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 不可不知的保險瑣碎事(一)——為何保險這麼重要? > 不可不知的保險瑣碎事(一)——為何保險這麼重要?

不可不知的保險瑣碎事(一)——為何保險這麼重要?

10-08-2021

不可不知的保險瑣碎事(一)——為何保險這麼重要?

特別鳴謝:黄俊仁先生(大型國際保險公司分區總監)

假設一位病人懷疑自己患上乳癌,經家庭醫生轉介到公立醫院外科乳腺科作進一步檢查的話,以現行的系統,在醫管局內的等候時間會根據家庭醫生的描述等候個數星期至數個月不等,等候期的長短視乎有沒有進一步的造影檢查以及抽組織檢查而釐定。一般如果沒有這些檢查,單憑家庭醫生的描述,等候外科的時間會比較長,而且,首次見過外科醫生後,會再安排在公立醫院接受進一步乳房造型以及抽組織化驗,這些等候時間亦不短,確診後等待手術的時間亦可能需要數個星期,手術切除後如要轉介腫瘤科醫生作進一步跟進治療的話,等候腫瘤科專科醫生的時間大約為4-8星期,初次會面後,如需要進一步腫瘤治療的話,有機會要再等另外4-8個星期才能做正式的抗癌治療,簡單一點來說,一個嚴重的疾病有機會因為過長的等候時間而惡化,甚至影響生命。

如果想盡快處理問題,家庭醫生可直接轉介私家的外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由檢查到確診,再做手術然後再轉介到腫瘤科醫生繼而進行後續治療方案,當然可以大幅縮減等待的時間,越早接受的確的腫瘤治療,生存的機會越大。 但是用這個方案處理問題的話,治療費用會大幅增加,即使是沒有太大經濟困難的中產人士,面對這些醫療開支亦會覺得吃力,但是,隨着時間流逝感覺到腫瘤正在惡化的話,絕大部分的病人都會希望使用積蓄來處理有機會影響生命的健康問題。

由於腫瘤確實非常得人驚,絕大部分病人在等候公立醫院診症期間,都會先行到私家醫院作進一步檢查,至少如果確定不是腫瘤的話,受驚的時間可以縮短!如果在私家確診腫瘤再經私家醫生準備轉介信的話,可以大幅縮短約見腫瘤科醫生的時間,亦是自救的良方! 對於保險並不是全面的病人來說,以有限的保險保障,運用適當的策略,便可以提早確定自己的病情,提早接受治療然後在公立醫院銜接相應的治療,這個亦是現行香港大部份病人用的方案。

其實絕大部分香港人的保險保障並不全面,所以最終都要轉介到到公立醫院繼續進行抗癌治療,有保險的話,即使保險保障並不全面,可以應付部分治療黃金期的開支,然後銜接到公立醫院,間接提升存活率!

確診患上癌症後,除了檢查以及治療費用昂貴,亦要暫停工作,手停口停,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很快便會耗盡積蓄,有部分病人的想法是耗盡積蓄後才依賴公立醫院的治療,

這個某程度上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因為即使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大量抗癌藥物是自費藥物,只是在公立醫院的藥費比私家的藥費便宜,所以千萬不要耗盡積蓄才回到公立醫院繼續就診,這樣便會大失預算,建議大家及早預約公立醫院腫瘤治療服務,在公家醫院以及私家醫生之間遊走纔能省卻大量開支,才能走更長的路(有全面保險保障的病人除外)。

其實,長期入不敷支的情況下,對病人以及家人都會造成極大的經濟困擾!一方面難以長期負擔自費藥物,即使有藥物資助計劃,絕大部分的港人仍要負擔大部份的藥費。很多病人都自覺得是家庭裏的一個經濟負擔。對於病人家屬來說,如果因為經濟問題未能提供病人最理想的治療方案的話,亦會感到非常內疚。一般來說,正在接受治療的腫瘤病人可以向社署申請傷殘津貼以幫補生活,絕大部份的病人只適合申請普通的傷殘津貼,每月為港幣$1885資助,雖然高額傷殘津貼達到每月港幣$3770,但只有100%需要人照顧的病人,即是手腳都失去功能要長期臥床的情況才能適合申請高額傷殘津貼。 (請記緊,傷殘津貼只適用於正在接受治療的腫瘤病人申請,如已經康復的話,請將社會資源留給更有需要的病人!)

作為腫瘤科醫生,眼見以上種種都令病人以及家人造成精神上極大困擾,所產生的負能量絕對可以影響治療的效果,由於這些故事每一天都正在發生,希望可以藉著文章提醒各位知道保險的重要性,從而減少這些令人心酸的情況一而再再而三發生!

 

相關節目重温:

 

文:臨床腫瘤科專科 黃麗珊醫生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顧問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黄麗珊醫生

 

 

 

 

 

 

 

城中活動

2023-07-16 9:00 上午 夏日小帆船體驗 x 漁村導賞
2023-06-20 3:00 下午 安癌與飲食宜忌-專題講座
2023-06-20 10:00 上午 森林浴-身心靈療癒旅程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