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排解
我們有一群專業的醫護人員及相關朋友,隨時解答大家的疑難,立即提交疑問!
會員註冊
成為會員,可以第一時間接收由病患者和照顧者角度出發的資訊,立即行動!
或許你會想看
人生遇上意料不到的重病,長遠的治療令病人身心俱疲,心靈的照料因此尤為重要。由香港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智文醫生促成的Artzwell創藝治療中心,便希望結合理性(醫療)與感性(心靈),透過藝術希望幫助患者抒緩因治病而導致的負面情緒,撫平經歷疾病的傷痛。
潘智文醫生不諱言,擔任主理癌症治療工作達20年,無論是病人、家屬以至診治的醫生,都是經歷漫長心路歷程,有如坐過山車的起伏和衝擊,故心靈上的健康也是不容忽視。而本身熱愛藝術的她,也是她一心成立Artzwell藝術中心的原因。
潘醫生解說:「醫學講求實則數據,藝術則是感性的創作,跟治療看似沒有關係,實則上是息息相關,特別是醫治癌症更要兩方面都顧及,藝術可以助病人平和治療期間的心情,而醫生同樣是經歷心情起伏,需要良好的心理資素陪同病患去面對各種挑戰,以我為例,我很喜歡繪畫,也喜歡欣賞畫作,從藝術作品中可抽離醫療的緊張情緒,達至一個平和的心境。」
延續性的心理輔導
潘智文醫生夥同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張文茵博士,去年11月創辦非牟利性質的創藝治療中心Artzwell 。「Artzwell」名字源自德文Arzt(解作醫生),引伸而成「Art is well.」,位於中環的藝術中心,有不同的藝術治療課程,如繪畫、音樂、戲劇、解夢等,藝術治療師透過多元的藝術創作,為參加者提供撫平身心靈的需要。
潘醫生補充,在治療病患過程中,延續性的心理輔導亦是重要一環。「很多病人求醫,雖在生理上得到治療,但很多內在情緒未必可以抒發,即使康復後,不少人依然有許多心理上的不安、恐懼、疑神疑鬼,擔心病情復發,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其實不好,就算不是病患,近幾年大家在生活上都會有巨大的都市壓力,這些心結未必可以得到紓緩。」
因此潘醫生希望能締造一個空間,為有需要人士透過藝術創作或分享,得到延續性的心靈治療。「它不一定是針對病患,而是開放給所有公眾人士。同時亦有一個推廣藝術教育的願景,畢竟藝術並非只是拍賣場上的昂貴物品,而是人人都可以接觸,透過不同的藝術創意趣,作為情緒的修養和培養出興趣。」
創身心靈藝術空間
過去一年,Artzwell主辦過不同的藝術工作坊,潘醫生亦有很多難忘經驗。「曾經有一個Couple therapy鼓勵病人帶同伴侶一同分享,有一位曾患乳癌的女士畫了一幅黑色的圖畫,以此表達抗病的心情,原來她為怕丈夫擔心,一直默默承受內心種種壓力,而丈夫看到太太的畫,才知道對方的真正感受,夫婦都說到十分感觸,但卻更加了解彼此感受。」
另外,潘醫生又在一個解夢的工作坊上,聽過一位參加者分享經常有著自己重覆跳樓的夢境,原來亦是關於內心的鬱結,這讓她更體會到,都市人的壓力其實無處不在,只是看能否有一個適合的途徑去抒發。
即如潘醫生雖從事治療癌症的工作,本身一樣會感受到遏抑的情緒。「作為醫生,需要懂得節調情緒,既要有對病人的同理心,也要保持理智,。當然遇到一些困難或棘手個案,都會感到壓力和困擾,但不能輕易受負面情緒影響。幸好我本身是一個思想正面的人,自小家人也是教育我們,首先本身要有滿滿的正能量,才可以去幫助別人。」
她笑言自己也會去參加Artzwell的工作坊,透過畫畫或欣賞藝術作品,可以放低工作上的壓力,為沉重的工作得到透氣的空間。
未來盼助女藝術家
平時有繪畫興趣的潘醫生,自言畫得出不色,只是日常生活興趣以及抒壓方法。說到對藝術的熱愛,原來是自小已培養。「小時候父母會安排我學不同的興趣班,除了畫畫,還有跳舞、音樂,但對繪畫特別地喜愛,小二時畫過一幅『我的志願』是想成為網球巨星,還被老師讚賞,並拿去參加比賽哩!」
雖然成長後她選擇了以醫生作為職業,但對藝術畫的興趣與日增加,近年並開始收藏畫作。「我愛看不同年代和背景的畫家,大師級如張大千的潑墨畫作固然會收藏,也會留意很多新晉畫家,近日便十分喜歡本地的石家豪,他的畫作很有原創性又充滿地道,非常有創意。」在潘醫生的辦公室,就掛有英國畫家Damien Hirst及黃家偉的作品,她指在工作中望到喜歡的畫作,自然有調劑心情的作用。
現在能夠建立一個結合醫療和藝術的空間,可說亦讓潘醫生完成人生其中一個夢想。「要經營一個藝術中心不容易,幸而我有一些能幹的夥伴,自己主要是提供資金和意見,在行政上就交予拍檔執行,現時大會都走出理想的第一步。」
在藝術推廣上,潘醫生亦有很多想法,她透露未來會籌備畫展,邀請不同本地畫家參予,特別希望幫助更多本地女性藝術工作者,亦會計劃舉行拍賣畫作,為其藝術中心作籌款。
記者:陳家昌
原文連結:【心靈健康】跟癌症病人同歷心情起伏 潘智文醫生以藝術療癒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