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專科診所 > 香港综合腫瘤中心 > 肺癌治療歷經轉變 藥物儀器大躍進 為患者帶來生存曙光

肺癌治療歷經轉變 藥物儀器大躍進 為患者帶來生存曙光

28-02-2019

肺癌治療歷經轉變 藥物儀器大躍進 為患者帶來生存曙光

2019-02-26

 

以往肺癌缺乏治療方案,對於確診晚期肺癌病人而言,倘若化療失效便幾近等於生命進入倒數。「現時一些肺癌病人因為長期覆診,當中已有一些成為交心好友,與之相比,過往肺癌病人多於覆診數次後便已經與世長辭。」行醫多年,對於臨牀腫瘤科專科蔡添成醫生來說,生離死別早已是等閒事。不過,習慣並不等於麻木。每當蔡醫生提及腫瘤領域過去多年的演變如何為更多癌症患者帶來生存曙光,他總流露出雀躍和希望的眼神。

過去二十年飛速發展 肺癌再非不治之症

蔡醫生指,過去治療肺癌相當制式化,大致只根據小細胞癌(SCLC)或非小細胞癌(NSCLC)的分類來決定治療方案。「之後除了有第二代化療藥如紫杉醇(paclitaxel)、長春瑞濱(vinorelbine)外,醫學界亦發現非小細胞癌內的不同性質,及至十多年前發現標靶藥對EGFR 受體陽性的病人特別有效,可謂是癌症治療的一大突破。」除EGFR外,醫學界更相繼發現ALK、ROS1、HER2等靶點,並研發對應的標靶藥物。現在「個人化治療」成大趨勢,醫生會找出不同腫瘤基因突變作針對性治療。

 

利用精準治療的治病模式,按照患者的癌細胞特質及其基因組合而施用個人化的癌症治療,達到更理想的控病效果。

 

要數有關個人化治療的最深刻個案,蔡醫生不得不提五年前一名確診ALK肺癌、約30歲的女性患者。由於當時第一代ALK標靶藥還未推出市面,且患者不符合參與臨床試驗的資格,故只能接受化療。化療藥物在一年半後漸漸失效,她便轉為服用剛推出的第一代ALK標靶藥。惜一年後藥物失效,癌腫瘤擴散至腦部,幸而剛好遇上第二代ALK標靶藥的臨床研究,省下了高達一個月六萬元的藥費。不過,癌細胞於一年後再擴散至骨,患者其後服用更有效控制擴散的第三代標靶藥,病情至今仍然控制得宜。從確診到現在,患者患病已五年有多,期間仍能不時往外地旅遊。蔡醫生感嘆:「幸好現在的藥物發展逢勃,她才能保持不錯的生活質素。若然她早幾年確診,恐怕難以活到今時今日。」

紓緩藥物推陳出新 化療再不難熬

回看過去的癌症治療方案,化療可謂最為人熟悉,不過不少患者聞化療色變,每當提起化療便會聯想到辛苦、脫髮、嘔吐。蔡醫生直言,不同的化療藥物對於每個患者的反應也不盡相同,而且隨著藥物推陳出新,就連不少紓緩藥物的藥效也得以提升,大大減少化療副作用:「不少患者反映化療會導致他們胃口差、噁心,但其實新一代止嘔藥已經能夠有效紓緩這些副作用。」蔡醫生解釋現時化療的副作用已大幅減低,患者毋須視之為洪水猛獸。

除了藥物以外,治療癌症還有一些新概念,例如跨專科治療。「以往在癌症治療中,不同專科都專責自己的範疇,例如内科醫生看診後認爲不適合手術,會轉介腫瘤科,而腫瘤科若看診後認爲手術可行,又會將個案再轉介往外科,期間不免浪費患者寶貴的治療時間。」除著跨專科治療的概念興起,現時不同專科的醫生可就病人情況一起商議最有效的治療方案,除了節省病人的時間和精力,更可以確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全面和最個性化的治療建議。

 

隨著藥物發展迅速,現時用作治療的藥物注射過程快捷,一些免疫治療吊針最快30分鐘完成,病人可以於日間腫瘤中心接受治療,免卻住院的不便。

電療技術大躍進 提高早期肺癌治療效益

電療同樣是肺癌治療的重要一環。不論過去現在,治療早期肺癌以手術為主,若患者年紀大、心肺功能不佳,不適宜接受手術,醫生便會考慮運用電療,以高強度射線殺死癌細胞。蔡醫生憶述初入行時,電療儀器只是二維(2D)平面設計,容易影響腫瘤附近的正常細胞。其後電療發展至三維(3D)立體放射,再到後來發展至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可順應腫瘤形狀調控射線,能更精準的針對腫瘤。近年立體定向電療(SBRT)亦嶄露頭角,特點是可高度集中向腫瘤釋放更高劑量的射線,減少對周邊的副作用。放射範圍達致前所未有的精準,令SBRT控制腫瘤的機率大大提升,這對於不適宜進行手術的早期肺癌病人無疑是更佳的治療選擇。

 

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TomoTherapy)能透過先進的影像導航技術監測腫瘤位置,處理各種形狀不一、大小相異及不同部位的腫瘤。

免疫療法崛起 延長病人存活期

近年,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可算是癌症治療的新曙光。目前為止,免疫治療主要用於沒有特定基因變異的晚期癌症患者,或已經接受一線化療及標靶治療但無效的患者。免疫治療的特點在於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效力較持久,副作用也相對其他治療方案較少。不過,現時免疫治療並非每位患者或每種癌症皆適合,目前科學家仍在積極研究不同免疫治療的方案。

由於免疫治療的效用因人而異,且藥費相對昂貴,蔡醫生補充,患者可先考慮進行PDL-1蛋白測試,檢測癌細胞有沒有PD-L1配體,避免浪費金錢和時間在不合適的治療方案上。

腫瘤科專精之廣 入行廿載仍頻密進修

到底免疫治療之後還會否有更創新的治療方案,實是未知之數,不過癌症治療領域於近十數年取得驕人成就,卻是不爭的事實。要知道癌症藥物發展一日千里,電療的科技也一直推陳出新,癌症治療的複雜程度亦相繼大大提升。蔡醫生笑言:「沒有想過入行多年還需要頻密進修,因為癌症治療發展實在太快了。」問及蔡醫生為何最初選擇臨床腫瘤科,他坦言:「在那個年代,內科、外科、眼科等屬於較熱門的科目,而臨床腫瘤由於治療方案有限,加上當時醫學生較少接觸這學科,所以臨床腫瘤科確實比較冷門。」蔡醫生卻偏向虎山行,畢業後先接觸麻醉科,後來因對臨床腫瘤科產生興趣,再於機緣巧合下成為臨床腫瘤科醫生。時光荏苒,轉眼間蔡醫生已經行醫數十載,訪問尾聲,他凝視著枱頭上擺放的病人感謝卡,未幾便再度埋首工作,路漫漫其修遠兮,癌症治療的道路依然任重道遠。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城中活動

2024-04-17 10:30 上午 禪繞延伸藝術~塗鴉藝術
2024-04-15 10:30 上午 2024瑜珈體驗班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
鄰里攜手、扶弱同行
感激 Agape Garden 膳心小館在網上呼籲及李小姐 Phoebe 致電向我們轉述一位70歲癌症長者求助 […]
癌症患者可以運動嗎?那種運動比較適合?
根據過去研究,運動可有效增進免疫能力,亦可改善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例如疲倦,減少憂鬱及焦慮的情緒,給予癌症患者正面 […]
婚禮風琴師(上)
教堂座落於市區,門前卻有濃濃樹蔭和幾段石階,彷彿經過時可以把世俗纏累都先卸下。建築物是尖頂的小屋,推開沉甸甸的 […]
婚禮風琴師(下)
除了上文提及在婚禮當風琴師可能出的岔子,一個更大的挑戰是應朋友邀請,「外賣」到別的教堂彈奏。彈鋼琴倒不要緊,因 […]
當專科醫生成為專欄作者
當醫生又當作者的前輩後輩大有人在:他們有風趣幽默的,有學識淵博的,談的包括醫療專題不在話下,更有親子、武俠、科 […]
ESMO 亞洲大會 2023 – 與 EBV 相關的鼻咽癌治療新發展
研究專家正在尋找新的與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相關的鼻咽癌治療方案, […]
ESMO 亞洲大會 2023 – 個人化乳癌治療的進展
ESMO 亞洲大會 2023 – 個人化乳癌治療的進展 在 2023 年的 ESMO 亞洲大會上,專家分享了在 […]
《病人的私隱權利》(二)
德國是世界上對保護病人私隱最嚴謹的國家,然而這個堅持卻曾經帶來災難。2015年3月24日,德國之翼(Germa […]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4】 醫患陪你跑- 透過運動體會到生命的美好|Dr. Kenny Ng
Dr. Kenny Ng 吳劍邦醫生 內科腫瘤科專科 🔗 捐款支持:bit.ly/schkm-dr-ken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