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其他 > 【基因檢測|精準治療】基因檢測肺癌助對症下藥 個人化精準治療 提升抗病療效 | 蔡國強醫生

【基因檢測|精準治療】基因檢測肺癌助對症下藥 個人化精準治療 提升抗病療效 | 蔡國強醫生

13-02-2025
基因檢測肺癌助對症下藥 個人化精準治療 提升抗病療效 | 蔡國強醫生
基因檢測肺癌助對症下藥 個人化精準治療 提升抗病療效

【基因檢測|精準治療】基因檢測肺癌助對症下藥 個人化精準治療 提升抗病療效 | 蔡國強醫生

癌症是本港的頭號殺手,而肺癌更是其中之首,2022年便有逾5,700宗新症,導致近3,800人死亡。幸而近年肺癌治療不斷突破,尤其是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新式治療的出現,為肺癌病人帶來更多治療的希望,但要選擇合適及精準的治療方向不能靠估,而是需要利用次世代基因檢測等技術協助,幫助醫生和病人及早對「症」下藥,以獲得最大的治療效果。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蔡國強指出,與其他癌症一樣,肺癌能夠愈早發現,治癒機會也愈高,惟因為肺部體積大,又沒有痛覺受體,即使長有腫瘤也未必有症狀,直至入侵血管或骨骼才會出現較明顯徵狀,導致大部分病人確診時已屬較晚期。

配對合適治療帶來更理想療效

早期肺癌可透過手術切除帶來根治的機會,或以立體定位放療消滅腫瘤,晚期肺癌則以藥物治療為主。過去晚期肺癌幾乎只有化療可用,但隨著醫學進步,化療已經不再是唯一或首選的治療,反而會透過檢測了解腫瘤基因特性,從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

蔡醫生直言,腫瘤基因檢測在晚期肺癌診治扮演重要的角色,原因現在很多新藥都是根據腫瘤特性而研發,能夠精準針對癌細胞的特點,讓醫生可以為病人度身訂造個人化的治療方案,帶來更理想及更顯著的治療效果。

要知道腫瘤特性,需要抽取病人的腫瘤組織或血液,再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 IHC)、聚合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PCR),以及近年面世的次世代基因排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等技術進行檢測。

腫瘤基因檢測助治療更趨個人化

蔡醫生稱,比起傳統技術,次世代基因排序的特點是敏感度高,且可以快速及一次過檢測多種基因特性,並能在不同的階段,幫助病人因應腫瘤變化配對合適藥物及預測治療效果,減少治療時走冤枉路的情況,譬如在確診時做檢測可以確定治療方向,當沿用治療失效後則可找出抗藥機制,以尋找其他更有效的治療。即使經過多線治療,仍有機會透過基因檢測確定是否有較罕見的基因突變。

事實上,市面有不同的NGS檢測套組(Panel),小套組涵蓋最常見且有相應治療可用的基因目標,大套組則包含更多及較罕見的基因項目,像與免疫治療相關的微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和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 TMB);部分檢測套組會同時搭配不同檢測平台服務,提供PD-L1的表現狀況,及透過RNA定序找出相對較為少見的基因(融合)變異,以提供醫生及病人更完整的癌症分子檢測報告。

蔡醫生以一名年約六十歲的晚期肺癌病人為例,確診時檢測出見於近半數肺癌病人的EGF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突變,於是使用相應的標靶藥,治療效果理想,病情受到良好控制。但約一年半後,病人的頸部長出新腫塊,檢測顯示除EGFR突變外,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表達亦非常高,儘管EGFR突變型肺癌普遍對免疫治療效果不太理想,但根據檢測結果及臨床判斷,病人很大機會對免疫治療有反應,於是轉用免疫治療配合化療方案,結果病情得到顯著改善,三個月後頸部腫瘤更完全消失。

精準治療減延誤 增抗病勝算

他指出,從上述個案的歷程表明基因檢測對於選擇合適的治療十分重要,因為若病人沒有檢測PD-L1,便可能無法受益於治療帶來的控病效果。由此可見,基因檢測能夠使醫生毋須「估估下」,可於最合適的時間選用最適合的治療,引導癌症治療邁向更精準及個人化,為病人帶來更多勝算。

對於不幸確診患上肺癌的病人,特別是晚期患者,蔡醫生寄語病人不要放棄,而親人朋友的鼓勵和同行,更是抗病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持。他說,明白病人當刻可能會感到晴天霹靂,心情難免焦慮不安,甚至影響整個家庭,這時他會為病人清楚闡述病患的發展及治療,讓病人知道肺癌治療不斷出現多突破,存活的機會及時間都大為改善。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