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博客 > 電療小子 > 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 — 精準而高能的治療 (下集)

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 — 精準而高能的治療 (下集)

20-07-2022

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 — 精準而高能的治療 (下集)

在上集,我們了解到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的原理及特點,知道原來SBRT可以有效做到小範圍及高劑量的放射治療,因而増加對腫瘤的殺傷力。在下集,就讓我們來了解更多SBRT適用個案及適用病人等資訊吧。

SBRT適用個案

SBRT最初主要應用在肺癌上,後來擴展到肝臟及胰腺癌上。這些都需要不同的方式以控制病人的呼吸。隨著時代科技進步,SBRT的應用範圍亦愈發廣泛。現時,SBRT可應用在前列腺癌上,亦有此醫院會在骨轉移(Bone metastasis)上使用SBRT。如果在這些位置上應用SBRT技術,就不會需要呼吸調控。因為橫隔膜的移動不會影響到盆腔或骨頭(胸骨及肋骨除外)的位置。不過,度身訂造的真空袋仍會用作固定病人的治療位置。

SBRT與病人選擇

SBRT並不能應用在所有病人上。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不是每一種癌症都受惠於SBRT。如果腫瘤過大,又或是過於接近重要器官,就不太適合使用SBRT。前者是因為SBRT所能應用的治療範圍不會太大,才可以達到高劑量,且避免傷害正常組織; 後者的原因是一旦劑量偏離,一些重要器官,如腦幹及視神經等,會被傷害到。如果因為距離過短而令輻射劑量無法有效避開重要器官,那情願使用每次較少劑量的技術作多次治療,使重要器官不會因單次接受高劑量而產生急劇副作用。

另外,因為SBRT的劑量較高,在固定器上有較高要求,以及可能需要病人作呼吸調控。這需要病人的配合。如果病人因為種種原因,或是因為身體問題,或是心智影響,不能好好合作,例如不明白呼吸調控的要求和胡亂郁動身體等等,SBRT都不太適合。一旦治療過程中,病人動作過大,令身體位置大幅偏離原先設計的位置,就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嚴重傷害。

這也解釋了為甚麼SBRT不能應用在所有病人上。醫生會仔細評估病人的情況,包括其病情及身體狀況,看看是否符合進行SBRT。

SBRT與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SBRT的最大好處,同時是其風險,就是它的劑量非常高。一般治療的每天2Gy,連續5天,共10Gy,所帶來的影響是比不上一天10Gy的SBRT治療。後者所造成的傷害遠遠比前者為大。

所以,如果SBRT的高劑量照射出現嚴嚴重偏差,對正常組織的影響可以很嚴重。在每次進行SBRT的治療前,放射治療師都會以影像導航放射治療(IGRT)方式,為病人當時的位置製作出即時的影像,與當時模擬掃描的影像作對比。

在SBRT的個案中,通常會使用錐狀束電腦斷層掃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作位置較準。CBCT的原理是以直線加速器產生輻射,即時為病人產生出一套電腦斷層掃描的三維影像。這影像質素當然比不上診斷用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但勝在生成速度快,且可以在治療床上進行即時掃描。這可以即時得到病人在當刻的位置,與設計時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作比較,就可得知病人的位置是否需要調整,以及如何調整。

原理為兩套的電腦斷層掃描影像重疊在一起,而放射治療師會比較兩者的差異。放射治療師會以電腦模擬掃描影像為藍本,再移動治療床上得到的CBCT影像,使CBCT可以完全與電腦模擬掃描影像重疊。之後,放射治療師就會操控治療床,使其移動至新的位置,也就是貼近治療計畫中的病人位置,這就為之完成調整。

這一步驟在SBRT中尤其重要。因為SBRT的劑量甚高,稍為偏差,都有可能為正常組織帶來傷害。因此,放射治療師及腫瘤科醫生會確保病人的位置是完全依足治療設計時的影像,也就是電腦模擬掃描影像,才會開始治療。如果在過程中,病人的動作較大,也有可能會重新再作次對位的工作,以保證治療位置準確。

在病人的同一位置,比較模擬掃描及掃描治療前的CBCT影像(如左面四格影像中,左上及右下是同一組,而右上及左下是另一組影像)。將兩組影像重疊及快速切換兩組影像,就可以捕捉到當中的差異。

Reference: Researchgate “Post-Prostatectomy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The Invisible Target Concept”

總結

SBRT是一種高劑量的放射治療技術。它主力用於肺癌及肝癌放射治療,而近年的發展使其有機會應用到前列腺癌及骨轉移上。其特點在於高劑量,高精準度及少治療次數。為了能準確使用SBRT,放射治療師及腫瘤科醫生會仔細挑選病人,加上在治療前以錐狀束電腦斷層掃描作位置較準,亦會以呼吸調控方式控制病人的呼吸,令治療更精準。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