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一家五口同患鼻咽癌 樂觀面對 戰勝病魔

一家五口同患鼻咽癌 樂觀面對 戰勝病魔

12-03-2013

一家五口同患鼻咽癌 樂觀面對 戰勝病魔

【本報訊】「晴天影相當然靚,但陰天都可以影到靚相,好視乎自己用咩態度去睇!」抗癌勇士吳偉麟鼓勵癌症患者勇敢面對人生的挑戰。五兄弟姊妹中,相繼有三人同患此症,十年前他被確診患上第三期鼻咽癌,連同母親,一家五人同患鼻咽癌。他曾兩個月內接受三十五次電療,致口腔潰爛,飲食皆痛苦無比,但性格樂觀的他未言放棄,最終發現飲節瓜湯可減輕進食時痛楚,配合治療後病情已穩定。

 連飲四個月節瓜湯奏效

具十三年煙齡、四十一歲的吳偉麟,三年偶然發覺自己頸部有硬塊,求醫後確診患上第三期鼻咽癌。他稱,電療副作用導致口腔潰爛,甚至連進食及飲水亦出現困難,因要補充營養,他與妻子反覆研究後,發現飲節瓜湯能減輕進食時痛苦,於是他一飲便四個月:「有生之年都唔想再食!」吳偉麟經治療後,現時病情已受控,需每半年到醫院覆診。

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應志浩稱,隨着年輕一輩較少食鹹魚等醃製食品,以及柏氏抹片檢查漸趨普及,鼻咽癌及子宮頸癌兩種癌症新症個案均有下降趨勢。但港人飲食習慣與西方多肉少菜相似,近年大腸癌及前列腺癌個案一直急升,大腸癌個案由八三年的一千五百八十四宗,升至一年約四千宗,料兩年後將超過肺癌,成為本港癌症首位。

應醫生呼籲市民不應依賴防癌健康食品,反而要還原基本步。除戒煙酒外,還需注意飲食習慣,避免食用加工肉類,將每周的紅肉攝取量限制於十三両。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312/00176_074.html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調查研究結果發布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團隊籲加強支援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13日】 香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港大生物學家揭示防止DNA受損機制 加深對癌症形成的理解
不當的細胞分裂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維持細胞分裂穩定的機制。最近,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城大發現促使癌細胞擴散的蛋白質 望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治療靶點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賴氨酸羥化酶1」(LH1)的蛋白質,是促使肝細胞癌和胰臟導管腺癌的 […]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 […]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 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疫情期間,不少病人進出醫療場所接受化療都少不免擔心受到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間皮瘤(Mesothelioma)由於治癒率較其他癌症低,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僅有8%,醫學界一直努力尋求間皮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網上直播 | 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網上直播 | 腎癌怎麼防治?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是由香港大學知識 […]
癌症篩查刻不容緩 減死亡率帶動科創
癌症已成香港市民健康的頭號威脅,然而直至現時為止,本港沒有全面、有效的癌症篩查制度,落後於其他先進地區數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