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排解
我們有一群專業的醫護人員及相關朋友,隨時解答大家的疑難,立即提交疑問!
會員註冊
成為會員,可以第一時間接收由病患者和照顧者角度出發的資訊,立即行動!
或許你會想看
現時香港約有五十六萬人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帶菌者,他們大多沒有明顯病徵,但若不定期檢查和及早治療,當中約四分之一的乙肝帶菌者個案有機會惡化為肝硬化甚至肝癌。香港每年有超過1,500人死於肝癌,約八成患者均與乙肝病毒有關。香港大學(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分析了在1999至2012年十四年間,所有曾於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接受乙肝治療的病人數據,分析乙肝抗病毒治療對香港肝癌病發率的影響,以及乙肝抗病毒治療對本地不同年齡群組的療效,發現乙肝抗病毒治療可減少肝癌病發率,且在不同年齡群組有不同的成效。
乙型肝炎及肝癌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主要透過血液或體液,如輸入受到感染的血液、共用針筒注射及性接觸等而傳染,潛服期由45天至160天不等。一旦未及時發現,會演變成慢性帶菌者,由於帶菌者一般沒有明顯病徵,直至患者出現面黃、腳腫、肚脹、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時,才發現已惡化為肝硬化及肝癌。在香港,約有百分之八的人口是乙肝病毒帶菌者。
而肝癌患者中,約八成為乙肝病毒帶菌者。肝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四位。在男性中,肝癌的致死率位列第二,在女性中位列第四。在2014年,香港死於肝癌的人數有1,585人。
一般來說,如乙肝病毒帶菌者的病毒水平活躍量較低,可透過定期檢查監控病情。如病毒水平活躍量高、肝酵素明顯上升,醫生會考慮處方乙肝抗病毒治療。
研究方法
港大的研究團隊從醫院管理局取得1999至2012年近14年間所有在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治療乙肝的數據,並用統計學方法分析乙肝抗病毒治療對肝癌發生(1990至2012年)的影響。研究團隊不僅分析了乙肝抗病毒治療帶來的整體效果,同時也針對不同年齡群組分析了乙肝抗病毒治療的成效。
研究結果
根據醫管局1999至2012年的乙肝治療數據,港大研究團隊發現乙肝的抗病毒治療能夠降低肝癌的總體發病率,而且療效在55至64歲的年齡層中最明顯。在55至64歲的男性中,接受乙肝抗病毒治療的乙肝病毒帶菌者,肝癌發病率減少達百分之24;在55至64歲的女性中,肝癌發病率亦減少達百分之8.5。港大研究團隊分析,該結果可能與此年齡層的患者治療處方率較高和定期到門診覆診有關。
此外,港大的研究團隊也發現抗病毒治療阻止肝癌發生的作用,在年齡大於65歲的患者中明顯減弱,這可能跟長者獲藥物處方率以及門診覆診率較低有關。
研究的重要性及建議
港大的研究是香港首個分析乙肝抗病毒治療與肝癌關係的研究。研究結果進一步確認乙肝抗病毒治療可以降低肝癌的發病率。因此,港大建議乙肝病毒帶菌者應該接受長期的覆診,如有必要,應及時接受抗病毒治療。
鑒於長者群中較低的治療處方率和門診覆診率,港大建議應加強對感染乙肝的長者的社區醫療服務,從而進一步降低香港肝癌的發病率。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基金教授(內科)袁孟峰教授指出:「港大的研究確認了乙肝抗病毒治療能減少肝癌的發生,透過加強社區醫療服務,香港將可更好地控制肝癌的發病率。」
研究團隊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基金教授(內科)袁孟峰教授和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司徒偉基醫生多年來一直從事乙型肝炎病毒和肝臟相關的研究。他們目前正在開展多項觀察性和介入性研究計劃,這些研究成果將會為香港社區醫療服務提供更多的指導意見,及促進香港社區醫療服務的發展。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基金教授(內科)袁孟峰教授指出,港大研究團隊發現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能夠降低肝癌的總體發病率,而且療效在55至64歲的年齡層中最明顯。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司徒偉基醫生建議加強對感染乙肝的長者的社區醫療服務,並呼籲慢性乙肝病毒帶菌者應接受長期的覆診,以進一步降低香港肝癌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