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戰爭無聲無息地始於1492年10月,敗亡者數以百萬計,百多年戰爭後受害人數仍有增無減。
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Rodrigo de Xeres上校帶着他的小隊巡邏,見一群土著圍在一起吞雲吐霧,好奇心驅使便決心嚐一口,不試猶自可一試便愛上那飄飄然感覺。這上校正是哥倫布副手,經他們船隊煙草第一次登陸歐洲,也開始了肺人之戰。
煙草被引入歐陸初期當然是高價的奢侈品,只有皇室貴族及富裕人家才能享用,故此在十六世紀初期肺癌基本上不存在,最早醫學文獻記載於1912年全球只有312宗肺癌,這戰役確曾在人類潛伏多個世紀才正式爆發。
十八世紀美國正式立國,發覺維珍利亞這廣闊土地是種植煙葉福地,再加上十九世紀初科技開始發達,自發明了自動捲煙機後才開始大量製造香煙,著名商人例如Tiny Philip Morris掌握種植和製煙技術後,接下來便要讓人民上癮,要引誘一個人上癮很容易,因為尼古丁本來就是致癮物質,但要讓千千萬萬人上癮就不大容易,千奇百怪廣告針對着各階層人民因應而出,其中最成功廣告推廣便是全球街知巷聞的Marlboro Man,一個有型有貌高大粗獷的牛仔在夕陽下騎着馬抽着一口萬寶路,由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這萬寶路人可說紅遍半邊天,惟人所不知就是這萬寶路人正正死於肺癌魔掌。
更難以相信是煙草商曾推廣香煙為保健用品,提神醒腦之餘還說可以減少哮喘,而第一份證實抽煙致肺癌的醫學文獻在1956年11月才面世於英國醫學雜誌(見圖),當年還是小伙子的Professor Doll研究41,024位英國醫生的抽煙習慣和死亡原因,發現有抽煙習慣的醫生中205位死於肺癌,而不抽煙者卻只有9位,相差近20倍之多。隨着這重大發現,科學界才正式面對這戰役,以抽絲剝繭方法從煙草中發現多種致癌物質,再以同樣物質應用於動物身上,確立了煙草的致癌能力。
當科學家努力求證之際,煙草商亦大力反擊,除僱用他們的科學家團隊嘗試證明煙草並非致癌外,更徵用大批律師用各種法律手段阻止這資訊廣轉,亦以政治方法阻擋任何禁煙行動,這樣子的肉搏戰打足二十年,真理才呈現,可惜煙草早已深入民間,肺癌數字亦已直線飆升,成為全球最致命的絕症。
到底醫生,科學家及病人們如何奮勇作戰,下回自有分解。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06/18680408
———————————–
醫然一笑︰肺人之戰(下)
|
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上回說到,十九世紀開始煙草風行全球,肺癌便也靜悄悄地成為人類頭號殺手,每年殺人無數,惟人類多年來懵然不知,直到六十年代才開始正視這戰役。
過去五十年,醫生及科學家須付出極大努力診斷及醫治肺癌,只可惜仍節節敗退,用上最新最有效化療放療,後期患者平均生存期仍不過一年,其中主要失敗原因是幾十年來我們對這敵人仍認識不深,過去醫學教材只把肺癌分成小細胞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而事實上非小細胞肺癌是由多種不同肺癌組成,對他們不甚了解情況下而對每位病者照辦煮碗,成績自然不如理想。
最大突破始於2004年,哈佛大學的Tom Lynch教授有見個別病人接受標靶藥Gefitinib後有極其良好反應,大塊腫瘤在短短幾星期內消失,他便決意向靶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作深入研究,從因子排列中發現每位有良好反應者必在exon19或21有突變,意思就是受體上的胺基酸發生輕微變化因而令癌細胞產生,標靶藥把這受體訊息關掉便能成功控制癌細胞。
最特別是這種基因突變以亞洲人不吸煙者居多,以香港為首的研究團隊亦相應起義,大家二話不說同心全力在短短兩年內完成了重大的IPASS研究(註),證實了有EGFR基因突變病人用標靶藥比較用化療好得多,從而改寫了肺癌歷史。
孫子亦云:「不戰而勝,善之善者。」
醫治肺癌若能做到不戰而勝便是病人福祉,按老生常談以免疫力治癌有可能做到不戰而勝,故此無論中藥,保健藥甚至神藥紛紛以增強免疫力為標榜。但事實上免疫系統極為複雜,並非坊間所說增加T-cell/ B-cell功能便可,原因是聰明癌細胞有避過免疫細胞追殺的能力,其中是運用一種名為PD-1/ PD-L1系統便令那些原本兇猛的追殺型T細胞(Cytotoxic T-cell)變得溫柔如水,因而失去殺病能力。現今我們已有藥物克制PD-1/ PD-L1系統,因而再次喚醒那些追殺型T細胞。聽來神奇,但很有可能不久將來會成為事實。
肺癌是一場戰役,我們初嚐點兒勝利味道,但事實上離開真正勝利仍有很遠很遠的路,惟靠醫生、科學家、藥廠、政府、病人及病者家人無私無怨地共同努力下,我們定能見到那勝利曙光。
註: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9
後記:文章節錄自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就職演講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13/18687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