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寫走陰霾 「字」療心靈, 曾曉慧專訪

寫走陰霾 「字」療心靈, 曾曉慧專訪

26-05-2016

博客專欄作者曾曉慧( 短髮女生抗癌日記 ) 接受中大新聞及傳理系的專訪

 

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打擊,傷痛往往難以釋放。要走出陰霾,有人選擇以寫作療傷,透過書寫沉澱思緒。

血癌少女的抗癌日記

20多歲的曾曉慧本來只是個平凡的「打工仔」,兩年前因反覆發燒及小腿出現小紅點而求診。初時她不以為意,以為只是一般感冒,怎料後來雙腳腫脹,連家庭醫生也不知何故,遂轉介她到醫院做詳細檢查,期間先後有醫生懷疑其病況與血科疾病有關。

醫生未下診斷之前是一段難熬的時光。年輕的曾曉慧自問平日還算健康,沒有長期疾病和不良嗜好,所以非常憂心,急忙上網搜尋有關血科疾病的資料,越看越不安,深怕患的是重病。

2014年7月,曾曉慧被確診患上血癌。醫生斷症的一刻,她腦海裡一片空白,良久才反應過來。幸好,她所患的血癌屬治癒率高的一種。不過,她在治療期間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痛苦:頭痛、作嘔、沒有胃口、「吃不下、排不出」等,令她痛不欲生。肉體的苦楚只能由自己承受,人生從未如此辛苦,她感到極度無助,問自己:「會不會就這樣玩完(生命完結)?」

求學時期的她喜歡寫作,尤其散文,但踏入社會後忙得不可開交,她坦言:「從前忙於打工賺錢養家,沒有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想過怎樣的生活。」直至得病,她才有時間停下來反思生命,把抗病經歷化作文字。

曾曉慧翻看日記,回顧家人與男友過去不離不棄的陪伴,十分感觸,形容他們是她的強心針,讓她走到這一刻。(利天諾攝)

曾曉慧翻看日記,回顧家人與男友過去不離不棄的陪伴,十分感觸,形容他們是她的強心針,讓她走到這一刻。(利天諾攝)

打破忌諱 寫下不敢說的話

起初執筆只想作個紀錄,但在親友的鼓勵下,曾曉慧決定在網上公開日記,把華人忌諱的疾病顯露人前,將抗癌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娓娓道來。不論是喜怒哀樂或是一些不便宣之於口的情況,她也能透過文字盡情地寫出來。她最深刻的是曾在網上發表過《病人心聲》一文,道出病人不被理解的感受,結果引起不少迴響及共鳴,證明文字可以避免尷尬。而暢所欲言地剖白心聲,不但助她抒發情緒,更能讓親友了解她真正的想法。

雖然在寫作過程中難免要回憶痛苦,例如寫到打麻醉針的一刻,她心裡同樣感到疼痛。但提筆寫作後,她認為自己比以前快樂,至少能透過網誌流露心聲,痛苦好像不是獨自承擔。曾經有一位同樣患血癌的網友看過她的日記後受到鼓勵,仿效她以網誌分享生活點滴,兩人互相關注彼此病況,成為抗癌路上的同行者。說到這裡,曾曉慧的樣子流露出驚嘆的表情:「我也想不到,我這些小小的力量也鼓勵到別人做正面的事!」

寫作與治療

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馮海嵐接受電話訪問時指出,寫作能讓人抒發情緒並達到鎮定的效果,可應用於面對頑疾的病人或情緒病人身上,以改善他們的心理質素。

寫作治療一般由醫生、社工、心理學家等主導,並不必由專業人士主導。他們會建議病人於寫作過程抽離事件,同時鼓勵病人以正面的角度描述事件。雖然寫作時難免會回憶起傷感畫面或刺激情緒,但她認為這是寫作過程的一部分,所以病人不應停留於負面情緒,反而應透過寫作思考自己應如何生活下去。

馮海嵐表示,寫作治療的概念與一般以寫作抒發心情相同,惟前者的寫作時間較為定期,並會針對病人所面對的問題書寫。不過她補充,現時寫作治療在香港並不普及,亦未有嚴謹規範治療的步驟。

文  : 
大學線月刋 ubeat.com.cuhk.edu.hk/124writing/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照護】一齊支持4月9日首個 「世界心理腫瘤日」 !
生病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尤其是癌症患者,面對病痛和治療副作用,身心皆受嚴峻的考驗。為了加強對癌症病人心理照護的重 […]
【腦腫瘤關注月】甚麼是腦轉移|張卓文醫生
  腦轉移是指癌細胞源於其他部位經過血液擴散到腦部,有別於腦癌(一般指腦部原發性的癌症)。腦轉移在晚 […]
醫院管理局推動收費改革 理順醫療服務 加強保障病人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三月二十五日公布,已經完成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檢討,向醫務衞生局提交收費改革政策建議,並已顧及 […]
港大醫學院成功完成本港首宗 CAR-T 細胞治療末期多發性骨髓瘤 創本港引用內地製先進細胞治療産品先例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與瑪麗醫院的臨床團隊,率先採用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 […]
編者的話|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
就香港政府今日舉行的記者會,公布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的詳情,本機構大致支持改革的方向,然而當中仍然存有可優化的 […]
【有誰共鳴】 嘉賓:曾慶亷醫生
  感謝 港怡醫院 Gleneagles Hospital Hong Kong 團隊嘅支持,同行一起 […]
【有誰共鳴】 嘉賓:註冊藥劑師何卓穎
感謝 港怡醫院 Gleneagles Hospital Hong Kong 團隊嘅支持,同行一起走更遠! 《 […]
中大成功識別「血漿EB病毒DNA」癌症相關分子特徵 大幅提升鼻咽癌風險預測準確度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團隊透過次世代DNA測序技術,成功識別鼻咽癌癌細胞釋放的血漿EB病毒DNA分子特徵, […]
【腦腫瘤關注月】高級別膠質瘤|賀俊義醫生
高級別膠質瘤概述 腦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之一,負責控制思想、記憶、情感處理。小腦位於大腦下方,主要負責協調運動 […]
【腦腫瘤關注月】甚麼是腦膜瘤?|鄒淑韻醫生
甚麼是腦腫瘤? 腦部大約可分為大腦、小腦、腦幹。大腦扮演人體機能總指揮,左右兩邊各有四個組成部分,包括額葉、頂 […]
活動花絮|「知己知彼- 神經內分泌瘤」專題講座
感謝各位出席「知己知彼- 神經內分泌瘤(NET)」專題講座!NET 是一種罕見的癌症,在香港每年僅有約150至 […]
研究反映私營醫療服務醫患資訊不對稱 價格欠明確 消委會倡5大建議增收費透明度 建信心保價值
過去十年,由於人口高齡化和預期壽命不斷增長,導致香港醫療服務需求激增。本港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由2013/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