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本地醫療快訊 / 癌症資訊網編輯室 > 【財爺撥款捉襟見肘】 【食衞局監管無方】 【物理治療淪為「勿理自療」】

【財爺撥款捉襟見肘】 【食衞局監管無方】 【物理治療淪為「勿理自療」】

12-03-2019
【財爺撥款捉襟見肘】
【食衞局監管無方】
【物理治療淪為「勿理自療」】
1
1
【新聞稿】公立醫院服務超負荷,醫療事故頻生,員工士氣低落,醫療部門相繼出現「逃亡潮」,肩負康復服務重任的物理治療職系也不能倖免,物理治療師流失率去年創新高,成為專職醫療部門之冠,嚴重影響醫療質素。物理治療起動強烈要求政府及醫院理管局正視專職醫療部門人手不足和工作壓力「爆煲」等問題,以免影響病人康復,及病人因復發而回流門診或重複入院。

醫管局員工壓力「爆煲」,已不是個別部門或職系的現象。過去5年,住院病人(包括日間住院)接受物理治療的人次由2013-14年度的2,540,197宗增至2017-18的3,060,709宗,累積增幅超過兩成,門診就診人次由同期的1,226,654宗增至1,405,975宗,累積增幅接近一成半。儘管醫管局有增加編制人手應付需求,但2017-18年度物理治療師的流失率高達7.6%(臨時數字),遠高於新增人手的3%(臨時數字),物理治療人手「負增長」,情況令人憂慮。

物理治療起動接獲不少任職醫管局的物理治療師同業投訴,反映部門人手嚴重短缺的惡性循環。現時醫管局內部普遍以每年每名物理治療師處理4,800人次的治療,作為增聘物理治療師的指標,較十年前約為每年3,500人次,大幅增加37%。同業為了病人利益,長年累月被逼「捱義氣」,即使犧牲用膳及上廁時間,工作仍是應接不暇,更不忍病人康復受影響。綜合同業反映士氣低落原因如下:

 

1. 人手編制不合理

醫管局長久以來以住院服務為本,主要按病床數目計算人手比例,以物理治療師編制為例,骨科病房40張病床,會提供2.5名物理治療師;復康病房40張病床,則提供3.5名物理治療師。因應新增服務,例如假日下肢骨折、關節置換手術病人、腦神經日間康復等治療需要,醫管局會額外增加物理治療師人手,但每年數以百萬人次計的門診服務卻沒有人手編制,大部份人手主要是從原已吃不消的住院服務中抽調出來,物理治療師的工作百上加斤。

2. 被迫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根據2018年下半年的數據,醫管局物理治療門診穩定新症個案最長的輪候時間約為33.3周,當中東區醫院及將軍澳醫院的輪候時間更達到45周。輪候時間冗長,除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外,更可能延誤治療,令個案由急性延至慢性痛症。為加快處理個案,病人接受物理治療的時間和次數只能不斷壓縮,這不單影響康復成效,亦增加病人因復發而回流門診或再入院的可能。病人康復所需的物理治療淪為「勿理自療」,令同工感到意興闌珊。

3. 薪酬制度不合理

現時新入職物理治療師的起薪點仍以高級文憑資歷(第14點)計算,與學士學位資歷(第16點)相差兩個薪級點,進一步拉寬與市場的差距。加上醫管局於1999年後將原有按薪金比例計算的津貼改為固定津貼,即使薪級點續年增加,整體薪酬仍低於1999年前的待遇,同工不同酬,嚴重影響同工士氣。根據2017-18年的數據,醫管局有51名擁有少於10年年資的物理治療師離職,較2015-16年的27人增加89%,醫管局未能有效挽留年青物理治療師,長遠而言,令人擔心會青黃不接。

就新年度《財政預算案》提供超過7億元經常撥款,部份將用作增加專職醫療人員職位,以改善晉升前景,我們歡迎政府增撥資源,但對於減低前線物理治療師巨大的工作壓力仍是杯水車薪,對紓緩流失率更是作用有限。面對病房爆滿,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冗長,前線醫護人員士氣低落,政府一廂情願以為向醫管局增加撥款便可以改善現有醫療困局只是「鴕鳥政策」,而負責制訂醫療政策及身兼醫管局成員的食衞局更是責無旁貸。

除了增加人手外,醫管局積極挽留人手更是刻不容緩。正如醫管局物理治療師的流失率高達7.6%,但衞生署和社會福利署物理治療師的流失率卻為「零」,值得深思和反省。面對同業士氣低落及流失率嚴重,我們要求:

1. 改革現有編制,逐步為物理治療門診服務配置人手,以及制訂客觀的人手指標,增聘足夠物理治療師,提升整體醫療質素和員工士氣。政府亦需在撥款和培訓上作出配合,應付人口老化及新增人口的醫療需要。

2. 薪酬制度學位化
物理治療專業課程早已學位化,不少物理治療師已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醫管局應將物理治療師的起薪點提升至學位水平,並為已入職的員工補償有關的差額,以示對專業資歷的認同及尊重。

3. 推動公私營協作計劃
香港現時約有3,000名註冊物理治療師,其中37.8%任職醫管局,19.3%及37.7%分別於受資助及私營機構執業。醫管局如短期內無法增聘足夠物理治療師及縮短輪候時間,政府應考慮重新分配資源,推動物理治療公私營協作計劃,以便更有效地善用社會資源,應對市民的殷切需求,並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荷。我們建議將現行門診的半緊急及慢性個案病人,納入物理治療公私營協作計劃,讓醫管局可集中資源照顧緊急及住院個案。

 

文章來自: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物理治療起動 Physio Action 貼文照片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