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旨在提升社會各界對婦科癌症的認知及關注,更期望為香港防癌會及港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的婦科癌症服務籌募善款,務求擴大服務範圍及提升服務質素,最終能惠及婦科癌症患者以至其照顧者的需要。
此外,兩機構今年亦於上述活動的網站同步推出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特輯「香港婦女婦科癌症自學計劃」,透過由多位專科醫生親身講解三種婦科癌症–卵巢癌、子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短片,協助本港女性及其家人加深對各類婦科癌症的認識,盡早正視婦科癌。
—————————————————————————–
病徵相似被忽略延誤求醫 卵巢癌誤當腸胃病
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主任顏婉嫦(圖左2)稱,卵巢位於盆腔深處,出現病變時可能沒有明顯病徵,又或者出現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大小便異常等毛病,所以很難在早期發現及求診。當腫瘤變大且擴散轉移至其他器官時,患者才能容易察覺,但求診當時已屆末期,難以單靠外科作治療。
港大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鄺靄慧(圖右2)引述近期研究指,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變異的女性,一生中患卵巢癌機會可分別增加高達七成和三成,她們可以主動透過基因測試,及早評估患癌風險和考慮接受預防性卵巢及輸卵管切除手術。然而這些患者僅屬少數,換言之大部分患者很難透過基因測試及早發現,需要仰賴患者加深病情認識及盡快求診。
不過,即使在末期才確診,也未必太絕望。港大婦產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嘉倫表示,近年發現血管增生是腫瘤生長和轉移的關鍵步驟,所以末期患者在進行化療時加服標靶藥物,以抑制血管增生,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達數個月。
其中劉小姐(圖右1)持續肚脹和腹部悶痛多時卻不以為意,直至近5年前確診為第四期卵巢癌,當時腫瘤已擴散至淋巴組織和肝臟。她先接受3次化療,待腫瘤縮小後才清除卵巢原發腫瘤,之後再接受標靶藥治療,最終病情受控,癌指數從確診時的逾2,900大幅降至近期的10左右,反映病情穩定。她自言:「身邊人都話我精神過佢,仲去到泰國同韓國旅行。雖然生卵巢癌好痛苦,但既然有標靶藥,唔使太過擔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