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新聞稿 > 前列腺癌新症創歷史新高 日增五男「中招」

前列腺癌新症創歷史新高 日增五男「中招」

30-10-2017

前列腺癌新症創歷史新高 日增五男「中招」 中年患者飆升近四倍 腫瘤科夥泌尿科公布

「跨專科治療」新指引 病發前「零徵狀」的健康男分享患癌

全體大合照

前列腺癌被喻為「男人最痛」,即使患者早確診,成功接受手術切除前列腺,卻有機會傷及鄰近組織及

神經腺,導致尿失禁、甚至勃起功能障礙。 根據醫管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新數字,全港每年前列腺癌

新症已突破 1800 宗,新症連同死 亡人數都創下歷史新高,60 歲以下的「中年患者」更明顯急增。

在 2015 年,本港錄得 1831 宗前列腺癌新症,即平均每日有多五名男士確診,位列本港男士第三大

常見癌症。與 2003 年的 826 宗相比,增幅高達 122%。衞生防護中心的數字亦發現, 2015 年全港

共有 404 人死於前列腺癌,成為男士第五大的致命癌病,僅次於胃癌。

開幕儀式大合照

過往,不少前列腺癌新症年逾 70 歲,但近年數據顯示,60 歲以下的病人持續飆升,2003 年 的 37

宗,增至 2015 年的 175 宗,升幅近四倍。在 2013 年,便有 5 位患者未足 45 歲就確診, 其中一人

更只是 25 至 29 歲。當前列腺癌不再是「老人病」,對患者整個家庭的打擊尤其深遠, 而怎樣提升病

人的存活時間,正是醫學界之一大挑戰。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會長何立言醫生

眼見前列腺癌新症不斷攀升,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會長何立言醫生強調︰「如果不幸確診前列腺癌,首先

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前列腺腫瘤生長速度較慢,患者可根據化驗結果及醫生建議,再 評估治療的程序。

前列腺癌分為四期,第一及第二期的前列腺癌治癒機會較大,適合接受根治 性前列腺切除手術。」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會長鄺維基醫生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會長鄺維基醫生亦指出,該會去年進行的調查發現,前列腺癌病人出現負面情緒的

比例頗高,情況值得關注,建議醫護人員日後向病人解釋治療方案時,應多留意他們 的情緒反應,若有

需要,盡早介入及支援。當病人有需要作出醫療決定時,家人可參與其中, 更容易達成共識。

為加強前列腺癌病人的治療效果,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及香港泌尿外科學會去年組成專家小組, 著手製

訂一套適用於本港前列腺癌病人的「跨專科治療」指引,至今年夏季完成草擬工作,並 印成小冊子派發

給醫護人員。新指引涵蓋不同階段患者所需要的各種治療方案,當中包括本地 研究數據證實,正接受荷

爾蒙治療的前列腺癌病人,若考慮提早同步配合化療,可以有效將荷 爾蒙治療失效的時間推遲近 20 個

月,使患者的腫瘤持續更長時間受到控制。訂立新指引之後, 臨床腫瘤科醫生及泌尿外科醫生未來在何

時需要轉介病人方面,亦有更明顯的依據。

過去五年,聖雅各福群會一直與醫護人員合作,推動「煲呔健康男」前列腺癌公眾教育活動, 今年繼續

夥拍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及香港泌尿外科學會,聯同 16 個醫護團體及病友組織,合 辦「勇往直『前』

同樂日」,提升公眾對前列腺癌的關注。今年,同樂日更首度移師公眾場地 舉行,鼓勵病友及家屬走進

社區,親身提醒其他男士要預防前列腺癌。

經過連月來的籌備工作,超過二百名醫護人員、病友及其家屬今天齊聚赤柱廣場,呈獻一系列綜藝表演

及攤位遊戲,與眾同樂。活動開幕禮由擊鼓表演揭開序幕,醫護人員及病友以整齊一 致的鼓聲展示醫患

同行的精神,隨後的合唱、魔術及詠春環節,令現場氣氛高漲。

聖雅各福群會副總幹事李玉芝女士期望,透過今次同樂日,為病友及家屬打打氣,鼓勵他們與 醫護心連

心,攜手踏上康復大道。該會在 2009 年創辦首間非牟利的社區藥房 – 「惠澤社區 藥房」,向來致力

推動對癌病患者的支援,其中的「癌症專科支援服務」,除了提供藥劑師輔導, 亦有藥物資助、營養奶

粉餽贈、診病交通費等配套。

「煲呔健康男」2017 活動大使陳智燊(Jason)先生希望,今次活動能向社區推廣預防前列腺癌 的健康

訊息。陳智燊坦言:「提到前列腺健康,不少男士或會感到尷尬,甚至選擇避而不談, 但我深信每個人

皆有責任關注自身健康,因此十分榮幸能參與『煲呔健康男』活動,幫助公眾 打破禁忌,正視健康。在

是次活動中,一眾醫護人員、病友及其家屬團結一致的精神亦令我深 受感動,相信集眾人之力,將可幫

助病友勇敢面對疾病,度過難關。」

溫先生(Peter)及太太(Mary)作病友分享

「我一向無煙無酒、早睡早起、多菜少肉兼勤做運動,怎會覺得有病?」現年 65 歲的商人溫先生

(Peter),在 2013 年在全無徵狀下,確診前列腺癌。他花了半年時間,才慢慢接受噩耗, 幸身邊的妻

子 Mary 既淡定又樂觀,鼓勵他積極治療,「她說我不是入院治療,只是去『度假』, 不覺得我是很嚴

重的病人」,教他安然面對。

手術後,Peter 明白,人的生命不由自己掌管,決定放下繁重工作,寧願多點陪家人,昔日甚 少回家吃

飯的他,如今一周五晚留家吃飯,夫婦之間變得更親密。他更計劃下月提早退休,重 新訂定人生焦點:

「開心了很多,放下工作,壓力也大減。」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加入全球肺癌聯盟(GLCC)
全球肺癌聯盟 (GLCC) 是由來自全球 30 個國家超過 40 個患者組織組成的聯盟。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好 […]
戰勝食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1月25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戰勝膽囊癌及膽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2月22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拯救膀胱,戰勝膀胱癌!多學科專家告訴你如何兩全其美(2024-8-31)
2024年8月31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大 […]
2023肝癌治療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3年12月30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 […]
乳腺癌怎麼防治,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4年10月28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 […]
戰勝肺癌!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2024-11-30)
2024年11月30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 […]
養和醫療集團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 嶄新肝癌治療 Histotripsy 2.0 系統 引領癌症治療新里程 造福肝癌患者
(2025 年 4 月 29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獲李嘉誠基金會(基金會)捐贈嶄新的「肝癌無創組織碎 […]
【中西醫結合治療】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 演講報告
在很多的病症上,西醫和中醫都可以發揮互補角色。在癌症治療路途上,中西醫結合治療亦是大部分癌症病人的選項。「癌症 […]
【家支援醫事講】鼻咽癌 ——講座回顧
【鼻咽癌免疫治療—-講座回顧】 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浩勳醫生為大家深入講解鼻咽癌的早期與晚期症狀、 […]
容許犯錯:成長的必經之路
多謝@drip_music_records 的邀請、有機會和幾位音樂達人分享我對藝術治療的一些看法,相信再多的 […]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小冊子 出版咗啦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聯同 Hong Kong SBRT Study Group 合作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