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 口腔及咽喉癌 ) 無疤痕微創 治腮腺瘤

( 口腔及咽喉癌 ) 無疤痕微創 治腮腺瘤

16-10-2013

若患腮腺瘤,傳統手術會在面部和頸部留有明顯的疤痕,亦可能會傷害腮腺內的面神經,令部分良性腫瘤患者不願意接受手術,現時有無疤微創手術,減少手術的後遺症外,亦不會留下礙眼的疤痕。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耳鼻喉科榮譽教授袁寶榮表示,腮腺是口水腺之一,位於面側耳前皮下位置,在口水腺腫瘤中,80%發生在腮腺,該症成因不明,可能與自身免疫系統有關,每年約有60宗新症。而腮腺瘤亦有部分是良性,但沒有正式統計數字,估計每年約有200宗新症,當中會有5%至10%演變為惡性腫瘤。
傳統的腮腺腫瘤手術需要將耳前皮膚切開,切口要S形延伸至頸部,這種手術方法便會令面頸部明顯可見的永久疤痕,亦可能會傷害腮腺內的面神經,以及也可能會造成永久凹陷畸形。
袁教授為解決傳統腮腺腫瘤切除術的疤痕和凹陷畸形問題,他在耳背開刀,令疤痕「隱形」,以及改用微創射頻電烙雙極刀,可同步切割和凝血,以及使用延伸胸鎖乳突肌瓣,填補腮腺缺陷,防止面部凹陷畸形,亦可減低其他的併發症的發生。
患有紅斑狼瘡症的陳小姐,在去年10月時,覺得兩邊面不對稱,經檢查後,發現患有淋巴瘤,這是惡性腫瘤,當時她得知可能手術會留有疤痕,都有些擔心,後來,知道有無痕手術,便決定接受這種新技術。手術後,她表示,耳部的感敏度較弱。
傳統手術留有明顯疤痕
張女士在6年前發現患有基底細胞腺瘤,其腫瘤猶如荔枝般大,但屬良性,由於沒有生命危險,但手術後卻會留有長長的疤痕,「好似條蜈蚣咁」,便沒有接受手術,直至去年,得知可以接受無疤痕手術,於今年2月完成手術。
由2005年8月至今,已有30名腮腺瘤病人接受無疤微創手術,有關技術已在《臨牀耳鼻喉科雜誌》上發表。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香港乳癌基金會】第12屆周年乳癌科學會議2025 「乳癌年度新發展 – 從研究到臨床應用」 借鏡其他亞洲地區 推動全民乳癌篩查
【香港,2025 年 11 月 9 日】乳癌自1994年起成為本港女性的頭號癌症,每日平均有約15人確診乳癌。 […]
【跨境醫療】保誠與IHH醫療集團(北亞洲)深化合作 進一步拓展香港及中國內地醫療費用直付服務網絡
(香港,2025年11月10日)保誠保險有限公司 (「保誠」)今日宣佈,繼早前與 IHH醫療集團 (北亞洲)旗 […]
【HKNOS2025】探討復發性腦瘤治療的最新進展
非常榮幸出席HKNOS2025 年度科學會議,與各地專家交流分享 ,探討復發性腦瘤治療的最新進展」。 這為我們 […]
【精準治療】PTCOG-AO2025 圓滿舉行 專業人士齊聚一堂,積極交流最新粒子及質子治療技術。
亞洲-大洋洲粒子治療合作組第五屆年會(PTCOG-AO2025)於2025年11月7至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 […]
港大醫學院率先引入自體脂肪移植技術配合乳房保留手術 幫助乳癌患者回復體態重拾自信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研究團隊於香港開展一項臨床試驗,率先採用「自體脂肪乳房重 […]
養和醫療集團與西門子醫療簽署合作備忘錄 亞洲首部光子計數電腦掃描模擬定位系統 推進精準質子治療新里程
(2025 年 10 月 30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下稱「養和」)於 2025 年 8 月啟用全亞洲首部光 […]
ASPIRE 亞太區肺癌聯盟:政府主導肺癌篩查應擴大目標 中大研究指九成受訪者支持肺癌篩查 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組具成本效益
ASPIRE 亞太區肺癌聯盟:政府主導肺癌篩查應擴大目標 中大研究指九成受訪者支持肺癌篩查 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 […]
港大醫學院發現特定膳食油酸可增強抗癌免疫細胞功能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特定膳食脂肪酸能顯著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抗擊癌症的能力。研究 […]
【港大醫學院】揭示降膽固醇藥抗肝癌機制 「老藥新用」潛力巨大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研究團隊取得重大突破,發現被廣泛使用的降膽固醇藥物「阿托伐他汀」(a […]
中大與內地學者領導全球首個由中國學者主理的《刺針》癌症委員會報告 預計2050年肝癌患者翻倍 六成肝癌病例可預防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團隊與內地學者領導的《刺針》肝癌委員會發表《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指出全球超 […]
科大研發新型AI醫學影像技術 大幅降低99%輻射量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團隊研發出一項突破性的人工智能(AI)技術,只需利用極少量X光影像,即可 […]
轉移性大腸癌未必是絕路 做好後線治療規劃 平衡療效與副作用 助患者延長壽命並具生活質素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但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以致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有擴散,又或康復後復發並出現轉移。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