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先生(左)在曾太(右)陪同下敲鐘,有如一支「強心針」為餘下治療繼續努力。
何家達攝 (蘋果日報)
「噹噹噹噹……」瑪麗醫院K6N日間化療中心上周五又再傳來鐘聲,完成55次化療、仍在治療中的肝癌病人曾先生,獲安排提前敲鐘,有如一支「強心針」般,鼓勵他繼續接受療程。該院臨床腫瘤科部門運作經理黎潔愉表示,去年中心推出「鐘於完成」計劃,讓完成化療病人步出中心前,戴上畢業帽敲鐘;上周起新增「強心針」安排,讓氣餒病人提早體驗敲鐘,並接受醫護支持及鼓勵。
化療為大部份癌症病人必經的治療過程,但化療辛苦,副作用包括掉頭髮、發燒及痾嘔,嚴重時更要入院治療。黎指,為慶祝病人完成療程,健健康康走出化療中心,去年起在中心一角裝上遙鈴,並有畢業帽及相框裝飾提供,讓病人在家人及醫護見證下,舉行一個小小畢業禮,一同拍照留念。每次有鐘聲響起,亦希望能鼓勵其他病友積極治療,過去一年已有約70人成功敲鐘。
不過,黎稱,一名化療10年的乳癌病人,聽到鐘聲時卻沮喪地認為自己永遠不能畢業,故推出優化計劃,為治療中氣餒病人安排敲鐘,希望可以激勵意志。約60歲、患肝癌的曾先生是「強心針」計劃的首位病人,「好激動!」上周五訪問前毫無預料下獲安排敲鐘的他,三年前發現腳有肝癌細胞,並已走勻全身,曾經治療無望,後來到中心化療有好轉,但最近卻因人工髖關節使用過度,出現腳痛令他氣餒。
曾太指,當初知道丈夫患病哭5分鐘過後即重新上路,立遺囑、處理公司事務後,在丈夫病情最差時每天都安排活動,「日日去一個新景點,如果上天安排佢離開,都希望係好心情咁離開」,到現時夫妻倆仍會在化療期間去旅行,「每兩個星期要化療,中間就爭取時間去」,為的只想好好享受時間。她說,已準備好A4大的感謝卡,希望丈夫健康離開中心那天送出。
40多歲的欣欣則已完成乳癌化療,早已敲鐘離開中心。回想治療過程她最感謝三名子女的照顧,二仔Ricko那時剛大學畢業,特地不搵工全力照顧她,15歲細女Meiko則經常被她指點去買食物,「化療無胃口,但內心突然想食乾炒牛河,就會叫阿女落街買,但食兩啖又唔想食」。Meiko更非常勇敢幫媽媽打白血球針,她說:「驚㗎,手震,但無人幫到佢打,我都要打」。經歷大病,欣欣指現時更珍惜身邊人,會好好愛錫他們。
黎潔愉表示,中心內的遙鈴是她在韓國旅行時購買。何家達攝
黎潔愉(左)將完成55次化療的證書頒給曾先生(中)。何家達攝
「鐘於完成」計劃新加入「強心針」儀式,曾先生(右二)為首名獲選病人。何家達攝
欣欣(右二)為乳癌康復者,早已敲過鐘的她,最感謝子女在患病期間的照顧。何家達攝
中心註冊護士李樂生特別準備畢業帽、道具相框,讓病人與家人拍照留念。何家達攝
欣欣(右三)、欣欣女兒Meiko(右二)、兒子Hayco(左三)與化療中心護士合照。何家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