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外科 > 黎逸玲醫生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13-03-2023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血和「打豆」也是一場痛苦的挑戰。由於化療藥物具刺激性,手背的血管持續接觸化療藥物後會硬化、發炎甚至栓塞和消失。對於一些血管本來就比較幼、或者病情原因需要長期接受化療、抗生素或營養液靜脈注射的病人,每一趟都要被「拮」很多次才可以成功找到血管,針口附近還留下一大片瘀青,即使治病的意志再堅定也不是人人受得了那種「打豆」的恐懼和折磨。要解決這個難題,腫瘤科醫生可以找外科醫生朋友幫忙,為他們的病人植入人工血管 (Port-A Cath)。

什麼是人工血管?簡單來說,外科醫生透過手術,將導管放入病人的內頸靜脈 (internal jugular vein)或鎖骨下靜脈 (subclavian vein)。手術後,醫護人員每次只需要用針頭穿過注射座 (port),就可以輕鬆地抽血、或將藥物輸送入導管和靜脈,而病人不需要再經歷「找血管」的痛苦。

植入人工血管可在局部麻醉或監察麻醉下進行。外科醫生首先利用照聲波和X光機確認導管經內頸靜脈順利進入上腔靜脈 (superior vena cava),再將導管的另一端連接注射座,然後放在鎖骨下方胸前比較平坦的地方。完成植入後,導管和注射座都是徹底被收藏在皮膚下,不會外露,減低了受感染的風險。胸前傷口可使用可吸收縫線或在術後一星期拆線。病人會摸到右上胸前皮膚下有一個大約五元硬幣大小、隆起的圓形注射座。人工血管最快在手術後第二天便可使用。每次使用人工血管前可先在注射座位置的皮膚搽上局部麻醉藥膏,30分鐘後抺去藥膏再進行皮膚消毒,醫護人員用針頭刺入注射座便可抽血或輸入化療藥物。使用後拔出針頭,輕輕按壓針口位置止血即可。為避免導管內凝血和阻塞,每隔4 星期需要用抗凝製和生理鹽水沖洗人工血管。只要保養得宜,植入式人工血管使用壽命可達數年之久。完成癌症療程後,外科醫生可為病人進行另一個局部麻醉小手術,把人工血管連注射座一併移除。

人工血管為癌症病人大大減低拮針打豆之苦,日常生活亦不受影響。醫生會視乎病人的療程計劃和身體狀況,跟病人商量是否需要人工血管的幫忙,令抗癌之路更易走。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