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臨床腫瘤專科 > 蘇子謙醫生 > <<個個醫生講啲嘢都唔同,點算?>>

<<個個醫生講啲嘢都唔同,點算?>>

18-02-2021

<<個個醫生講啲嘢都唔同,點算?>>

呢個問題係不少病人都有嘅疑惑。

琴日有一位學生,問我關於他家人的病情。早期 乳癌病人 手術後發現並沒有淋巴轉移, 荷爾蒙受體陽性, 但是活躍度略高。外科醫生認為不需要做化療, 但病人看了腫瘤科醫生以後,卻建議做化療。令病人和家人無所適從。又害怕再做基因檢測決定是否應該做化療所花時間,耽誤了化療的療程。 這位學生非常困擾,於是問我給一些意見。

類似的情況其實在癌症病人身上經常都發生。 不少病人因為發現 每一位醫生講的事情都有點不同, 為此不少病人甚至四出尋找名醫。 部分看了幾位甚至接近十位醫生, 結果看醫生越多, 得出的意見不同越大。 結果不單解決不了問題, 而且困擾越嚟越大, 更加不知進退。

咁究竟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呢?

首先要明白其實醫學不是鐵板一塊。 很多人以為現在醫學講求循證醫學, 只要上網可以找得到 最新的第一線治療是什麼, 普通人都能夠知道什麼是最好的療法。 其實醫學並不是如此。

研究報告只是給醫生作為參考。 解讀研究報告並不是表面那麼容易。

如何解讀不同的研究報告, 和比較每種治療方法 的好與壞, 即使是 世界最top的 醫學專家每位意見都可有不同。 所以 在醫學會議 當中有時都會引起激烈的辯論。 真理越辯越明,但 大多數的情況下, 專家們都很難達到一致的共式。 乳癌和前列腺癌為例, 因為治療的方法很多, 單靠個別研究報告根本解答不了,何謂最好的治療方案。 所以 每兩年一次 全世界的醫生會舉行“ 共識會議 ”, 嘗試去尋找大家都最能夠接受的 共識。 但係即使如此 很多共識會議的報告都只能夠作為參考, 因為始終每個地方的醫生practice, 藥物供應, 經濟狀況都有不同, 所謂因地制宜。 所以治療方面都會各式各法。 很少有所謂的金標準。

另外更重要的是因人制宜, 亦即合按照病人的實際情況去考慮最佳治療方案。

早幾星期有一位年過八十的腸癌病人, 正在服用口服化療藥。 他的女兒看了一些網上資料。 一進門口便問,為何不轉用TAS102( 一種化療藥) 再加上 Avastin ( 一種抗血管增生的標靶藥)。 歐洲都已經批准使用了。。。 我看一看病人的情況, 身體頗為虛弱, 而且疾病暫時控制還可以。 副作用 都可以處理, 為何需要轉用呢? 再者雖然有一些研究證實有譬如一兩個月的 生存中位數增長,但作為臨床醫生要思考這些學術報告的結果是否 有實質臨床意義。 而且這些研究一般不會招募年過80的病人,所以研究結果是否在這位病人身上真的relevant, 本身已經好大疑問。 現在腫瘤學界的 有一個新的概念, 叫做 magnitude of clinical benefits, 即係話 要去審視呢一啲研究報告所講,當中的實際好處, 是否真的與研究artifical 環境講的那麼好呢? 歐洲腫瘤學會 審視了不少這些以往對比統計學校益的醫學研究報告, 發覺原來不少 在臨床上額外效益非常低。

簡單總結就係睇研究報告唔係咁容易, 除了要有分析技巧, 還要有臨床經驗去put into context.

我自己非常著重直接見病人, 因為可以給予非常多的臨床資訊。 有時簡單見病人幾分鐘, 已經可以快速咁做曬望聞問切,大約知道病人的活動狀況,精神情況,究竟現在做治療辛唔辛苦,瞓覺和胃口等情況。 這些看似簡單啲東西其實對於醫生的判斷非常重要。 所以我教學生所謂望聞問切, 最重要的是望診, 望一望病人一分鐘已經知道很多事。 這亦是為何對於一些朋友透過whatsapp 問我病人的情況 通常會send好多實驗室報告給我看。 單憑這些其實很難給予精準的 醫療建議。

此外她病就好似捉棋一樣。棋法有很多種, 就好似我們有不同的藥物和醫療手段, 又或者各項研究報告, 但最重要的還是掑手的功力。 起步嘅時候有啲人鍾意 炮居中, 有些人鍾意上象, 有些人鍾意出車, 甚至係上卒仔。 各有各法。 中間無論是好局和殘局都有不同的棋法。 最重要的是最後能夠將軍奪帥! 棋盤唔係硬板一塊, 更何況是複雜的醫學?

所以不同醫生講法有不同,這正是醫學的本質。

所以最後 解答,唔同醫生講唔同嘅嘢點算好。 其實佢選擇醫生時候要記住,“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更好的意思,是選擇一位自己覺得可以信任的醫生最為重要。 只要qualification 是正經的, 合適稱職的醫生已經足夠。 無須刻意周圍尋找隱世醫學, 否則很多時候耽誤時間,更加令自己無所進退。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痱滋與舌癌 | 黎逸玲醫生
舌癌的可怕之處,在於舌頭是維持生活品質其中一個重要的器官。舌頭幫助我們說話構音、咀嚼、吞嚥和感受味覺。不少病人 […]
提供另類療法是無牌行醫嗎? | 黎逸玲醫生
有美容中心負責人涉嫌勸喻三位癌症病人不要向私人醫生求診和服用化療藥,又替他們進行心靈治療、磁療法和回春療法,收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黃韻婷博士
🏃🏻個人簡介 Dr Wendy 黃韻婷博士 |香港註冊中醫師   🏅活動期望 / 心聲 忙到裙拉褲甩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馬偉傑醫生
🏃🏻個人簡介 馬偉傑醫生 |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活動期望 / 心聲 每一個落場跑的跑手,在起點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東東雲吞麵
🏃🏻個人簡介 東東雲吞麵|香港護士,淋巴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Everyone is No. 1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Ada Lo
🏃🏻個人簡介 ADA LO | 乳癌康復者、粉紅戰士癌症康復者龍舟隊隊員   🏅活動期望 / 心聲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Doris Cheung
🏃🏻個人簡介 Doris Cheung | 乳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60歲退休作出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Clark Cheung
🏃🏻個人簡介 Clark Cheung |健身教練、淋巴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作為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IRIS SHUM
🏃🏻個人簡介 IRIS SHUM(岑麗明)|展晴社主席、乳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第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Jennifer Tse
🏃🏻個人簡介: Jennifer Tse |香港不倒騎士單車隊召集人 淋巴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Josephine Tsang
🏃🏻個人簡介 Josephine Tsang  | 乳癌康復者、香港乳龍主席   🏅活動期望 / 心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Christine Fok
🏃🏻個人簡介 Christine Fok | 胰臟癌康復者 時裝店老闆   🏅活動期望 / 心聲 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