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活動
慢性淋巴白血病病治療新趨勢
開始日期: 2016-07-20 7:15 下午
結束日期: 2016-07-20 8:30 下午
地點: 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血癌解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療新趨勢」

 
由癌症資訊網、香港醫護聯盟主辦及香港楊森大藥廠全力支持,在七月二十日晚舉行的健康專題講座,邀得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廖崇瑜醫生主講「血癌解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療新趨勢」。
 
淋巴系統相當複雜,是人體對抗外界感染的一道屏障。淋巴細胞是一種負責對抗感染的白血球,於人體的免疫系統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淋巴細胞由骨髓製造,並分為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及NK細胞三種,而大部分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都是由B淋巴細胞病變而引致的。病變的B淋巴細胞不斷增生,並積聚於骨髓中,導致其他正常的細胞失去生長的空間,而骨髓中的病變B淋巴細胞可走進血液,並經由血液積聚在淋巴結及其他器官。
 
廖醫生指出,醫學界現時仍未清楚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真正成因,但研究指出癌症與細胞的染色體出現問題有關。人類細胞中共有23對染色體,每條染色體都主要由長長的DNA(去氧核醣核酸)組成,而分佈在染色體上面的 DNA片段 ,即基因, 負責指示細胞如何工作和表現相關的特性。一般而言,患者 最少有一組染色體出現異常,最常見的是第13對染色體出現缺失,這種情況較為樂觀;倘出現異常的染色體為11q或17p,則病情較難處理。大約 50%出現復發的患者均為染色體17p異常的患者。
 
廖醫生表示,儘管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真正成因仍未完全清楚,但以下因素會增加患病的風險:(1) 年紀較大(大部分患者為60歲以上);(2) 男性;(3) 家庭成員有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血癌或骨髓癌的病史;及 (4) 曾接觸某些農藥和殺蟲劑。
 
大部分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患者於確診時均無症狀,只是在定期檢查時才被發現血液內淋巴細胞的數量過高。很多晚期的症狀都是由於淋巴細胞數量過高,因而令骨髓內其他血球(紅血球、血小板和正常的白血球)失去生長的空間所致。主要症狀包括:
 
身體無力、疲倦(可能由於患者紅血球的數量偏低,即貧血所致)
發燒、容易受感染(雖然患者淋巴細胞的數量過多,但這些細胞無助他們抵禦感染)
異常流血或瘀傷(可能由於患者血小板的數量偏低,凝血功能因而受到影響所致)
夜汗
骨痛
體重下降
腹部疼痛或感到飽滯(由於脾臟或肝臟脹大所致)
淋巴結脹大,如頸部、腋下、胃部或胯下位置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診斷方法包括:
 
驗血:以檢查血液內各種血球的數量,包括紅血球、血小板和白血球,尤其是淋巴細胞有否出現異常,亦能顯示患者的器官,如肝臟、腎臟是否正常運作;
 
流式細胞術:透過辨認癌細胞上的標記,醫生能檢驗出患者血液內的淋巴細胞有否包含癌細胞。淋巴細胞上有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標記: (CD5+, CD23+, CD43+/-, CD10-, CD19+, CD20dim+, sIg dim+, cyclin D1-);
 
基因測試:能檢查患者的染色體異常,從而判斷處理患者治療的困難程度。倘患者只有13q缺失,則屬低風險,治療相對容易;倘出現11q或17p缺失,或帶有超過3種基因變異,則屬高風險,治療相對困難。
 
影像測試:透過電腦斷層掃瞄(CT scan)等影像測試,醫生能夠觀察患者體內的狀況,例如淋巴結及各器官有否出現腫脹。
 
骨髓活體檢驗:檢驗骨髓有助醫生掌握病情的嚴重程度。醫生會先用刺針從患者的髖骨抽出骨髓樣本,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樣本有否出現異常細胞。
 
醫生會根據患者出現的症狀,將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級。現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主要以Rai氏分期系統將病情分為零至四期。零期的患者一般只出現淋巴细胞數量過高的症狀,風險較低,一般未必需要即時治療,只要定期監察病情便可,其中位生存期超過十年。第一及第二期的患者,除淋巴细胞數量過高之外,還會出現淋巴結、脾臟或/及肝臟脹大等症狀,故醫生會小心衡量其病情是否有惡化跡象或出現的症狀而決定應否進行治療。至於第三及第四期的患者,由於已出現貧血及/或血小板數量過低等症狀,這意味著癌細胞已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故必須接受治療。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方法,包括:
 
化療:透過強效的藥物殲滅癌細胞,防止其繼續生長和分裂,但同時亦會損害正常細胞,導致脫髮、口腔潰瘍等副作用出現。現時,醫生一般會將化療藥物加上免疫治療藥物,或以多種化療藥物為患者治療,而較少單獨使用一種化療藥物;
 
免疫治療:免疫治療藥物可以單獨使用或結合化療藥物使用,其機理是在癌細胞上作標記,令患者自己的免疫系統針對癌細胞進行攻擊,需經由靜脈注射,因此患者有機會因靜脈注射而出現副作用,包括發冷、發燒、作嘔、出疹、疲倦等;
 
標靶治療:標靶藥物能針對癌細胞的標記,如某種蛋白質(如幫助癌細胞存活的激酶),去鎖定並殲滅癌細胞,對正常細胞的影響較傳統化療少,其副作用一般包括腸胃問題、皮疹、疲倦等。常用的標靶藥物包括布魯頓酪胺酸激酶抑制劑、PI3-激酶抑制劑及BCL-2抑制劑。廖醫生指出,對復發性或難治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不論哪一組染色體出現問題,布魯頓酪胺酸激酶抑制劑的療效顯著較免疫療法藥物為佳;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利用高能量的射線消滅癌細胞,惟這並非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僅用於紓緩局部症狀,例如骨痛,或因內臟(如脾臟)脹大而導致的飽滯感等;及
 
手術:由於白血病影響全身的器官,因此手術並非治療的主要方法;惟對部分脾臟脹大的患者,如化療及電療都未能改善,則可考慮以手術切除脾臟。
 
採用何種治療方法取決於患者的年齡及身體狀況、曾否接受過治療(如第一線治療?抑或復發或治療失效?)及哪一組染色體出現異常。廖醫生稱,對於17p缺失之患者,一般採用布魯頓酪胺酸激酶抑制劑作第一線治療,倘病情復發或第一線治療失敗,仍可採用PI3-激酶抑制劑結合免疫治療藥物,或BCL-2抑制劑。
 
廖醫生指出,患者對治療的反應,最理想的是能達致「完全反應」(Complete Response,簡稱CR),意即患者在療程結束後最少連續兩個月,且無出現淋巴結、脾臟或肝臟脹大及其他全身性症狀,及在沒有血球生長激素的輔助下血球數量回復正常。倘患者出現淋巴细胞的數量減少50%或以上,脹大的淋巴結、脾臟或肝臟體積減少50%或以上,及至少一種血球的數量回復正常或增加50%或以上,至少兩項並持續不少於兩個月,則稱為「部分反應」(Partial Response,簡稱PR)。達到「完全反應」或「部分反應」代表治療有效,患者的壽命及生活質素都能夠得到改善。
 
廖醫生提醒,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較容易出現感染及出血情況,故日常生活需注意護理,例如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使用利器時需加倍小心防止受傷。治療期間,患者可能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疲勞感和不適,應平衡休息及活動,並與醫生保持溝通,以便醫生更有效找出原因和提供處理的方法。此外,患者應保持積極的心態,充實自己的生活,才更有力量對抗疾病,早日踏上康復之路。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