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納米生物科技系列】「木馬」藥物 潛入屠癌

【納米生物科技系列】「木馬」藥物 潛入屠癌

13-12-2017
【納米生物科技系列】「木馬」藥物 潛入屠癌
 
 
李泉及其團隊研究出納米載藥系統,更有效殺死病變細胞。 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
 
 
 

李泉為藥物製「外殼」騙癌細胞 直達內部持續放藥

理想的藥物可有效地被細胞吸收、持續釋放,達至最大療效,惟大部分傳統藥物均難以做到這點。隨納米科技的發展,具備不同特性的納米粒子或有機會突破局限,可望真正達至「藥到病除」。專研物料納米結構的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李泉及其團隊研發了嶄新的納米載藥系統,可將藥物「藏」在粒子內,如「特洛伊木馬」一樣,越過病變細胞的防禦,悄悄地進入其中,才將藥物慢慢釋放,避免觸發抗藥性反應,更有效殺死病變細胞。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納米技術應用層面廣泛,於生物醫藥領域尤其能帶來新啟示。李泉表示,如何配合病情發揮藥效,是傳統藥物的一大挑戰,她與研究團隊花七八年時間手研究以二氧化硅(SiO2)納米粒子載藥,並採用嶄新方式將一種或多種藥物分子集中藏於粒子的中心,由二氧化硅的「殼」包圍,讓藥物可按需要持續並適時釋放,以延長藥效(見另稿)。

 

 

確保能安全排出

雖然二氧化硅是一種生物相容性較佳的化合物,但李泉強調,有關納米粒子進入人體並發揮藥效後,還必須要讓其安全排出,不能在體內累積,否則有機會在多年後引發病變,所以團隊特別於納米粒子的大小及結構花心思。

 

她解釋,若二氧化硅粒子小於5納米便會快速經小便排出,而若大於20納米便不能通過腎排走,團隊遂研究了20納米至100納米大小的粒子,「一開始使用較大的粒子,然後令它變小就可以解決。」

 

因此,其研究的粒子藥囊,進入身體初時會較大,不會馬上被腎濾走而留在體內發揮效用,當粒子慢慢「爆放」,內部的藥物分子逐漸被人體吸收,剩下的二氧化硅外殼,因結構變得不穩定而碎裂,人體便可順利排走這些無害且很小的碎片。

 

 

越過防衛注藥物

納米粒子的另一神奇之處是可將藥物「藏」起來對付病變細胞。李泉表示,病變細胞如癌細胞是很聰明的,當它們發現藥物進入人體對其進行攻擊時,會啟動防禦反應,而若增加藥物劑量提升「攻擊力」時,則會影響正常細胞,損害身體。

 

反觀使用其納米粒子,藥物是「藏」二氧化硅外殼之內,令癌細胞難以察覺,納米粒子亦可以胞吞 (endocytosis)的方式進入細胞,然後停留在有膜結構的小泡內,並逐漸釋放藥物,就如「特洛伊木馬」一樣越過防衛,悄悄地在癌細胞內注入藥物將其殺死。她又提到,納米粒子中亦可同時放置不同藥物,這種一次過給藥的方法對癌症更為有效。

 

現時研究已進入老鼠體內進行測試,她指實驗注射了載藥的納米粒子進入患癌的老鼠體內,並觀察進入腫瘤及釋出藥物的情況,同時記錄老鼠體重變化、腫瘤的大小等。結果發現,四星期後老鼠的腫瘤由0.5克縮細至0.02克,說明了納米粒子的效用。

 

不過李泉坦言,要讓納米粒子成功辨別癌細胞,達至標靶效果並不容易,「雖然癌細胞及正常細胞亦有分別之處,例如癌細胞偏酸,表面有蛋白質,這是正常細胞無的,但分別太細微了,不容易分辨。」

 

以往較傳統的方法就是令載藥粒子抓住癌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但她指納米粒子進入人體後,「血液是流動的,你要它們百分百抓對癌細胞是有難度的。」因此研究團隊希望採用其他創新方式,確保「配對」準確,現正摸索方向。

​​

 

文章來自: 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17/12/12/ED1712120001.htm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2023年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 創建疫後新世代醫療:持續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匯聚
2023年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 主題演講 2023 年 5 月 16 日 創建疫後 […]
SANTRO-CAHON-CSTRO 「新冠流行期間癌症患者的治療考慮」互動研討會完美落幕
周伯儒,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四年級醫學生 Chi Lin, 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 Feng-Ming (S […]
「人類乳頭瘤病毒 (HPV) DNA檢測與子宮頸細胞檢驗 (液基薄層柏氏抹片)的合併檢測」(合併檢測) 服務
家計會推出包括HPV DNA檢測的合併檢測 能於較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並減癌症風險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家 […]
中大研究發現乙肝康復者的嚴重肝病併發症風險會隨時間下降 唯仍須注意患肝癌風險 建議接受長期肝癌監測
本港約54萬人患有乙型肝炎,部分人可經藥物或自身痊癒,達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清除」,成為「乙肝康復者」。香港中 […]
中大研究發現乙肝康復者的嚴重肝病併發症風險會隨時間下降 唯仍須注意患肝癌風險 建議接受長期肝癌監測
本港約54萬人患有乙型肝炎,部分人可經藥物或自身痊癒,達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清除」,成為「乙肝康復者」。香港中 […]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調查研究結果發布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團隊籲加強支援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13日】 香 […]
港大生物學家揭示防止DNA受損機制 加深對癌症形成的理解
不當的細胞分裂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維持細胞分裂穩定的機制。最近,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 […]
城大發現促使癌細胞擴散的蛋白質 望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治療靶點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賴氨酸羥化酶1」(LH1)的蛋白質,是促使肝細胞癌和胰臟導管腺癌的 […]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 […]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 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疫情期間,不少病人進出醫療場所接受化療都少不免擔心受到 […]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間皮瘤(Mesothelioma)由於治癒率較其他癌症低,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僅有8%,醫學界一直努力尋求間皮 […]
港大化學生物學家拆解一類「組蛋白修飾」 為開發相關抗癌新藥帶來曙光
由香港大學(港大)化學系李祥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與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及港大生物醫學學院黃永瀚博士和鮑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