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測試能提早8年診斷食道癌

測試能提早8年診斷食道癌

15-01-2018

測試能提早8年診斷食道癌

 

新聞稿                             

2017116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NCRI)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在利物普舉行癌症研討會上,發表新基因測試研究,有助病患在高危病症出現徵兆前,能提前8年診斷食道癌。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 Sarah Killcoyne Eleanor Gregson仔細檢查有巴雷斯特食道症(Barrett's oesophagus )人的組織樣本正常食道狀況發展成癌症的人約有5%。他們回顧地辨認94%預測成癌的基因標記的人,其實早在徵兆出現前,研究人員已在多年前的樣本裡發現那些斑點標記。

 

 

從內視鏡檢查途徑,抽取患有超過15年巴雷斯特食道症的病人作為研究樣本。及後,研究人員分別選用45名帶有早期食道癌徵兆和45名正常人進行測試,比較他們的基因標記以作更進一步的研究。

 

 

這裏沒有驗測說明,它能精準無誤地預測少數患有巴雷斯特食道症的人,將會轉變為食道癌。差不多所有癌變前的人需要每隔數年用內窺鏡檢測。

 

 

然而這項新測試帶有高危基因模式,它能緊密監控早期徵兆轉成癌症,有助及早醫治和有望治療成功,這亦適用於大部份處於低風險,發展成食道癌的人,他們可減少用內窺鏡檢測癌症 。 

 

 

劍橋大學MRC癌症部的首席研究員Rebecca Fitzgerald博士說︰「許多患有食道癌的人在醫治時已出現擴散情況,難於治療。這些新標記測試以作衡常檢查,有助確認高危食道癌的潛在病患。下一步測試方法是臨床檢測,看看我們的檢測方法能否創先幫助治療食道癌,令到治療成功在望。」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NCRI)的臨床研究長Matt Seymour博士說︰「食道癌的生存者仍然很低。當治療成功有望時,卻因早期診斷而面對很大挑戰。研究結果如此,不但表示我們能預先辨認出早期徵兆,還可以披露多些那癌症的訊息。它能夠協助預測誰人將成為癌症病患,並可利用基因標記而得到新治療方法的啟示。」

 

  

由醫療研究局(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贊助是項研究,還得到國際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 NIHR)的劍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Cambridge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re)和實驗癌症醫療中心( the Experimental Cancer Medicine Centre)支持劍橋人民研究組織銀行(the Cambridge Human Research Tissue Bank) 提供這研究的基礎設施支援。

 

 

 

 

 

資料來源︰英國癌症研究 (cancer research UK)
http://www.cancerresearchuk.org/

 

轉載標示:如轉載時請標明文章出處 癌症資訊網 ,並將文章連結提供給讀者。

 


本網站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翻譯和轉載中文版內容。「她」聯合英國過百個慈善機構、許多醫護界和科學專家等集中癌症範疇研究,內容涉及先進醫療科技、資訊、癌症新趨向與標靶藥物等,期望找出腫瘤病源和醫治方法,除了能及早醫治外,還有助增加癌症病人存活率。
https://www.cancerresearchuk.org/

 

城中活動

2023-07-16 9:00 上午 夏日小帆船體驗 x 漁村導賞
2023-06-20 3:00 下午 安癌與飲食宜忌-專題講座
2023-06-20 10:00 上午 森林浴-身心靈療癒旅程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