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TOPICK】癌症殺手|港女無家族病史患乳癌 揭屬BRCA基因變異患病風險高逾5倍

【TOPICK】癌症殺手|港女無家族病史患乳癌 揭屬BRCA基因變異患病風險高逾5倍

23-05-2024
現年41歲的Jayne在8年前確診三陰性乳癌,之後接受檢測才發現自己屬BRCA基因變異者,患乳癌的風險比常人高逾5倍。
現年41歲的Jayne在8年前確診三陰性乳癌,之後接受檢測才發現自己屬BRCA基因變異者,患乳癌的風險比常人高逾5倍。

【乳癌/癌症/BRCA基因變異/患癌風險/基因檢測】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2021年錄得5565宗新症,其致命率更是僅次於肺癌及大腸癌;而在乳癌患者中,有10至15%是由基因突變遺傳所致。現年41歲的Jayne就是其中之一,在罹患三陰性乳癌後,透過基因檢測才發現自己屬BRCA基因變異,患病風險比常人高逾5倍之多,甚至有機會遺傳給下一代。

在護理安老院工作的Jayne,於2016年底某日洗澡時發現左胸有硬塊,但她當時正在月經期間,因此沒有太過在意。然而經期完結後硬塊卻並未消失,在求醫及進一步抽針檢驗後,Jayne確診患上第3期三陰性乳癌,於是接受了一系列的療程,包括化療、電療,以及雙側乳房全切除與重建手術。

Jayne向腫瘤科專科醫生覆診時,對方認為她確診時年僅33歲,屬於較為年輕的個案,加上本身沒有不良生活習慣,因此轉介她做基因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原來她屬於BRCA 1基因攜帶者;一般人罹患乳癌的風險為12.5%,而她罹患乳癌的風險為60至90%,比前者高逾5倍。她憶述,輪到她做基因測試時已經完成所有療程,所幸總算及時進行適切治療,目前已經康復,只需定期覆診。由於BRCA 1變異基因有機會遺傳給下一代,育有一名14歲女兒的Jayne亦就此諮詢過專科醫生,並表示待女兒成年後便會建議對方進行基因檢測,希望可盡早釐清患癌風險。

到底甚麼是BRCA變異基因?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盧頴嬋就解釋:「BRCA基因本身具有腫瘤抑制的功能,一旦出現突變,可能會變成遺傳性乳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臟癌及其他癌症的成因,患病的風險會較一般人高。」而BRCA基因變異可分為BRCA 1及BRCA 2,前者屬遺傳而得的「生殖細胞基因突變」(Germline mutations),有50%機會率遺傳給下一代,無論男女皆有機會遺傳;後者則屬後天出現的「體細胞基因突變」(Somatic mutations),是腫瘤出現自發性的基因變化,與遺傳性並無關係,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BRCA基因變異者的具體患癌風險如下:

癌症種類 一般人 具有BRCA 1變異者 具有BRCA 2變異者
卵巢癌 2% 40-60%,40歲後風險會增加 10-30%,40歲後風險會增加
乳癌 12.5% 60-90% 45-85%
曾患乳癌的女性,另一側乳房再次罹患乳癌 2-11% 50% 50%
男性患乳癌 0.1% 0.1-1% 5-10%
前列腺癌 12% 與一般人相若 20-25%
胰腺癌 1% 4% 4%

*資料來源:SUPPORT+, DEPARTMENT OF CLINICAL ONCOLOGY, LKS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2)

那麼,甚麼人應該接受基因檢測?盧頴嬋就表示有以下3種:

  • 患有乳癌或卵巢癌的女性
  • 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
  • 胰臟癌患者

她補充,由於BRCA 1突變基因帶有家族遺傳性,攜帶者的直系親屬亦有50%機會帶有相同的突變基因,因此家人亦可以考慮進行檢測,幫助繪製家族病歷圖譜,早一步找到最適合的預防方法。儘管盧頴嬋強調變異基因攜帶者並非必然會患上癌症,純粹是風險較高,但她亦坦言檢驗BRCA有可能對病人和家屬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建議在接受測試前與專科醫生商討。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與檢測公司Inocras香港有限公司合作,由阿斯利康香港公司贊助,宣布於今日(16日)正式推出「HRDetect」計劃,為合資格的癌症病患提供免費BRCA或HRD基因檢測,預計可幫助500名病人。計劃內容包括一次基因項目檢測,病人的專科醫生會按需要轉介檢測前及檢測後的遺傳諮詢輔導。是次計劃的服務對象需滿足以下3個條件:

  • 有效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身分證持有人
  • 香港醫院管理局及澳門衛生局轄下醫院或香港及澳門四影醫療團體的病人
  • 持有醫生轉介表格
左起:Inocras香港有限公司業務發展總監蔣耀緯、乳癌患者Jayne、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盧頴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
左起:Inocras香港有限公司業務發展總監蔣耀緯、乳癌患者Jayne、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盧頴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

查詢計劃熱線:5206 7608

 

報道來源

城中活動

2025-05-27 10:00 上午 「Re:Start 我仲掂」舍區嘉年華
2025-05-21 2:00 下午 民航處航空教育徑導賞團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家支援】鼻咽癌免疫治療——講座回顧
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浩勳醫生為大家深入講解鼻咽癌的早期與晚期症狀、免疫治療技術及預防策略,同時也感謝家支援,讓 […]
港大醫學院揭示胃癌早期突變及風險因素 開發癌前模型推動胃癌預防研究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病理學系的研究團隊近期兩項創新研究在理解胃癌最早期發展方面取得重 […]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創光敏混合型免疫療法 突破癌症治療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突破性癌症免疫新療法,名為光敏混合型γδ-T細胞外泌體(醫 […]
【癌症照護】一齊支持4月9日首個 「世界心理腫瘤日」 !
生病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尤其是癌症患者,面對病痛和治療副作用,身心皆受嚴峻的考驗。為了加強對癌症病人心理照護的重 […]
【腦腫瘤關注月】甚麼是腦轉移|張卓文醫生
  腦轉移是指癌細胞源於其他部位經過血液擴散到腦部,有別於腦癌(一般指腦部原發性的癌症)。腦轉移在晚 […]
醫院管理局推動收費改革 理順醫療服務 加強保障病人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三月二十五日公布,已經完成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檢討,向醫務衞生局提交收費改革政策建議,並已顧及 […]
港大醫學院成功完成本港首宗 CAR-T 細胞治療末期多發性骨髓瘤 創本港引用內地製先進細胞治療産品先例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與瑪麗醫院的臨床團隊,率先採用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 […]
編者的話|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
就香港政府今日舉行的記者會,公布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改革的詳情,本機構大致支持改革的方向,然而當中仍然存有可優化的 […]
【有誰共鳴】 嘉賓:曾慶亷醫生
  感謝 港怡醫院 Gleneagles Hospital Hong Kong 團隊嘅支持,同行一起 […]
【有誰共鳴】 嘉賓:註冊藥劑師何卓穎
感謝 港怡醫院 Gleneagles Hospital Hong Kong 團隊嘅支持,同行一起走更遠! To […]
中大成功識別「血漿EB病毒DNA」癌症相關分子特徵 大幅提升鼻咽癌風險預測準確度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團隊透過次世代DNA測序技術,成功識別鼻咽癌癌細胞釋放的血漿EB病毒DNA分子特徵, […]
【腦腫瘤關注月】高級別膠質瘤|賀俊義醫生
高級別膠質瘤概述 腦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之一,負責控制思想、記憶、情感處理。小腦位於大腦下方,主要負責協調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