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中大與國際團隊領導肺癌研究 證實Lorlatinib可成為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

中大與國際團隊領導肺癌研究 證實Lorlatinib可成為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

19-08-2022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莫樹錦教授與國際肺癌專家團隊早前針對帶有「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變異」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進行一項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發現不論病人是否存在腦轉移,第三代ALK抑制劑「Lorlatinib」具潛力成為一線治療方案。數據顯示,與目前第一代標靶治療相比,新標靶藥可以改善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並減慢癌細胞進入中樞神經系統,限制腫瘤擴散至腦部。另外,一半的中樞神經系統不良事件在沒有干預措施或調整Lorlatinib劑量的情況下得以解決。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表。

過半數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出現腦轉移

肺癌是全球第二最多人罹患的癌症,每年約有180萬人死於此病。在本港,肺癌更是頭號癌症殺手,每年有逾4,000宗新症。肺癌患者中,接近八成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當中有百分之五屬ALK陽性個案。肺癌轉移至腦部十分常見,當中帶有ALK或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變異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風險最高,超過一半會出現腦轉移。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表示:「儘管第二代 ALK 抑制劑Alectinib、Brigatinib及Ensartinib在治療腦轉移患者方面的成效比第一代抑制劑Crizotinib優勝,但對於出現腦轉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後仍然不理想。因此,我們著力探究第三代抑制劑的成效,尤其是它在控制中樞神經系統病情進展的表現。」

LorlatinibCrizotinib顯著改善無惡化存活期及減慢腦轉移

研究由全球多間癌症中心和醫學院合作開展,共招募296 名 ALK 陽性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一項開放標籤、隨機對照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患者均從未接受腦轉移相關治療。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口服Lorlatinib(每日一次100毫克)或口服Crizotinib(每日兩次250毫克)治療,並定期進行腫瘤評估,包括每八週一次的磁力共振影像掃瞄及定期匯報病人的狀況。

結果顯示新標靶藥Lorlatinib比第一代標靶藥Crizotinib在管理腫瘤進展及減慢腦轉移兩方面的表現都較優勝。不論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前是否患有腦轉移, Lorlatinib的12個月無惡化存活期比率均比Crizotinib高(詳細數據見附錄表一)。另一方面,Lorlatinib大幅減慢癌細胞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的時間(詳細數據見附錄表二)。服用新藥的患者當中,一半的中樞神經系統不良事件在沒有干預措施或調整劑量的情況下得以解決。

莫教授補充說:「要阻止或減慢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癌細胞轉移至腦部是一大挑戰。我們很高興證實第三代 ALK 抑制劑Lorlatinib具治療潛力,並成為新的臨床建議,讓患者受惠。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和歐盟委員會已相繼批准使用Lorlatinib作為轉移性 ALK 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藥物。」

附錄

表一: 腦轉移患者與非腦轉移患者服用 Lorlatinib 或 Crizotinib 後享 12 個月無惡化存活期的比率

Lorlatinib Crizotinib
腦轉移患者  78% 22%
非腦轉移患者  78% 45%

表二: 腦轉移患者與非腦轉移患者服用 Lorlatinib 或 Crizotinib 後,12 個月內癌細胞於中樞神經系統擴散的發生率

Lorlatinib Crizotinib
腦轉移患者  7% 72%
非腦轉移患者  1% 18%

文章出處: 中文大學

原文連結: 中大與國際團隊領導肺癌研究 證實Lorlatinib可成為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中大研究發現乙肝康復者的嚴重肝病併發症風險會隨時間下降 唯仍須注意患肝癌風險 建議接受長期肝癌監測
本港約54萬人患有乙型肝炎,部分人可經藥物或自身痊癒,達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清除」,成為「乙肝康復者」。香港中 […]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調查研究結果發布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團隊籲加強支援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13日】 香 […]
港大生物學家揭示防止DNA受損機制 加深對癌症形成的理解
不當的細胞分裂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維持細胞分裂穩定的機制。最近,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 […]
城大發現促使癌細胞擴散的蛋白質 望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治療靶點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賴氨酸羥化酶1」(LH1)的蛋白質,是促使肝細胞癌和胰臟導管腺癌的 […]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 […]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 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疫情期間,不少病人進出醫療場所接受化療都少不免擔心受到 […]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間皮瘤(Mesothelioma)由於治癒率較其他癌症低,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僅有8%,醫學界一直努力尋求間皮 […]
港大化學生物學家拆解一類「組蛋白修飾」 為開發相關抗癌新藥帶來曙光
由香港大學(港大)化學系李祥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與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及港大生物醫學學院黃永瀚博士和鮑秀 […]
HR+/HER2- 型 晚期乳癌治療新喜訊!
CDK4/6抑製劑的出現改變了荷爾蒙受體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陰性(HR+/HER2-)晚期乳癌治療 […]
港大醫學院發現抑癌基因缺失令乳癌治療失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腫瘤抑制基因 AKTIP缺失後會促進管腔型乳癌的生長,並增加 […]
港大生物學家及合作夥伴揭示DNA解旋機制 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曙光
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與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和法國居禮研究所的研究員共同發現了 […]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創嶄新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及臨床腫瘤學系團隊發表嶄新的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