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癌症策略】藥費高昂+公私營失衡 病人如何得到全面、適時、可負擔的醫治?

【癌症策略】藥費高昂+公私營失衡 病人如何得到全面、適時、可負擔的醫治?

23-11-2020

【癌症策略】藥費高昂+公私營失衡 病人如何得到全面、適時、可負擔的醫治?

 

隨癌症治療發展推陳出新,病人對醫療資源和財務支援的需求大增。政府於去年7月發布《香港癌症策略》,為癌症防控工作訂立方向,但要落實這些工作,當中牽涉公私營合作、癌症醫療開支、新藥審批等問題。政府、醫護人員以至社會各界如何通過合作,衝破重重關卡,為癌症病人提供全面、適時、可負擔的治療?

癌症治療面臨兩大挑戰 公私營合作謀出路

癌症治療發展令病人壽命得以大大延長。香港醫學會「男士健康週」的研討會嘉賓之一九龍西聯網腫瘤科部門主管鄭志堅醫生以本港第二位常見癌症肺癌為例,從前的藥物普遍「效果唔好、選擇少、副作用又多」,近年新型化療藥、標靶藥和免疫治療面世,肺癌病人的存活期中位數由過往六個月至一年,大幅延長至兩、三年,有晚期病人甚至存活超過五至十年。癌症有望成為慢性病,可以用藥控制,即使藥物失效仍可轉用其他藥物。

新藥無疑為病人帶來希望,惟醫療資源卻未必能追上藥物發展。鄭醫生指,癌症治療目前遇到兩大難題,一是藥費高昂,二是服務需求有增無減。他解釋,本港癌症新症數目以每年3%速度上升,在公營系統接受治療的癌症病人更以每年15%幅度增長;此外,隨藥物選擇愈來愈多,病人跟進的年期隨之延長,醫護人員需要花更多時間向病人解釋治療和資助項目,令醫療系統負擔百上加斤。

針對藥費問題,鄭醫生認為可透過非牟利組織、政府、藥廠三方面合作,屬「較容易用錢解決的問題」。至於如何滿足不斷增加的服務需求,則可利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善用私營系統充裕的人手和資源,改善現行公私營失衡現象。他引述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指,現時超過85%的癌症病人都在公立醫院就診,長遠可仿效自願醫保計劃,透過公私營協作,分流較有能力的病人到私營機構,讓經濟能力較差的病人享用公營服務,達致雙贏局面。

鄭醫生指,癌症治療目前遇到兩大難題,一是藥費高昂,二是服務需求有增無減。

授人以漁 教育大眾計劃醫療開支同樣重要

傳統觀念認為癌症治療例如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多不勝數,原來治病引發的財政負擔也會帶來「經濟毒性」。癌症資訊網Cancer Information創辦人吳偉麟(Alan引述2018年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九成受訪的癌症病人最終會因為治療費用高昂而選擇返回公營系統治病,超過九成受訪公眾則以為治療腸癌費用只需一萬多元,與實際費用(近二十萬元)相差達19倍,反映有需要提升大眾對醫療財政儲備的意識。

面對治療費用日益昂貴,病人組織和非牟利組織(NGO)便發揮重要支援角色。以癌症資訊網的眾籌服務為例,利用社交媒體為晚期肺癌病人籌款使用新藥,Alan曾接觸一個案,病人透過分別透過癌症資訊網、香港防癌會和關愛基金,成功接受每星期索價三萬的免疫治療。另外,組織的免費就診服務讓公立病人與私家專科醫生詳細面診,幫助病人對治療作出更有識見的決定。

不過,Alan坦言癌症病人眾多,透過NGO支援捱過重重難關的例子「實屬幸運」,長遠要加強教育大眾,為應付醫療開支未雨綢繆。政府和社福界亦應加緊推出新藥病人援助計劃,保障病人免受經濟困擾。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Alan,左二)認為要加緊推出新藥病人援助計劃,長遠也要教育大眾為應付醫療開支未雨綢繆。

定價問題複雜 多方合作不可少

即便有病人援助計劃,幫助患者的力度未必足夠。本身是癌症康復者,曾任藥業管理層的鄧女士(Alice坦言,在現行的病人援助計劃模式下,病人往往仍需自付九至十個月的藥費,「有幾多人可以負擔得到?」。另一邊廂,藥物定價是一複雜題目,她表示,藥物研發成本、地區的發展程度以及市場規模等都是決定藥價的因素。

對此,Alice提出政府、醫管局、私營市場和藥廠都可作出行動,包括研究加快藥物審批、癌症醫保、公私營協作、病人自付模式(co-pay)和提升私營醫療收費的透明度等,為病人提供可持續的援助。

宜擴大支援計劃 覆蓋更多癌症病人

儘管新藥和病人支援計劃紛紛推出,並非所有癌症病人都能受惠,膀胱癌便是一例。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陳樹源醫生指,過去五年膀胱癌治療發展急速,目前已有四至五種標靶和免疫治療獲批用於晚期膀胱癌,相起傳統化療大大減少副作用和病人承受的不適。初步臨床數據更顯示新藥對早、中期膀胱癌治療效果亦不俗,有望對膀胱癌治療帶來革命性轉變。惟相比其他癌症,對膀胱癌患者的資助仍處於起步階段,加上本港膀胱癌個案數字不算高,難免令有需要的晚期患者感到求助無門。

審批藥物需從多角度考慮 與藥廠制定計劃加快支援

現時,醫管局為藥物名冊上的自費藥物訂立安全網,透過關愛基金和撒瑪利亞基金向合資格病人提供援助。醫管局可以如何加快把新藥納入安全網,惠及更多病人?屯門醫院高級藥劑師楊惠敏表示,醫管局旗下的藥物建議委員會就多方面因素,評審新藥是否適合納入名冊和安全網。入選的藥物必須已在香港註冊、用於目前藥物名冊上未覆蓋的病症、療效和安全性比現有藥物高、或成本較低但療效和安全性一致。「如果名冊上已有同類藥物而新藥沒有明顯優勢,委員會可能需要限制過多相近的藥物在名冊登記。」

她解釋,醫管局需顧及多個原則,包括要採納高實證的研究證據來評估新藥療效和安全性,亦要考慮引進新藥的成本效益,包括購買、管理和人力資源成本等。此外,當局會參考海外研究數據,以及本地用藥經驗和病人群體的特質,例如新藥能否透過減低副作用,從而增加病人用藥的依從性。

她續指,醫管局近年嘗試加快把自費藥物納入安全網的步伐,例如把審核自費藥物優次的程序,由每年一次改為每半年一次;當局亦定期與藥廠商討制定病人支援計劃,可行方案包括由病人或藥廠承擔若干費用,以及為病人的支付金額封頂。

屯門醫院高級藥劑師楊惠敏解釋,醫管局需顧及多個原則,包括要採納高實證的研究證據來評估新藥療效和安全性,亦要考慮引進新藥的成本效益,包括購買、管理和人力資源成本等。

官、商、民合作達至與癌共存 

前醫院管理局局長、現任香港防癌會主席梁智鴻醫生認同,愈來愈多病人可以通過長期用藥「與癌共存」,癌症已非絕症,因此如何幫助病人,尤其是中產階層持續治療非常重要。

他指出,政府和醫管局的安全網要覆蓋所有癌症並不容易,非牟利機構正好能填補缺口,他以香港防癌會旗下的何鴻超教授紀念助醫計劃為例,計劃資助患者購買安全網以外的自費藥物。至今已為超過六千名病人提供資助。

除了緩解病人燃眉之急,癌症病人長遠可以如何走出「有錢無藥醫」的困局?梁醫生認為首要應由政府或醫療界帶頭搜集數據,全盤知悉癌症病人的生存率以及生活素質,確立服務需要;繼而透過「官、商、民」和藥廠合作,設立政策、基金,並研究在平衡收益情況下的減藥價。

最後,梁醫生強調,與癌共存並非單指控制病情,而是全面照顧病人的身心靈需要,協助病人充分了解病情和治療選項,達致「病人賦權」(Patient Empowerment),不但能消除病人的負面情緒,亦間接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

研討會主持人麥肇敬醫生總結指,醫學發展一日千里,病人的經濟問題也伴隨而來。可幸是病人支援系統已趨成熟,實在有賴政府、醫護人員和社會各界多行一步,「不要洩氣」,努力為癌症病人謀求全面、適時、可負擔的醫治。香港醫學會男士健康社區網絡於11月16日至21日舉行為期6天的「男士健康週」,旨在提高社會對男士健康的認識和關注。歡迎公眾人士透過香港醫學會男士健康周的官方Facebook網站重溫研討會及公眾講座的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hkmamenshealthweek

 

文章來自: 醫理說

城中活動

2025-08-24 2:30 下午 「癌症病人北上就醫」講座
2025-08-02 2:00 下午 【癌症講座】肝癌營養知多D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衷心感謝Morris及保誠保險TopGear團隊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與大家交流!🌟
昨晚,#癌症資訊網 創辦人吳偉麟先生有幸與一眾年輕保險從業員聚會,分享本機構的使命、核心價值及未來願景。 交流 […]
【justwannasay】獻給所有受癌症影響的每一位
  這是屬於我們的旅程 不知不覺中,突然就開展了與癌症共舞的訓練人生。 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天賦之一就是 […]
【活動花絮】交換禮物 慈善優先謝票場
善寧會與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日前 (14/06-2025) 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的英皇戲院舉辦電影《交換禮物》慈善優 […]
李嘉誠基金會向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捐贈「無創組織碎化治療」Histotripsy 儀器 李嘉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李嘉誠基金會近日先後向英國劍橋大學及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捐贈兩部革命性的「肝癌無創組織碎化治療」Histotr […]
阿斯利康與香港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生命科學及醫療創新
阿斯利康與香港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生命科學及醫療創新 將人工智能應用於生命科學領域 開發癌症及代謝 […]
「Re:Start我仲掂!!舍區嘉年華」圓滿落幕!
🌻【衷心鳴謝】🌻 「Re:Start我仲掂!!舍區嘉年華」圓滿落幕! 這份熱鬧與溫暖,全因有你們—— 感謝所有 […]
生命影響生命我要克服心魔 (作者:蘇瑞雯)
經常陪伴個案克服心魔,鼓勵他們嘗試、不要懼怕失敗,原來能醫也要自醫!感謝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邀請,讓我鼓起勇氣參 […]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香港癌症患者和照顧者的靈性照顧需求調查問卷
香港癌症患者和照顧者的靈性照顧需求調查問卷 這份問卷目的是想了解香港癌症病人和照顧者在心靈方面的需要。我們希望 […]
胃癌治療新發展 研究:SOX兩藥組合助改善胃癌患者存活率
胃癌是常見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有近100萬宗新症,而香港所在的東亞地區更屬高發病地帶,但礙於患病症狀與一般胃部 […]
【Restart 我仲掂!!】即使經歷低谷,其實都冇話行唔到落去…
黃雨天,我嘅腫瘤科張醫生嚟咗睇我個展覽。 想當年,一開始我哋就係生死之交!因為當年一見面,我哋就要討論人生嘅抉 […]
「舍區」辦嘉年華為抗癌者及照顧者添力 武術家陳志忠給予患者希望:不要害怕癌症
【成報記者報道】由「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辦的「Re:Start我仲掂!!」舍區慈善嘉年華昨天(5月31日)舉 […]
衞生署六月十日起資助高風險婦女接受乳癌篩查
衞生署今日(五月二十九日)宣布,將於六月十日推出第二階段的乳癌篩查先導計劃(先導計劃),為年齡介乎35歲至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