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納米生物科技系列】「木馬」藥物 潛入屠癌

【納米生物科技系列】「木馬」藥物 潛入屠癌

13-12-2017
【納米生物科技系列】「木馬」藥物 潛入屠癌
 
 
李泉及其團隊研究出納米載藥系統,更有效殺死病變細胞。 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
 
 
 

李泉為藥物製「外殼」騙癌細胞 直達內部持續放藥

理想的藥物可有效地被細胞吸收、持續釋放,達至最大療效,惟大部分傳統藥物均難以做到這點。隨納米科技的發展,具備不同特性的納米粒子或有機會突破局限,可望真正達至「藥到病除」。專研物料納米結構的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李泉及其團隊研發了嶄新的納米載藥系統,可將藥物「藏」在粒子內,如「特洛伊木馬」一樣,越過病變細胞的防禦,悄悄地進入其中,才將藥物慢慢釋放,避免觸發抗藥性反應,更有效殺死病變細胞。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納米技術應用層面廣泛,於生物醫藥領域尤其能帶來新啟示。李泉表示,如何配合病情發揮藥效,是傳統藥物的一大挑戰,她與研究團隊花七八年時間手研究以二氧化硅(SiO2)納米粒子載藥,並採用嶄新方式將一種或多種藥物分子集中藏於粒子的中心,由二氧化硅的「殼」包圍,讓藥物可按需要持續並適時釋放,以延長藥效(見另稿)。

 

 

確保能安全排出

雖然二氧化硅是一種生物相容性較佳的化合物,但李泉強調,有關納米粒子進入人體並發揮藥效後,還必須要讓其安全排出,不能在體內累積,否則有機會在多年後引發病變,所以團隊特別於納米粒子的大小及結構花心思。

 

她解釋,若二氧化硅粒子小於5納米便會快速經小便排出,而若大於20納米便不能通過腎排走,團隊遂研究了20納米至100納米大小的粒子,「一開始使用較大的粒子,然後令它變小就可以解決。」

 

因此,其研究的粒子藥囊,進入身體初時會較大,不會馬上被腎濾走而留在體內發揮效用,當粒子慢慢「爆放」,內部的藥物分子逐漸被人體吸收,剩下的二氧化硅外殼,因結構變得不穩定而碎裂,人體便可順利排走這些無害且很小的碎片。

 

 

越過防衛注藥物

納米粒子的另一神奇之處是可將藥物「藏」起來對付病變細胞。李泉表示,病變細胞如癌細胞是很聰明的,當它們發現藥物進入人體對其進行攻擊時,會啟動防禦反應,而若增加藥物劑量提升「攻擊力」時,則會影響正常細胞,損害身體。

 

反觀使用其納米粒子,藥物是「藏」二氧化硅外殼之內,令癌細胞難以察覺,納米粒子亦可以胞吞 (endocytosis)的方式進入細胞,然後停留在有膜結構的小泡內,並逐漸釋放藥物,就如「特洛伊木馬」一樣越過防衛,悄悄地在癌細胞內注入藥物將其殺死。她又提到,納米粒子中亦可同時放置不同藥物,這種一次過給藥的方法對癌症更為有效。

 

現時研究已進入老鼠體內進行測試,她指實驗注射了載藥的納米粒子進入患癌的老鼠體內,並觀察進入腫瘤及釋出藥物的情況,同時記錄老鼠體重變化、腫瘤的大小等。結果發現,四星期後老鼠的腫瘤由0.5克縮細至0.02克,說明了納米粒子的效用。

 

不過李泉坦言,要讓納米粒子成功辨別癌細胞,達至標靶效果並不容易,「雖然癌細胞及正常細胞亦有分別之處,例如癌細胞偏酸,表面有蛋白質,這是正常細胞無的,但分別太細微了,不容易分辨。」

 

以往較傳統的方法就是令載藥粒子抓住癌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但她指納米粒子進入人體後,「血液是流動的,你要它們百分百抓對癌細胞是有難度的。」因此研究團隊希望採用其他創新方式,確保「配對」準確,現正摸索方向。

​​

 

文章來自: 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17/12/12/ED1712120001.htm

 

城中活動

2024-01-10 11:45 上午 M+博物館免費藏品導賞遊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AXA安盛與聯合醫務宣佈策略合作
首次引入中國內地診所門診服務 滿足居住及往返內地港人的醫療需要 為大灣區客戶提供便利優質的跨境醫療服務 AXA […]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為養和質子治療中心開幕儀式主禮
(2023 年 12 月 2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今天舉行養和質子治療中心開幕典禮,標誌著全港首個質 […]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盛大開幕 標誌著香港在精準癌症治療的領域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盛大開幕 標誌著香港在精準癌症治療的領域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2023年12月2 日, 香港)養 […]
首項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銜接服務合作啟動禮
隨著中國内地與香港正式通關,往來兩地的人次顯著上升, 大眾對跨境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亦日益殷切。保誠保險有限公司 […]
【突破膽管癌治療局限】蔣子樑醫生
膽管是人體內一個細小器官,一旦出現癌變,致命率卻是極高,過往更因缺乏相關藥物,令群醫束手無策。幸而這個劣勢,隨 […]
養和、港大醫學院及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 聯合推動本港遺傳性乳癌及卵巢癌基因突變的研究
  (2023 年 11 月 15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港大醫學 […]
兌現「5日內開始電療」承諾 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助力患者把握黃金治療期
【2023年11月10日,香港】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Hong Kong Adventist Hospital […]
醫管局指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內地醫護工作符合期望
醫管局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實施近半年,10名來自廣東省三甲醫院的醫生,分別於九龍中、九龍西及新界西醫院聯網的 […]
港大醫學院發現癌細胞間互動模式 有望為肝癌治療領域帶來新的突破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病理學系任蕙蘋教授帶領的團隊近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揭示循環小細胞 […]
在家採樣檢測 HPV 助早篩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本港常見癌症及香港女性致命癌症之一,據世衛資料,95%子宮頸癌病例由HPV引發。除了傳統HPV和柏氏 […]
乙型肝炎民間篩查見成果 梁熙籲政府資助市民篩查
民建聯衛生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梁熙早前與社區組織銀騎士,於去年10月在柴灣漁灣邨舉辦「乙型肝炎社區篩查活動」 […]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美國默沙東藥廠攜手為製藥業界創造以數據驅動的新方案
(香港,2023 年 8 月 11 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夥拍美國默沙東藥廠(默沙東)舉辦「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