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理大學者新法 減化療抗藥性

理大學者新法 減化療抗藥性

10-06-2013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癌細胞對化療藥產生抗藥反應,是癌患者接受療程的最大難題。理工大學科研人員近年研發出逆轉劑,利用天然植物的黃酮類,以納米科技合成黃酮類二聚物,抑制乳癌、肝癌等癌細胞的蛋白將化療藥排出。小鼠實驗顯示,黃酮類二聚物的防排效用,較醫學界最尖端的同類研究高十二倍,毒性低三倍。另外,團隊亦初步發現至少五種組合,適用於對付抗藥性高幾百倍的癌幹細胞,減低癌病復發率。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周銘祥及教授陳德恒的研究團隊,○七年獲研資局撥款逾五百萬元開展「腫瘤多藥耐藥逆轉劑」研究。周銘祥指,約三至六成癌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對化療呈抗藥性,普遍原因是癌細胞上的跨膜蛋白P-糖蛋白(P-gp),猶如水泵,將化療藥排出。

  大豆、芹菜等約六千五百種植物均含黃酮類,他的研究就是利用植物的黃酮類,以納米科技合成形狀如啞鈴的黃銅類二聚物,「以抗乳癌藥物紫杉醇為例,若癌細胞呈抗藥性,要用三十倍藥量,才可抑制癌細胞,使用黃酮類則可阻塞蛋白將藥物排出,令癌藥恢復效力。」

  團隊最近完成有關研究的小鼠的毒性及藥效測試,證實使用黃酮類二聚物後,抗藥性的乳腺癌細胞體積縮小一半,只需使用原本分量的癌藥,即可對付癌細胞,效力比醫學界目前最尖端的同類研究成果高約十二倍,毒性低三倍,研究在今年四月獲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特別獎及金獎。

  另外,由於黃酮類二聚物成功組合需時,以往每個月只能產生極少量,但研究團隊最近運用新技術,加快組合黃酮類二聚物,以發掘有效藥物組合。周銘祥稱,下一步會走出大學,物色投資者,預計臨實驗需要三千至四千萬元資金,期望兩至三年內獲藥廠支持,推出市面。

  癌幹細胞的抗藥性較一般高幾百倍,周銘祥一年前亦開展有關研究,「若不斬草除根,癌幹細胞會如種子般將癌細胞分裂,引致癌病復發。」他指,目前初步發現至少五種黃銅類二聚物,有助防止癌幹細胞上的P-gp及乳腺癌耐藥蛋白(BCRP)同時將化療藥排出,「研究就是要不斷挑戰難度,預計一至兩年內完成小鼠實驗。」

城中活動

2024-01-10 11:45 上午 M+博物館免費藏品導賞遊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AXA安盛與聯合醫務宣佈策略合作
首次引入中國內地診所門診服務 滿足居住及往返內地港人的醫療需要 為大灣區客戶提供便利優質的跨境醫療服務 AXA […]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為養和質子治療中心開幕儀式主禮
(2023 年 12 月 2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今天舉行養和質子治療中心開幕典禮,標誌著全港首個質 […]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盛大開幕 標誌著香港在精準癌症治療的領域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盛大開幕 標誌著香港在精準癌症治療的領域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2023年12月2 日, 香港)養 […]
首項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銜接服務合作啟動禮
隨著中國内地與香港正式通關,往來兩地的人次顯著上升, 大眾對跨境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亦日益殷切。保誠保險有限公司 […]
【突破膽管癌治療局限】蔣子樑醫生
膽管是人體內一個細小器官,一旦出現癌變,致命率卻是極高,過往更因缺乏相關藥物,令群醫束手無策。幸而這個劣勢,隨 […]
養和、港大醫學院及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 聯合推動本港遺傳性乳癌及卵巢癌基因突變的研究
  (2023 年 11 月 15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港大醫學 […]
兌現「5日內開始電療」承諾 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助力患者把握黃金治療期
【2023年11月10日,香港】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Hong Kong Adventist Hospital […]
醫管局指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內地醫護工作符合期望
醫管局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實施近半年,10名來自廣東省三甲醫院的醫生,分別於九龍中、九龍西及新界西醫院聯網的 […]
港大醫學院發現癌細胞間互動模式 有望為肝癌治療領域帶來新的突破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病理學系任蕙蘋教授帶領的團隊近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揭示循環小細胞 […]
在家採樣檢測 HPV 助早篩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本港常見癌症及香港女性致命癌症之一,據世衛資料,95%子宮頸癌病例由HPV引發。除了傳統HPV和柏氏 […]
乙型肝炎民間篩查見成果 梁熙籲政府資助市民篩查
民建聯衛生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梁熙早前與社區組織銀騎士,於去年10月在柴灣漁灣邨舉辦「乙型肝炎社區篩查活動」 […]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美國默沙東藥廠攜手為製藥業界創造以數據驅動的新方案
(香港,2023 年 8 月 11 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夥拍美國默沙東藥廠(默沙東)舉辦「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