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淋巴癌|80/90後康復者癌癒轉行不求名利 組抗癌勇士隊與患者齊上齊落

淋巴癌|80/90後康復者癌癒轉行不求名利 組抗癌勇士隊與患者齊上齊落

11-06-2021

淋巴癌|80/90後康復者癌癒轉行不求名利 組抗癌勇士隊與患者齊上齊落

不少癌症康復者即使已經康復,但因治療後體力較弱容易氣喘,做運動較吃力而不敢做運動。三位淋巴癌康復者Stella、Katy和Alex卻勇敢踏出第一步,在康復後開始做運動,更組成抗癌勇士隊鼓勵同路人不要害怕,要珍惜第二人生勇於嘗試

年輕患上淋巴癌

現時30歲的江善彤(Stella)在2013年確診淋巴癌,「當時因為咳嗽維持了一段長時間,輾轉看過兩位醫生,轉醫生後醫生覺得咳嗽時間有點長,我亦告訴醫生我心口有點痛,醫生於是建議照肺,因此進入急症室,再住院一至兩星期後就確診淋巴癌。」至於36歲的唐天鳳(Katy)則於2013年確診淋巴癌,當時她頸部腫脹,向普通科醫生求診,「完成抽血檢查醫生處方消炎藥給我,服用了幾星期,還預備去一場長達幾個月的旅行,但因頸部腫脹沒有消退,仍腫了一個球,母親覺得不放心,一定要我檢查清楚才讓我上飛機,於是為了敷衍她便到急症室求診,誰知當日就住院,做很多不同的檢查後就確診淋巴癌。」28歲的任瑞明 (Alex)則於2017年確診淋巴癌,當初跟Stella一樣,持續咳嗽數月,「加上頸部亦有生淋巴結,醫生說安全起見建議照X光,就看到肺部的淋巴全部腫脹,接着進行一連串的檢查,就確診淋巴癌。」

珍惜第二人生 勇於嘗試不同運動

他們分別經歷大半年至一年的治療,除了生活及飲食習慣更健康外,心態上亦有很大轉變。Alex確診時剛畢業,與很多年輕人一樣想着如何賺錢、有成就,不過生病後就反思究竟人生目標是否只有這些?「因為當我躺在床上時,其實就算有多少財富都用不到。」至於Katy則在治療後更珍惜與家人的時間,「從前可能年輕,不太懂與家人相處,也不懂珍惜,治療期間家人幫助很大,之後關係有更大改善。」Stella就經常提醒自己人生苦短,「任何事有時間就盡快去做,不要等明天或遲一點才做。」他們有幸獲得第二人生,決定任何事情都作出嘗試,康復後開始培養做運動的習慣,Alex表示患病之也有打羽毛球或乒乓球,雖然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容易疲累也沒害怕。而Katy則有嘗試多項運動,包括踩單車、潛水、行山和風帆,比起是體力的挑戰,更是一個意志力的挑戰,Stella說:「例如今次跑步只能跑15分鐘,那下次就加5分鐘,每一次嘗試看見自己有進步,就已經開心。」

的確有不少癌症病人或康復者因擔心身體質素而不敢做運動,保柏香港醫學總監趙思凝醫生指其實不論是癌症病患者還是康復者,都可以做運動,「運動對於恢復身體機能很有用,最重要是你的身體狀況可以承受甚麼程度的運動量與種類。可先從簡單的開始,例如只是在房間內散步,之後可以嘗試戶外慢跑,習慣了才開始跑步,配合康復進度慢慢加強運動的時間與難度。」

他們康復後嘗試做運動,成果並不重要,最重要是願意踏出第一步去嘗試。

加入癌症資訊網服務患者

完成治療後,Stella於專頁撰寫自己病發時的一些經歷及心路歷程,剛好被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Alan)看到,他於是邀請她參加短片拍攝,Stella二話不說就答應,從那一次開始認識癌症資訊網的工作。Katy則是在治療後辭職,參加活動時認識了一些在癌症資訊網當義工的朋友,「他們問我想不想嘗試做義工,我覺得都想接觸這方面的朋友,於是便到這個機構了解一下。」至於Alex則是辭職後想從事醫療的工作,途中發現創辨人的訪問,於是大膽自薦,「原本只是想做義工,誰知他們需要一個員工,而我覺得他們的工作很有意義,就加入癌症資訊網。」

現時三位都在癌症資訊網工作,主要負責舉辨活動及公眾教育。

組抗癌勇士隊 鼓勵同路人

為了鼓勵同路人勇於嘗試,他們三位組成抗癌勇士隊,舉辦不同活動,「例如書法班、太極班、伸展班,即拉筋班等, 希望能吸引不同範疇和興趣的年輕人,無論是癌症患者與否或關注健康的年輕人,我們都很歡迎。」他們指舉辦的活動都是為了支援癌症患者及照顧者,由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及保柏支持,所以活動都是免費。

淋巴癌屬年輕人常患癌症

組成抗癌勇士隊除了鼓勵同路人之外,也想社會關注患癌年輕化的趨勢。趙思凝醫生指血癌(白血病)在年輕人身上最常見,另外就是淋巴癌,大約有20%的年輕癌症患者是患上淋巴癌。趙思凝醫生提醒要留意身體持續的痛楚、發燒(高燒持續3天以上)、久咳未癒、疲累、不尋常的出血(例如大便有血)等,別忽視這些不適,可能是癌症的症狀。

望社會關注患癌年輕化趨勢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說:「在我們的服務接觸當中,的確有更多年輕病患者找我們幫助的趨勢,留意到肺癌腸癌、頭頸癌、乳癌及血科癌都會有一些較年輕的病患者。」癌症資訊網主要向患者及家屬提供教育及諮詢服務,他們邀請了癌症的顧問醫生幫忙提供免費資詢,撰寫癌症知識文章和製作不同的教育短片,讓患者及家屬可參考可靠的訊息;他們也會透過眾籌的平台,幫助一些經濟有困難的患者籌集醫藥費;另外也會提供心理輔導的工作坊,協助同路人重回正軌,過精采的第二人生。吳偉麟先生表示癌症資訊網不同崗位的團隊大部份都是過來人,有患癌的經歷,「聘請癌症康復者加入我們的團隊,是我一直的夢想,因為我相信過來人會有一個更好的同理心及使命感去服務社群。」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指癌症資訊網主要向患者及家屬提供教育及諮詢服務、心理輔導的工作坊及為經濟有困難的患者籌集醫藥費,希望能幫助他們重回正軌。

保柏香港醫學總監趙思凝醫生指根據香港防癌會的數據,在 2018年,每十萬人之中便有109位20歲至44歲的癌症患者,的確有患癌年輕化的趨勢,當中血癌及淋巴癌為最常見。1

1
文章來自:蘋果日報 

城中活動

2025-08-24 2:30 下午 「癌症病人北上就醫」講座
2025-08-02 2:00 下午 【癌症講座】肝癌營養知多D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有誰共鳴】 嘉賓:余思遠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余思遠最近在商業電台節目《有誰共鳴》中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揭示了學醫背後那段孤獨而又艱辛的旅程 […]
【有誰共鳴】 嘉賓:黎逸玲醫生
《有誰共鳴》節目有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醫生同大家分享行醫二三事。 有些人會覺得醫生每日面對生死,可能早已沒甚感覺 […]
【有誰共鳴】 嘉賓:音樂治療師 Hugo
音樂治療師 Hugo 細細個嘅時候,並唔係大家想像咁鍾意音樂。後來有一年喺英國讀書,開始摸索自己喜歡嘅音樂⋯⋯ […]
一場充滿活力與熱情的慈善足球賽,周庭譽醫師代表溢晞醫務中心出席,親自頒贈支票,這份善款將用於支持初心慈善體育協會推動更多相關專注於癌症患者、康復者及照顧者的活動
一場充滿活力與熱情的慈善足球賽,周庭譽醫師代表溢晞醫務中心出席,親自頒贈支票,這份善款將用於支持初心慈善體育協 […]
在雷暴警告的陰影下,天公卻為我們帶來了美麗的陽光,賽事不僅精彩絕倫,更讓人感受到團結的力量!
今天,一群專科醫生不僅在診所裡展現專業,還在球場上展示了他們的另一面!這次活動旨在支持 #初心慈善體育協會— […]
顧問醫生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抽出寶貴的時間支持「Easy Ask」醫事問義務查詢計劃
在香港面臨經濟挑戰的背景下,我們的病人組織同樣受到不小的影響。隨著經濟環境的不穩定,資源變得愈加緊張,這使我們 […]
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愛跑友主持人劉Sir的引領下,我們體會到生命的無限可能。
作為一名癌症康復者,劉Sir以跑步作為生活的起點,鼓勵每一個人勇敢向前,因為”生命影響生命R […]
衷心感謝Morris及保誠保險TopGear團隊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與大家交流!🌟
昨晚,#癌症資訊網 創辦人吳偉麟先生有幸與一眾年輕保險從業員聚會,分享本機構的使命、核心價值及未來願景。 交流 […]
【justwannasay】獻給所有受癌症影響的每一位
  這是屬於我們的旅程 不知不覺中,突然就開展了與癌症共舞的訓練人生。 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天賦之一就是 […]
【活動花絮】交換禮物 慈善優先謝票場
善寧會與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日前 (14/06-2025) 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的英皇戲院舉辦電影《交換禮物》慈善優 […]
李嘉誠基金會向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捐贈「無創組織碎化治療」Histotripsy 儀器 李嘉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李嘉誠基金會近日先後向英國劍橋大學及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捐贈兩部革命性的「肝癌無創組織碎化治療」Histotr […]
阿斯利康與香港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生命科學及醫療創新
阿斯利康與香港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生命科學及醫療創新 將人工智能應用於生命科學領域 開發癌症及代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