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基本篇-基因檢測大潮流—你要追隨嗎?

基本篇-基因檢測大潮流—你要追隨嗎?

18-05-2018

基因檢測大潮流—你要追隨嗎?

黃曉恩醫生 基本篇 發表留言 五月 18, 2018 0 分

早前我接受媒體訪問,介紹癌症全面基因體檢測,引起不少迴響和諮詢,幾乎人人都有以下兩個問題:

 

我(跟幾個朋友)可以去做這檢測嗎?

別誤會,這檢測正確讀法是癌症(cancer)全面(comprehensive)基因體(genomic)檢測(profiling),而非癌症/全面/基因/體檢(health check)。

它只供已確診癌症(尤其轉移性考慮個人化治療)的病友使用,同時檢測出三百幾個與癌症有關的基因,並整體性腫瘤突變負荷及微衛星不穩定性,以助選擇合適標靶及免疫治療藥物;並非供健康人仕作癌症篩查或預測用途。當然市場上有生物科技公司聲稱能在普羅大眾有此效能,又或測試所謂天賦基因預測孩子的性格潛能,科學理據薄弱,見另文詳述。

 

在哪裡可以做?

任何基因檢測,無論是否與癌症有關的範疇,都必須由有經驗的醫生或遺傳學家轉介及跟進:在測試前解釋測試是否適合及有機會引致的問題,如對投保及家人的影響,測試後因應個別臨床情況解讀報告。絕不建議自行前往化驗所進行檢測,更何況檢測公司質素參差。花費還不算,錯誤解讀及運用檢測結果可大可小,影響深遠。

 

下回會為大家簡述現時基因檢測的各類應用範疇,並它們是否有實際助益。

早前媒體報導:

https://www.am730.com.hk/news/健康/捕癌新法-驗多種基因突變助制訂治療方案-126297

http://s.nextmedia.com/apple/a.php?i=20180515&sec_id=4104&s=0&a=20391056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80515/bkn-20180515063034480-0515_00822_001.html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
人生課題(一)至親與晚期病人的溝通技巧
與病人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至親可能會不知道如何與病人好好一起走過這段路程。但同時知道至親都很希望最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