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醫/ 中西合壁 > 中西醫傾下偈(十二)- 針灸如何減少癌症痛症?

中西醫傾下偈(十二)- 針灸如何減少癌症痛症?

12-10-2021

中西醫傾下偈(十二)- 針灸如何減少癌症痛症?

節錄自: 中西醫傾下偈:唱雙黄〈第六集〉

針灸其實有兩個概念,除了用針刺激穴位,灸便是使用熱力再額外刺激穴位。

針灸之所以有酸麻痺痛的感覺是因為透過用針刺穿皮層到達筋膜 (Fascia) 的地方,透過刺激這個地方令肌肉會放鬆。除了局部會釋放天然的止痛物質,亦會刺激脊椎釋放天然的止痛物質以增加腦部釋放天然的內分泌物質 (Endorphin,dopamine 以及Serotonin),從而達至止痛以及安神的效果。另外,針灸亦可以釋放血清素以幫助減輕病人鬱結的情緒。

針灸亦可以有力學的作用,由於肌肉與肌肉之間以及筋膜之間有緊密的聯繫。 有趣的是,解剖學上這些肌肉筋膜的連結跟中醫的經絡不謀而合! 透過刺激不同的肌肉群組的位置便可以調節整個經絡的失衡,例如透過刺激膝蓋後的委中穴便可以刺激一整段的肌肉鏈從而達致紓緩腰痛的效果!

如果病人體型比較纖瘦的話,指壓穴位也有機會有同樣的效果。 對於長久有慢性痛症的病人來說,由於筋膜已經開始增生,單靠指壓穴位的方法來止痛效果一般都不理想,只有針灸才能處理筋膜的粘連。

由於每人的體型不同,用針的長短也有不同,同身寸是指依據患者本人手指為尺寸折量標準,來量取穴的定位方法,即是按手腳長短的比例去量針真的長短,香港人一般用3-5cm長度的針便可以了。

中醫已經有大約300多個穴位,而且每個穴位都有非常客觀的方式來釐定,並且亦有國際的標準:

透過觸感,中醫便可以大約掌握一個人穴位的狀態,例如寒熱溫涼濕燥,穴位是否已經開了等。 打一個比喻,如果中醫觸感檢查後發現穴位附近的皮膚溫度比較高的話,便是反映那一段落的身體交感神經比較亢進。 透過刺激穴位可以進一步刺激脊椎啲神經位置,繼而調節失去平衡的神經系統。外國亦曾經有實驗去證明就係一個論證,透過客觀地量度皮膚的溫度來核實針灸對神經系統的正面作用。 亦曾經量度心率以及腸胃的功能釐定針灸的作用,都發現正面的效果。另外,亦有研究透過量度病人的痛楚程度 (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 視覺類比量表,讓病人在直尺上標出能代表白己疼痛程度的相應位置) 來評估針灸對止痛的作用,這些亦是西方醫學用客觀指標來量度止痛藥的成效的常用標準。

國外比較常用耳穴,耳穴是由法國人發明的!整個耳的形狀就有如人倒轉的肧胎,透過刺激相應的部份就能對相應的人體位置進行刺激。 有部分的癌症痛症研究是根據耳穴來進行,一般不會用針來刺激耳穴,會用王不留行的種子來按壓耳穴,一般來說會刺激大約5-6個穴位,每次大約維持兩天。中醫而言,足底只有一個穴位(就是湧泉穴),現在流行的足底反射區按摩其實不是中醫的穴位按摩,這些都是西方發明的! 其實外國很多國家學習中醫後都相繼將中醫融入西方醫學以及自然療法發展出不同的學派,所以大家接觸得到的穴位按摩很多都不是原是中醫的!

針灸亦需要療程:

利用針灸來達致長久的止痛效果一般需要6-12週的療程,一般每星期一至兩次,每次大約30分鐘,雖然針灸期間亦會有痛楚,但是針灸所引起的痛楚是刺激穴位所引起的酸痛而不是一般腫瘤引發的劇痛。 如果針灸期間感到刺痛的話,有機會是取穴不準確,需要重新調整。 如果正在進行抗癌治療的話,針灸的療程需要根據抗癌療程的週期來釐定,以減少抗癌治療引起的白血球及血小板過低所引起的風險。

其實止痛最重要就是找出痛的原因,痛可以是因為腫瘤本身引發的痛,腫瘤壓住神經而引發的神經痛,或者間接引起的生蛇的問題而引發出來的痛。

不時發現腫瘤病人的傷口痛楚,退化關節炎的痛楚,治療藥物引起的關節肌肉疼痛會因應天氣轉變而有所影響,經常在打風落雨前特別痛。病人可以先諮詢中醫的意見,視乎病人的體質是否寒痹,濕痹,熱痹等等,試試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藥,例如雞血藤或者川芎等亦有機會幫助病人減輕痛楚。

那些病人不適合針灸?

  1. 正在服用薄血藥/ 打薄血針
  2. 血小板過低
  3. 白血球過低
  4. 凝血指數偏高,肝功能比較差的病人比較常見
  5. 針灸的位置有腫瘤或傷口

如果病人正進行抗癌治療的話,建議先觀察治療週期內白血球以及血小板的變化,再嚟正合適針灸的時機。

另外亦希望提醒病人,如果某些中醫師建議直接在腫瘤上用針其實出血的風險非常高,要小心選擇註冊中醫師!

 

作者: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黃韻婷博士 (註冊中醫)
蘇子謙醫生 (港大臨床腫瘤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關証顥醫師 (註冊中醫)

 

相關節目重温:

中西醫傾下偈:唱雙黄 第六集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