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中大醫學院兩學者榮膺「2019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 榜上唯一亞洲學府 盧煜明教授連續第四年獲選 2020年10月29日

中大醫學院兩學者榮膺「2019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 榜上唯一亞洲學府 盧煜明教授連續第四年獲選 2020年10月29日

29-10-2020

中大醫學院兩學者榮膺「2019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 榜上唯一亞洲學府 盧煜明教授連續第四年獲選

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選出「2019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Top 20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 of 2019),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江培勇教授是名單上唯一來自亞洲學府的學者,盧教授更是連續第四年獲此殊榮。

《自然生物科技》以學者在2019年獲得專利的數目、過去5年專利被引用的次數,以及其論文被引用的次數(H指數)作為指標,顯示其成功將醫學基礎研究成果有效地應用在臨床技術或藥物上,切合轉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目標。盧煜明教授和江培勇教授憑藉癌症及胎兒診斷範疇的技術獲選。

中大兩教授為榜上僅有亞洲學府學者 盧教授第四度獲選

有「無創產前檢查之父」之稱的盧煜明教授,為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及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教授於1997年加入中大,同年發表孕婦血漿內存有高濃度的胎兒DNA,其後研發了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驗方法,成功將以DNA分析為本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從科研層面應用至臨床診斷,是醫學界的重大突破,更已被全球90多個國家廣泛採用,每年惠及超過7百萬名孕婦。

憑藉無創檢測技術的基礎,盧教授及其團隊繼而開展非入侵性的癌症檢測研究。他們於2017年完成一項涉及20,000人的研究,確定透過分析血漿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DNA,有效地在尚未有病徵前及早診斷出鼻咽癌。研究團隊於隨後一年採用新一代測序技術(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進行檢測,意味著可以更有效率及更準確地進行大型的癌症檢測計劃。他們的工作為癌症檢測的DNA測序建立框架,透過血液測試就能非入侵性地找出癌症基因組中多種類型的改變。在新技術下病者有望於患病初期確診,能及早進行醫治。

同樣來自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的助理教授江培勇教授,為生物訊息學學者,精於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及統計學多個範疇,長期研究新一代測序的生物信息學數據分析及臨床應用(如無創性產前檢測和癌症檢測)。

江培勇教授在「DNA甲基化」研究的成就為他帶來是次榮譽。「DNA甲基化」是指DNA的一種生物化學變化,有助追蹤DNA分子的來源。在產前診斷方面,有助分辨該DNA分子是來自母體抑或胎兒。另一方面,「DNA甲基化」變異是癌症出現的其中一個訊號。江教授的團隊透過分析血漿內DNA的甲基化模式,成功開發出一個生物訊息平台以進行多種癌症(如肝癌和鼻咽癌)的無創早期檢測。

盧教授和江教授因上述研究成果,剛獲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評為「2019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今年位列榜首的是新鮮出爐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生物化學家Jennifer DOUDNA教授,而盧教授及江教授分別位列第四及十六。其他獲選的轉化研究學者分別來自美國和德國的著名院校如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及哈佛大學等。

加強推廣創新科技及轉化研究 更直接推動醫療進步

對於第四度獲此榮譽,盧煜明教授深感榮幸:「被《自然生物科技》期刊第四次選為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是對我和研究團隊很大的認同和鼓勵。我們深信基礎生物醫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的轉化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我們在這兩方面都付出極大的努力。有見無創產前檢測影響著全球的產前服務,而無創癌症篩查也看似指日可待,我和研究團隊都感到十分鼓舞。我們希望生物科技將會成為香港科技發展的其中一根支柱。」
江培勇教授表示:「我十分榮幸能夠被享負盛名的國際期刊選為全球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我們研究團隊在這領域的成功有賴負責實驗室研究、臨床研究和生物訊息學的同事們之無間合作。」

有關《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

《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是世界最權威及享負盛名學術期刊之一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旗下之刊物,刊載的研究文獻涵蓋基因治療、再生醫學及生物工程等多個範疇。該期刊每年會統計全球生物科技科學家在過去一年所獲得的專利及其專利在過去5年被引用的次數,並參考相關研究人員學術產量與水平的指標(H指數),排列出「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名單。

 

城中活動

2024-01-03 3:45 下午 ANIMAL FLOW
2023-12-22 10:30 上午 12月植物染工作坊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盛大開幕 標誌著香港在精準癌症治療的領域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盛大開幕 標誌著香港在精準癌症治療的領域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設有兩間設備先進的質 […]
首項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銜接服務合作啟動禮
隨著中國内地與香港正式通關,往來兩地的人次顯著上升, 大眾對跨境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亦日益殷切。保誠保險有限公司 […]
【突破膽管癌治療局限】蔣子樑醫生
膽管是人體內一個細小器官,一旦出現癌變,致命率卻是極高,過往更因缺乏相關藥物,令群醫束手無策。幸而這個劣勢,隨 […]
養和、港大醫學院及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 聯合推動本港遺傳性乳癌及卵巢癌基因突變的研究
  (2023 年 11 月 15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港大醫學 […]
兌現「5日內開始電療」承諾 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助力患者把握黃金治療期
【2023年11月10日,香港】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Hong Kong Adventist Hospital […]
醫管局指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內地醫護工作符合期望
醫管局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實施近半年,10名來自廣東省三甲醫院的醫生,分別於九龍中、九龍西及新界西醫院聯網的 […]
港大醫學院發現癌細胞間互動模式 有望為肝癌治療領域帶來新的突破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病理學系任蕙蘋教授帶領的團隊近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揭示循環小細胞 […]
在家採樣檢測 HPV 助早篩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本港常見癌症及香港女性致命癌症之一,據世衛資料,95%子宮頸癌病例由HPV引發。除了傳統HPV和柏氏 […]
乙型肝炎民間篩查見成果 梁熙籲政府資助市民篩查
民建聯衛生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梁熙早前與社區組織銀騎士,於去年10月在柴灣漁灣邨舉辦「乙型肝炎社區篩查活動」 […]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美國默沙東藥廠攜手為製藥業界創造以數據驅動的新方案
(香港,2023 年 8 月 11 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夥拍美國默沙東藥廠(默沙東)舉辦「醫 […]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成立 推動粵港澳醫療合作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昨日在香港舉行成立典禮,全國政協常委高永文榮任該會榮譽會長。協會旨在推動香港與大灣區醫療 […]
浸大發現草藥提取化合物「異甘草素」具備治療胰臟癌潛力
一項由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科學家領導的研究發現,從中草藥「甘草」提取的一種類黃酮物質「異甘草素」,可抑制胰臟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