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從癌症跑出馬拉松( 3 ), 曾經放棄

從癌症跑出馬拉松( 3 ), 曾經放棄

11-02-2014

 

曾經放棄
除了以上的問題,跑步也可能令你錯過了與朋友或家人相聚的時刻,而這些問題,就是讓人停止跑步的其中一些藉口。要知道一個自稱喜愛跑步的人,跑步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為甚麼突然放棄?請大家先來看一看本人的跑步歷史。
 
話說當年
話說本人廿多歲時,有一次朋友叫我上山晨運,他帶我上到城門水塘的引水道,自始,我愛上那俯視整個荃灣,有大地在我腳下的感覺,也就開始了每天早上八公里的晨運,跑了大約兩年多,直至搬離荃灣區才停止。
 
跑了兩年多,已成為生活習慣,為什麼會這麼容易放棄?
第一個理由是那時遷入的屋苑附近找不到適合的跑步路線,事實確實如此,因為那時屋苑附近正在興建高速公路,一旦離開了屋苑範圍,就要在狹小的行人路上,甚至沒有行人路的地方,閃避高速行駛的泥頭車和貨柜車。雖然屋苑的範圍很大,可以在屋苑內跑,我也曾嘗試在屋苑內跑,但清晨時分外出,鄰居的狗隻會先驚醒過來,跟著牠們的主人被狗吠聲吵醒,連續幾天後,人人探頭外望,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所以也不再跑步了。
 
而另一個藉口就是與工作有關,我當年可以每天早上跑一轉,是因工作地點離家不遠,而且是九時半才開工,有足夠時間跑步和回家沐浴更衣,吃個早餐才開工,但我搬到元朗後,需要花在交通上的時間多了很多,雖然我已習慣早起,但鄰居和他們的狗不習慣,那時我沒有想過可以利用公共設施,例如在工作地點附近,找個可以提供沐浴更衣的地方,我唯有說是被迫放棄,這就是我當年的第二個藉口!
 
時移世易
今天政府的場地增加了,一般在早上九時前或黃昏六時後都開放給公眾人士使用,可以讓我們較容易找到適合的場地,還有免費的儲物和沖身設施,對跑步愛好者來說算是無後顧之憂。
不過縱使有地方跑,但時間上未必能夠配合,早上要趕返工,沒有時間跑,放工後還要進修和出席其他活動,沒有活動的日子也要趕回家陪家人吃晚飯,還那有時間用來跑步。但能夠好好運用政府的運動場,在上班前或放工後到運動場跑三十分鍾,絕對是一個好選擇,而且今時今日跑步已成了一個熱潮,每晚都可以見到大批跑步愛好者在運動場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
開始跑步可能從此改變你和家人的生活習慣,也改善你和家人的健康,如果選擇晨早開跑,從此變成早睡早起,生活作息定時,配合均衡飲食,必定全家得益。
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想想怎樣加入跑步的行列,可能的話,盡快買雙跑鞋,享受一下跑友的樂趣,最重要的是跑步可以為你帶來開心!
 
驕傲VS自卑
我指出了地利人和的不配合令我放棄跑步,但這並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其實是隱藏於內心的驕傲與自卑。我自小的外表瘦弱,看似火柴枝的身軀,只有雙腳因為在中學階段因經常踢波,比較粗壯,但我還記得我最初只是跟著同學們執波,後來才是個負責執波的守門員,不過間中有機會踢其他位置的時候,我是可以跑足全場的,可惜沒有入球能力,所以我絕對不是一名運動健將。
 
二十多年前沒有太多人參與跑步,也沒有那麼多的跑步裝備,我初到城門水塘的跑道時,還是穿著踢波用的白飯魚。起初是慢慢的跑,但跑了一段時間後,己經好像雄霸了整條跑道,其實每天遇上的跑友只有三幾個,而且都不是恆常出現,我卻每天在同一路段上跑,怎不會是最快的,我回想那個年少氣盛的樣子,一定十分難看。
 
直到搬入元朗後的那幾個月,已很少跑步,但有一天剛巧見到元旦長跑的宣傳單張,記不清楚那是不是三公里的比賽。看過比賽資料,試跑那路線,發現可以接近他們,甚至比超越他們的紀錄,所以立下宏願要打破紀錄,把獎杯捧回來,還邀請了朋友來為我拍照,看了我這樣的鋪排,已可知我希望得勝的決心,可是這次卻是慘遭滑鐵
 
滑鐵成「奴」
當時我只是把失敗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例如上線時其他參與者彼此之間有講有笑,像很稔熟,自己卻被擠到較後的位置起步,雖然我在離開起跑地點不遠,正式踏上路面時,已跟上頭兩名的跑手,但沒想到有人為的障礙來阻礙自己和消耗自己的體力,而最大的疑點就是那兩位領先的跑手,到了中段就離開了賽道。今天回想起來,我還有一點值得讚賞的就是那份堅持,沒有跟著那兩位跑手離開跑道,由遙遙領先到看起一個又一個的背影超越自己,自己卻無力追趕,我還可以繼續前進,以全場二十六的名次完成比賽。
 
當時只有失望,卻沒有從自己的失敗中學習或作出檢討,沒想過自己沒有比賽的經驗,第一次比賽就想把獎杯拿走實在是太貪心,更沒想到自己沒有任何跑步裝備,穿的還是一對鞋底破了的白飯魚,更沒有考慮那兩名領先的跑手也可能因為互相角力而耗盡體力而被迫放棄,還有,還有……自己是否太輕視這場比賽和對手。但因為這次原來自為有十足把握的失敗,或許引發了從小積累下來的自卑感,就此放棄了跑步。

 

Alex Joyful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刑事調查取消器官捐贈登記可以提升香港人接受器官捐贈的意願嗎?
最近網絡上有關器官捐贈的議論鬧得沸沸揚揚,因為政府高官痛斥有市民意圖破壞器官捐贈系統、造謠作假。行政長官又宣稱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