速佈局大灣區 創新抗癌藥明年有望供港
百濟神州(BeOne Medicines)(6160)近日宣佈,憑藉其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的國際化產能與認證優勢 […]
ASPIRE 亞太區肺癌聯盟:政府主導肺癌篩查應擴大目標 中大研究指九成受訪者支持肺癌篩查 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組具成本效益
ASPIRE 亞太區肺癌聯盟:政府主導肺癌篩查應擴大目標 中大研究指九成受訪者支持肺癌篩查 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 […]
港大醫學院發現特定膳食油酸可增強抗癌免疫細胞功能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特定膳食脂肪酸能顯著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抗擊癌症的能力。研究 […]
與浸大傳理學院同學分享癌症資訊網使命 傳遞正確健康訊息
感謝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與現屆同學們分享癌症資訊網在社會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透過社交媒體傳遞 […]
【中西醫結合】立即報名參加「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大腸癌交流研討會」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誠邀各位醫療界同仁,參加將於2025年11月29日至30日舉行的「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
【健康資訊節目】專家破解常見癌症謬誤|提升癌症知識,一齊健康識唔sick!
癌症資訊網製作嘅健康資訊節目「健康識唔sick」嚟到第二輯啦!😊 今輯繼續邀請到多位嘉賓,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健 […]
【肺癌腦轉移】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李兆澄醫生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陽 […]
【生蛇|帶狀疱疹】癌症病人疫苗接種建議
什麼是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俗稱「生蛇」,是由與水痘相同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 Varicella-Zost […]
【感恩分享】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圓滿完成!攜手同行,為患者點亮希望之路
衷心感謝各位的支持,「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已順利完成! 活動當日,我們見證了患者與家屬的積極參與,現場洋溢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