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肉瘤癌防治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肉瘤癌防治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06-08-2024

2024年7月27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共同承辦和癌症資訊網cancerinformation.com.hk協辦的「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本活動旨在為癌症患者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線上諮詢平臺,同時普及癌症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回答患者或其家屬及公眾的一些常見問題。這次會議在三個平臺同步直播,國內超過3.7萬人觀看直播,香港直播活動有高達2千人參與。

2024年7月講座主題為肉瘤癌,講座題目是「肉瘤癌防治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這次線上講座活動特邀多位醫學領域頂尖的多學科專家,針對肉瘤癌的預防防治和其治療方案,與線上的觀眾進行了科普教育,解答他們的疑惑。

講座開始,孔鳳鳴教授簡單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題「肉瘤癌防治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以及邀請到的各位多學科專家。

講座內容

肉瘤癌簡介及現狀

講座伊始,孔鳳鳴教授介紹了肉瘤癌及其現狀。肉瘤是一種由人體尖細胞形成的惡性腫瘤,常被稱為肉瘤癌。根據專家介紹,肉瘤主要分為兩類:骨肉瘤和軟組織肉瘤。骨肉瘤源自骨頭,常伴隨疼痛、骨骼脆弱等症狀;軟組織肉瘤則來自筋膜、神經血管和淋巴管等軟組織,症狀複雜多樣。美國的NCCN指南顯示,肉瘤種類繁多,約有50種不同類型,雖然大多較為罕見。每年全球每100萬人中只有1-5例骨肉瘤和軟組織肉瘤新病例。儘管如此,全球每年新增病例數仍達到14萬至39萬,中國每年新增約4萬例。美國2023年的新增病例為1.7萬,死亡病例約為7,000。香港2020年的數據顯示,骨肉瘤新增病例為44例,軟組織肉瘤新增病例為212例,軟組織肉瘤的死亡率超過50%。孔鳳鳴教授強調多學科團隊(MDT)模式在治療肉瘤癌中起到重要作用,通過手術、系統治療和放療等方法,針對疑難病例進行規範化治療,顯著提高治癒率。

美國的MDT診療模式和臨床試驗

接下來,來自美國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放射腫瘤科的王靛教授介紹了美國的多學科團隊(MDT)診療模式及臨床經驗。王靛教授指出,肉瘤的初次治療至關重要,因為一旦轉移,其治療效果通常不佳,病情也極為兇險。在美國,肉瘤癌病例通常通過多學科團隊(MDT)討論,由外科醫生、胸外科醫生和其他領域的專家共同制定最優治療方案。王靛教授指出手術的徹底性對後續治療有重大影響,而放療在術前和術後的應用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計畫。此外,專家們強調了新藥物和臨床試驗的重要性,特別是免疫療法在肉瘤治療中的最新進展。例如,Pembrolizumab與放療聯合使用已被證明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體生存期。專家們還鼓勵患者在醫生建議下積極參與臨床試驗,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機會。參與臨床試驗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最新的治療機會,還可以減少經濟負擔,因為新藥試驗通常由藥品公司提供免費藥物。專家們強調,儘管參與臨床試驗有時會引起公眾的擔憂,但這些試驗在毒性和安全性方面已經過嚴格測試,尤其是二期和三期臨床試驗。在標準治療無效或病情復發時,參與這些試驗可以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另外,來自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醫學中心 (UNMC)放射腫瘤科的林琦教授指出,兒童腫瘤臨床試驗的重要性和成效。她強調,美國在兒童腫瘤臨床試驗方面的成功經驗,顯示了臨床試驗對兒童腫瘤治療的重要性。美國有一個專門進行兒童腫瘤臨床試驗的組織——兒童腫瘤組,致力於為兒童提供最好的治療方案。他表示,臨床試驗不僅嚴格把關,而且每一個環節都有專業人士監督,確保治療的安全和有效性。美國的大多數兒童腫瘤患者都參與了臨床試驗,這使得美國兒童腫瘤的治療效果顯著優於其他國家。教授們提出希望聽眾們能支持臨床試驗,因為美國的成功經驗表明,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式。

手術可以治癒骨與軟組織肉瘤嗎?

接著,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骨腫瘤科何祖勝醫生強調了骨和軟組織肉瘤的治療挑戰和手術的重要性。他指出,肉瘤的生長方式和侵襲性使得治療難度大,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但通常需要結合術前和術後的化療以及放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何醫生提出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手段,但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在很多情況下,術前化療可以縮小腫瘤,方便手術切除,並對全身的微小腫瘤細胞進行清除。何醫生還介紹了術前檢查、手術技術和術後隨訪的重要性。他強調,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如導航技術和醫療器械的進步,使得外科手術的效果得到了顯著提高。然而,對於一些反復復發或轉移的肉瘤,手術治療的效果有限,這時需要依靠內科治療,如免疫治療和術後放療。最後何醫生總結指出,骨和軟組織肉瘤的治療需要綜合策略,手術、放療和系統治療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通過多學科團隊(MDT)的討論和合作,可以為患者制定最優治療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療效果。

系統治療能增加骨與軟組織肉瘤治癒機會嗎?

接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劉雨桃教授介紹了肉瘤癌內科治療的現狀。首先,軟組織肉瘤是一種複雜的疾病,病理學上分為50多種亞型。常見類型包括脂肪肉瘤、未分化多型性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滑膜肉瘤等。儘管軟組織肉瘤的預後普遍較差,但通過局部手術、化療等治療,五年生存率已經顯著提高,部分研究顯示可達40%-50%。手術仍然是軟組織肉瘤的主要治療手段,輔以放療和化療。化療在術前、術後及姑息性治療中均有重要作用。根據不同類型,化療的敏感度有所不同,如尤文氏肉瘤和胚胎性橫紋肌肉瘤對化療非常敏感,而去分化脂肪肉瘤和透明細胞肉瘤則對化療不敏感。在藥物治療方面,傳統化療仍是主要手段,尤其在化療敏感的類型中,一線治療推薦多柔比星聯合環磷醯胺等方案。對於復發轉移患者,二線治療缺乏公認的標準方案,但臨床研究提供了參考。靶向治療在軟組織肉瘤中也取得進展,尤其是涉及特定驅動基因改變的類型。約30%-60%的患者存在潛在的靶向治療基因突變,建議進行相關檢測以獲得更多治療機會。免疫治療在軟組織肉瘤中的應用尚在探索階段,目前以小樣本二期研究為主,尚無明確標記預測其療效,但聯合治療顯示出潛力。骨肉瘤也是重要的骨和軟組織肉瘤之一,年發病率為每百萬人2-3例,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骨肉瘤的綜合治療模式包括術前化療、外科手術和術後輔助化療,顯著提高了五年生存率至60%-80%。

北大深圳醫院的吳烜教授強調了分型對軟組織肉瘤的治療策略的重要性。他指出,長期以來,軟組織肉瘤的治療大多採用一刀切的方法,但隨著分子檢測技術的進步,我們現在可以對軟組織肉瘤進行更加精確的分型,從而選擇更為適宜的治療方案。軟組織肉瘤的分型包括其分子分型和亞型分類。不同的亞型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對於具有驅動基因改變的腫瘤,應用特定的靶向治療藥物可以取得顯著效果。例如,mTOR抑制劑在治療二性血管樣肉瘤中表現出良好的療效,而CDK4/6抑制劑在高分化和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臨床研究中也顯示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通常伴有ROS1融合,使用克唑替尼等ROS1抑制劑可以取得不錯的療效。隨著分子檢測的普及和分型的精確化,越來越多的新型抗腫瘤藥物被應用於軟組織肉瘤的治療中,包括曲貝替定等藥物,以及免疫療法。這些新藥物的應用為軟組織肉瘤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在軟組織肉瘤的研究和治療方面,國際上正在進行大量的臨床研究。例如,CAR-T細胞療法等新型細胞治療方法也在軟組織肉瘤的治療中展現出了良好的前景。腫瘤內科醫生在這些研究和治療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系統治療方面,對於一些敏感的肉瘤如尤文氏肉瘤等,仍能取得顯著療效。專家們強調了精確分型和個體化治療在軟組織肉瘤治療中的重要性,並展望了未來的治療方向和研究熱點。相信在各方專家的共同努力下,軟組織肉瘤的治療將取得更大的突破,為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放射治療在肉瘤癌中的作用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放療科主任金晶教授介紹了放射治療在肉瘤癌中的作用。軟組織肉瘤是一種相對少見且複雜的腫瘤,其發病率低且組織類型多樣,給臨床治療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金教授指出,由於軟組織肉瘤發病率低,全球範圍內缺乏大規模的循證醫學證據,因此需要在具備資質和經驗的中心進行治療。多學科協作和前瞻性的臨床實驗對於確保治療效果至關重要。軟組織肉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中心,但根據腫瘤大小、位置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術前或術後放療可以幫助提高手術的徹底性,減少復發風險,同時保留患者的肢體功能。金教授介紹了放療的發展歷程,指出在沒有放療手段的年代,許多患者需要截肢以確保手術徹底。隨著放療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三維適形調強放射治療(IMRT)的應用,手術效果和患者生活品質得到了顯著提高。金教授提到,放療通過殺滅腫瘤細胞的DNA,防止其複製和擴散,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大約70%的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接受放療,放療的價值不亞於手術和化療。放射治療分為外照射和內照射兩種方式,外照射通過機器發射射線,內照射則將放射源直接置於腫瘤內部或附近。金教授引用了紐約紀念醫院和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強調了放療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和保護正常組織方面的效果。通過術前放療,許多腫瘤可以從大範圍切除轉變為更為保守的手術,既減少了復發風險,也保留了患者的肢體功能。術前放療尤其適用於那些腫瘤較大、位置靠近重要組織或惡性程度高的病例。金教授舉例說明了某病例通過術前放療成功避免了癌細胞殘留,極大地鼓舞了臨床實踐。總而言之,軟組織肉瘤的治療需要多學科合作,通過精准的放療技術,配合術前術後放療及新輔助化療等手段,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併發症,讓患者恢復正常生活。金教授呼籲進行更多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進一步提高軟組織肉瘤的治療水準。

Ying教授也提出自己對放療在肉瘤癌治療中的感想體會。Ying教授提出,軟組織肉瘤的治療中,放療是一個關鍵的手段,特別是在腫瘤較大的情況下。通常,我們建議進行術前放療,這包括五周的治療週期,從週一至週五。術前放療結束後,患者通常在3至4周後進行手術。大多數情況下,術後不需要補充放療。術前放療的優勢在於,腫瘤仍然在原位,通過放療可以消滅腫瘤週邊的細胞,有效地控制腫瘤的局部擴散,並且減少了後續的副作用。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進行術後放療,特別是當腫瘤具有高惡性或切緣陽性,或切緣非常接近時。然而,術後放療的缺點是放療範圍更大,劑量更高,可能導致組織疤痕和局部硬化增加。對於肢體的軟組織腫瘤,術前放療是常規選擇。而在腹膜後和腹腔內的大腫瘤,特別是脂肪肉瘤的病例中,術前放療也被廣泛應用。這是因為術後放療在這些部位的效果有限,且腫瘤切除後腸道和內臟進入原腫瘤部位,難以提供足夠高的放療劑量,同時也增加了腸道副作用的風險。

肉瘤癌病例討論

接著,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腫瘤醫學中心李濟時醫生向大家介紹分享一個肉瘤癌成功治療的案例,旨在解答公眾對治療方案選擇的疑惑。李濟時醫生提出許多患者在面對治療選擇時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該聽從哪個醫生的建議。這個案例是一位39歲的男性患者,他發現自己大腿內側的腫塊逐漸增大,並伴有輕微疼痛。磁共振檢查顯示該腫塊最大直徑達10公分。作為患者,他不清楚接下來該怎麼辦,也不知道是否需要立即手術,還是術後再進行放療或化療。他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有些醫生建議術前放療和化療,而另一些醫生則建議術後進行這些治療。李醫生提出作為醫生,我們強調無論患者看哪個科的醫生,醫生都會召集多學科團隊來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在手術前,我們首先要明確病情,然後再制定詳細的治療計畫。多學科討論中,包括外科醫生、影像科醫生、病理科醫生、血管外科醫生、麻醉科醫生以及康復科醫生等都會參與,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療建議。在多學科討論中,我們會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多個方案,並詳細解釋每個方案的優勢和風險。最終的治療方案將由醫生和患者共同討論決定,基於患者及其家屬的價值觀和期望。該患者的病理結果顯示為黏液樣脂肪肉瘤,這是一種對放療非常敏感的軟組織肉瘤類型。因此,我們建議他在手術前進行放療。術前放療有助於縮小腫瘤,提高手術成功率,特別是對於這種放療敏感的類型。經過與患者的詳細討論和解釋,他選擇了術前放療。放療結束後4周的磁共振檢查顯示腫瘤顯著縮小。手術過程中,多學科團隊再次討論手術細節,並成功完成根治術。術後病理結果顯示,原本10公分的腫瘤已無惡性細胞,達到了預期效果。患者的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已術後兩年多,生活恢復正常。這一成功案例展示了多學科協作在軟組織肉瘤治療中的重要性。我們將這一案例投稿至中國臨床案例成果資料庫,希望更多人瞭解術前放療聯合手術在治療此類腫瘤中的有效性。

隨後,美國亞利桑那州梅奧診所放射腫瘤學副教授陶然醫生,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醫學中心 (UNMC)放射腫瘤科林琦教授, 美國梅奧醫院放射腫瘤科蕭榮泰教授,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腫瘤科主任張世權教授和猶他大學亨斯邁癌症醫院放射腫瘤學教授Ying Hitchcock教授進行了討論。張教授提問放療會否覆蓋骨動靜脈和骨神經,以及是否會導致神經粘連。對此,李濟時醫生解釋道,術前放療的一個優勢在於其劑量比術後放療低,因此對血管和神經的損傷微乎其微。雖然術後傷口癒合可能會帶來一些困擾,但仍在可接受的範圍內。Ying教授進一步補充,針對這種黏液樣脂肪肉瘤的放療劑量通常為50個gray,分25次進行。對於這種特殊腫瘤,放療劑量還可以降低至36個gray,從而進一步減少對皮膚、血管和神經的副作用。此外,多學科團隊在處理放療後的組織時經驗豐富,能有效管理術中和術後的情況。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進行的II期研究中,採用了超分割放療方案,劑量為42.75個gray,分15次進行,其效果與常規50個gray分25次的放療相似。林琦教授也補充道在她們的放療中心術前放療比術後放療做的更多。總結來看,術前放療聯合手術在軟組織肉瘤治療中顯示了顯著的效果和安全性。我們希望通過分享這一成功案例,讓更多患者和醫生瞭解這一治療方案的優勢和應用前景。

多位腫瘤學專家就軟組織肉瘤的術後處理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蕭教授提問了關於患者在社區醫院接受不規範手術後的處理措施,引發了熱烈討論。多位專家分享了他們的應對策略和經驗。蕭教授指出,許多軟組織肉瘤患者在初診時往往會選擇就近的社區醫院就醫,由於基層醫生缺乏腫瘤背景知識,往往會將腫瘤誤認為脂肪瘤或其他良性腫瘤而進行手術切除。此類不規範手術後,患者被確診為惡性腫瘤,這種情況在國內外都非常常見。Ying教授補充道,在美國,這種情況在偏遠地區尤其常見。初診醫生多為普通外科醫生,他們通常會在未經充分診斷的情況下,與患者商議後進行手術切除。這類手術多為非計劃性切除(unplanned resection),且手術範圍通常不足。在這種情況下,Ying教授建議,若術前已有核磁共振成像(MRI)顯示腫瘤較小且遠離重要器官,手術後應進行詳細的影像學檢查(如CT)以排除遠處轉移。如果腫瘤切除後殘存部分較少且腫瘤位置表淺,可以進行較大範圍的切除,確保無腫瘤殘存。對於腫瘤殘存部分,術後可考慮放療。然而,對於那些在初次手術中切除範圍不足的病例,尤其是切除過程中對腫瘤部位進行了橫向切除而非標準切除的情況,Ying教授建議先進行術前放療,然後再進行二次手術。術前放療可以幫助控制腫瘤生長,確保二次手術的成功。張教授補充道,面對這種非計劃性手術,若初次手術已經完整切除小腫瘤,可以進行術後局部放療。但如果初次手術僅為囊內切除,且腫瘤為高級別惡性肉瘤,則應進行廣泛的擴大切除,確保手術邊界的安全。同時,為了提高療效,還需進行術後的輔助放療。專家們一致認為,對於軟組織肉瘤的處理,應儘量避免未經充分診斷的手術。在社區醫院進行初診時,若懷疑為軟組織肉瘤,應儘早轉診至專業腫瘤中心進行規範化診療,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術後併發症。

如何避免軟組織肉瘤不規範診治

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腫瘤科主任張世權教授就軟組織肉瘤的診斷及治療問題進行了詳細探討。張教授強調,對於軟組織肉瘤患者及其家屬來說,尋找最合適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由於軟組織肉瘤的發病率低且種類繁多,規範化治療和多學科協作顯得尤為重要。張教授首先講述了一個20歲女孩的病例,這位女孩因運動後大腿疼痛,在當地醫院被誤診為肌肉損傷和血腫,直到一年半後才被確診為滑膜肉瘤。該病例突顯了軟組織肉瘤早期誤診和治療延誤的常見問題。在深圳二院,女孩接受了術前新輔助化療,使腫瘤明顯縮小,並成功保住了腿部。張教授強調,規範化診療和多學科合作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張教授指出,在中國,許多軟組織肉瘤患者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常常選擇不規範的治療途徑,包括中醫治療等,導致延誤病情和治療不當。因此,他建議患者在發現身體異常腫塊時,應選擇專業的腫瘤科醫生進行診治,並強調手術前的充分影像學檢查和活檢的重要性。為了提高治療效果,張教授建議軟組織肉瘤的治療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術前影像學檢查:推薦使用B超和MRI進行詳細檢查,以明確腫瘤的性質和範圍。術前活檢:通過穿刺活檢或切開活檢確定腫瘤的類型,為後續治療提供依據。術前新輔助治療:根據腫瘤大小和位置,選擇術前化療或放療,以縮小腫瘤,提高手術切除的徹底性。規範化手術:根據腫瘤位置和大小,制定詳細的手術方案,確保切除乾淨,同時保留患者肢體功能。術後多學科綜合治療:包括術後的放療、化療和康復治療,以提高治癒率和生活品質。張教授還介紹了一個滑膜肉瘤患者的病例,通過術前動脈灌注化療成功縮小腫瘤,並在手術中實現了安全邊界的廣泛切除和重建。該患者術後已隨訪17年,生活品質與正常人無異,充分展示了規範化治療和多學科協作的成效。張教授強調,軟組織肉瘤的治療需要多學科協作和規範化流程,通過精准的影像學檢查、活檢和術前術後綜合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併發症,讓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最後,數位知名教授就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和解答。孔教授針對患者問題表示,化療期間不應服用中藥,因為這會混淆治療效果,難以判斷藥物的具體作用。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也不應通過中藥來緩解,而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處理。吳烜教授針對患者問題指出,子宮肉瘤尤其是平滑肌肉瘤,復發率較高,且常見於肺部轉移。對於孤立的轉移灶,建議局部手術切除和術前術後全身系統治療。若無靶向藥物,可採用多西他賽聯合吉西他濱或以阿黴素為基礎的方案。如果患者對化療抗拒,可考慮局部放療或內分泌治療。專家建議對切除後的患者進行密切觀察,不必急於進行化療,除非有明確的腫瘤殘留。專家針對患者問題解釋脂肪瘤通常不會轉變為脂肪肉瘤。此外,教授指出,尤文氏肉瘤對化療和放療都非常敏感,治療必須是多學科的。通常先進行三個月的化療,然後進行局部控制,包括手術和放療。治療效果較好,局部腫瘤五年生存率可達80%,遠處轉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約為30-40%。金晶教授針對患者問題解釋,軟組織肉瘤對放療較為抗拒,腫瘤在放療初期不會立即縮小。質子和重粒子放療在保護正常組織方面優於傳統放療,但相關設備較少。金教授還提到,深圳腫瘤醫院已經在嘗試空間分割的放射治療技術,初步結果顯示可以有效縮小腫瘤並減輕疼痛。蕭教授補充道,質子和重粒子放療未來可能在軟組織肉瘤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目前臨床數據尚不足,需要更多研究和臨床試驗來驗證其效果。此次會議強調了規範化治療和多學科合作在軟組織肉瘤治療中的重要性。通過精准的影像學檢查、活檢和術前術後綜合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併發症,讓患者恢復正常生活。最後專家們針對現場問題進行解答。患者左大腿發現巨大脂肪肉瘤,尺寸達到29公分,並已粘連大動脈,醫生建議截肢,並安裝假肢。專家教授們圍繞該病例討論了化療、放療及保肢手術的可行性,並強調了多學科協作的重要性。張教授針對外科視角指出,對於如此巨大的腫瘤,首先需確認其具體亞型及分級。如果是高級別脂肪肉瘤,術前化療有望縮小腫瘤,為手術創造條件。此外,放療也可以作為術前治療的一部分,通過放療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對於粘連大動脈的情況,截肢並非唯一選擇。張主任提到,通過切除受影響的血管並進行血管重建,有可能實現保肢治療。這需要多學科合作,包括血管外科的參與,以確保手術的成功和安全。放療專家強調,該患者非常適合放射治療。放療有助於縮小腫瘤,使腫瘤與大動脈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明確,從而為外科手術創造更好的條件。通過放療,腫瘤可能會與大動脈分離,使外科醫生在手術中更容易進行切除,減少截肢的可能性。專家們一致認為,針對如此複雜的病例,需要多學科團隊的協作,包括骨外科、血管外科、影像科及介入科等。通過多學科團隊的合作,可以制定更為精准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確保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專家建議,在化療期間,密切觀察腫瘤的反應情況,並在必要時結合放療。放療可以在化療效果不佳時作為補充治療手段。具體截肢與否,應在綜合評估後再做決定。如果通過多學科協作,能實現腫瘤的縮小和與大動脈的分離,保肢手術將成為可能。通過此次討論,專家們強調了多學科協作在軟組織肉瘤治療中的重要性,並為患者提供了多種治療路徑,以期在保肢和治療效果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在會議的最後,孔教授感謝大家參與並分享了如此精彩的討論。本期節目聚焦於解決肉瘤癌治療問題,彙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團隊,包括中國、美國、英國等地的專家。這些專家們通過深入的討論和經驗分享,為我們帶來了寶貴的見解和解決方案。孔教授最後強調了MDT團隊對於肉瘤癌治療,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的重要性。我們預告下一期將於2024年8月31日播出,繼續探討膀胱癌的治療和最新的醫療技術。我們將繼續深入探討我們在接診中遇到的挑戰,並分享最新的進展和技術應用。我們期待與您再次相會,繼續共同探索醫學的前沿和創新。感謝所有的專家和觀眾朋友們的精彩分享和參與。在此,也特別感謝所有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讓本期節目順利進行。祝願所有病人早日康復,我們期待與您再次相遇,再見!

城中活動

2024-12-23 10:30 上午 英文藝術字書法創作班 
2024-12-16 11:00 上午 花藝班之聖誕篇🎄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東東雲吞麵
🏃🏻個人簡介 東東雲吞麵|香港護士,淋巴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Everyone is No. 1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josephine-tsang
🏃🏻個人簡介 Josephine Tsang  | 乳癌康復者、香港乳龍主席   🏅活動期望 / 心 […]
【人工智能】插完胃喉要「照肺」- 實習醫生還是AI 比較可靠?|黎逸玲醫生
短時間內先後有兩間公立醫院發生實習醫生錯判X 光片,以致未能及時發現胃喉原來誤插氣管、病人受苦,在社會引起很大 […]
2024年GCOG全球抗癌協作組年會
2024 GCOG-第5屆ILROG國際淋巴瘤北京會議 2024 GCOG-智能腫瘤學北京論壇 2024 GC […]
【正副廠藥】副廠藥不如正廠藥?(二) 從何選擇
當二十年的專利權過後,藥廠需要公開其申請專利時所提交的配方,其他藥廠就可以依照該配方生產具同樣效用和安全性的非 […]
【正副廠藥】副廠藥不如正廠藥?(一) 淺談藥物專利權
病人從胃鏡檢查中發現有幽門螺旋菌,需要吃三聯療法,然而不少保險計劃都不理賠醫治幽門螺旋菌的特效藥。很多病人問我 […]
【北上求診】 我哋要讚你 退休公務員參與義工服務回饋社會
退休Young old,可以做什麼?Tommy 認為,只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幫助一把有需要的病人就好,可讓他們缓 […]
全身麻醉後蠢了 |黎逸玲醫生
「唔得呀唔得呀!唔可以再做手術!上次全身麻醉完佢成個人蠢晒又無晒記性!」姨姨對著我激動地說。 我望一望她身旁的 […]
【藥物轉贈】如何監察藥物捐贈
就懷疑有人出售公立醫院藥物事件,醫管局的新聞稿中談及到會繼續檢討及優化處方藥物的安排,以達至減少浪費及妥善運用 […]
肉瘤癌防治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4年7月27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癌症相關的緊急情況該怎麼辦?背痛腳軟怎麼辦?背痛腳軟的時候應該考慮腫瘤嗎? 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4年6月29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冷凍切片》
冷凍切片(frozen section 或 FS) 是一種用於手術途中的病理切片診斷。它的用途非常廣泛,不同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