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論蕪文( 16 ) : 亞健康病之中醫觀點
「亞健康」是身體狀況介乎健康與生病之間的分水領區域。「亞健康狀態」則是不健康又不生病的一種灰色狀態,亦有人稱之為第三狀態。成因一般都是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沒有規律,精神也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居多。假若我們不加以正視這些問題,往後就會有機會出現相應的嚴重疾病,甚或影響日常生活。
臨床徵狀
「亞健康患者」往往伴見不少徵狀,例如疲勞、失眠多夢、頭痛、煩躁發怒、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健忘、貧血、痛經、消化不良、便秘、肥胖,以及較難承受壓力等徵狀,但是做健康檢查又沒有器質性病變,故這種表現有被稱之為亞健康狀態(病)。
中醫觀點
就中醫理論而言,「亞健康」是體內環境開始衍生了氣血、臟腑、經絡等調節系統的失衡現象,但尚未發展到「已病」階段。中醫「治未病」觀點對亞健康的狀態,有兩個體會:從健康到亞健康的預防,及從亞健康到疾病的防治,此即所謂「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未病先防」,即在「亞健康」發生之前,通過各種措施,築好一個有效的防火牆。證諸中醫學的健脾、和肝及滋腎的養生法則,及保健調養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提高生活品質與整體健康水準,還對亞健康的預防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明顯的優勢。
「既病防變」,是指早期診治「亞健康」,並掌握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及傳變途徑,以阻斷其發展與傳變。「亞健康」處在健康與疾病的中間狀態,中醫學在「治未病」指導思想下,根據辨證論治判斷「亞健康」可能的發展方向,並採取上述積極有效的預防手段,從而阻止其向疾病轉變。
「亞健康」實際上是一種生活方式病,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改善亞健康狀態(病)。
「患者」,請參照以下方法:
1.微笑——功效:清心除煩。早上起床後,對鏡自笑10秒。
2.童心——功效:疏肝解鬱。多親近及關愛小朋友。
3.樂善——功效:健脾補腎。逢賣旗日,請主動買旗(多多益善!)。
此外,日常生活作息,謹記保持充足睡眠,減少工作勞累,忌捱夜,多做適合自己體質的運動,飲食宜清淡及多吃深綠色蔬菜,忌辛燥食品及盲目進補,或多聽一些輕鬆調子之樂曲,這都有助我們身心開懷。
朱國棟中醫師( 201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