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博客 > 林慶順教授 > 養生大師早逝

養生大師早逝

13-07-2019

養生大師早逝

7-7-2019

讀者Andy今天(2019-7-7)用臉書寄來一個網路連結,我點擊後看到兩個簡訊的截圖。它們的標題分別是「养生专家年仅59岁便去世」以及「据说在养生圈子里他算高寿」。

我自己上網搜索後,發現這是一則最近在大陸引起熱烈討論的名人死訊。

這位名人是梅墨生先生。他是中國當代十大畫家之一,也是詩人、學者、太極拳家、教授、研究員、中醫影響世界論壇副秘書長、中國武術七段、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據說他也是台灣藝術大學的客座教授。

梅先生14歲習長拳,25歲習太極拳,一生注重中醫養生,曾在各大報刊雜誌發表過許多養生經典理論文章,教育大家注意養生。但是,他卻在2019-6-14死於大腸癌,享年59。

梅先生的去世除了震驚中國畫壇、書壇之外,也因為他的“養生大師”名號而引發一股“養生無用論”的熱潮。許多網友冷嘲熱諷,紛紛表示養生無用,運動無用,忌口無用,等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傳席更發文說:「历史上著名养生专家多活40多岁…太极拳名家大多五十多岁…凡是长寿的人都不锻炼…梅墨生59岁在养生专家中算是最高寿」。(附註:陳傳席與梅墨生曾有過節,他的言論已引起同行撻伐。請看參考資料)

看到這些言論後,不禁讓我想起我發表過的三篇文章:

在2018-3-5發表的我的養生之道,我有說:「拿自己做為“養生之道”的榜樣並不恰當。畢竟,(1)每個人過去的背景和現在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適合我的養生之道,不見得適合你,(2)再怎麼會養生,我也不敢保證我就會比你更健康,長壽,或快樂」。

在2017-3-27發表的癌:為什麽是我,以及在2016-4-16發表的世紀大騙局,我有一再強調「機率」的重要性。我還特別舉例說:西方醫學會告訴你,因為你每天吸一包煙,所以你得肺癌的「機率」會比不吸煙的人高出許多。但西方醫學絕對不會跟你說,你「一定」會得肺癌。

我也有說:如果你常運動,西方醫學會告訴你,你得心臟病的「機率」會比不運動的人少許多。但西方醫學絕對不會跟你說,你「一定」不會得心臟病。

也就是說,醫學上的建議都是根據統計數據而做出來的。如果你遵循這些建議,那你生病或早死的機率就會較低,但是卻不能保證你就一定會健康長壽。

事實上,梅先生雖然鼓勵大家養生,自己卻沒有真正做到養生。他曾跟一位記者說,他常常工作到半夜,長期如此,健康亮起紅燈。另外,他又屬性情中人,在體制內因為個性獨特,常常受排擠、得罪人,經常是懷著鬱悶之氣。去年年底他便感覺腸胃不適,但卻自認養生有方,必遠離重疾,所以堅持不看醫生。直到今年初開始出現血便,他才被家人逼往醫院,但是為時已晚,被診斷出大腸癌末期。

由此可見,梅先生的早逝一是由於「癌變機率」,二是由於「工作過度」,三是由於「常懷鬱悶之氣」,四是由於「就醫過晚」。這四個因素湊在一起,很顯然就大大勝過「運動」和「養生」,才會導致梅先生的早逝。

也有網友發表意見說,如果不是「運動」和「養生」,梅先生說不定會死的更早。

唉!人生無常,世事難料,我們所能做的也只不過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參考資料:https://feng.ifeng.com/c/7nlvAwdEdQA

 

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

城中活動

2023-07-16 9:00 上午 夏日小帆船體驗 x 漁村導賞
2023-06-20 3:00 下午 安癌與飲食宜忌-專題講座
2023-06-20 10:00 上午 森林浴-身心靈療癒旅程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