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新聞稿 > 「關注化療後帶來噁心及嘔吐等副作用及其預防藥物」問卷調查結果公佈:化療噁心和嘔吐嚴重副作用,窒礙治療 其實可控

「關注化療後帶來噁心及嘔吐等副作用及其預防藥物」問卷調查結果公佈:化療噁心和嘔吐嚴重副作用,窒礙治療 其實可控

29-11-2022
化療噁心和嘔吐嚴重副作用 窒礙治療其實可控
化療噁心和嘔吐嚴重副作用 窒礙治療其實可控

【2022 年 11 月 29 日,香港】

由化療所引起的噁心和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簡稱 CINV)是治療癌症過程中常見的副作用。如果不加以適當控制的話,CINV 可以嚴重影響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和日常活動,甚至有可能影響他們接受化學治療的意願。然而,包括癌症患者在內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 CINV 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及早預防第一週期的CINV,更可以有效降低隨後化療週期出現 CINV 的風險。

關注 CINV 的問卷調查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於 2022 年第三季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162 名18至70歲以上的癌症患者,其中 86%的受訪者(139 人)在過去三年內接受過化療,目的是探索癌症患者 CINV 的副作用以及可以預防那些副作用的藥物的了解與認知程度,希望藉此引起社會對癌症患者 CINV 副作用的關注,並改善患者受CINV 困擾的情況及對未來治療的政策提出建議,最終讓更廣泛的癌症患者受惠,造福社群。調查顯示,這 139 名受訪者中,女性佔 71%。至於在癌症類別的分佈方面,乳癌佔最多,達 41%,其次是佔百分之 17 的大腸癌。

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者化療後曾出現 CINV 的情況,當中以50 歲以下群組出現的機率較高,並常見於使用高度(HEC)和中度致嘔性(MEC)化療藥的患者。有七成受訪者表示在化療後的第 2 到 5 日出現 CINV 等副作用,屬於延遲性嘔吐,高於出現急性嘔吐(24 小時內)受訪者的機率。如果化療後出現CINV等副作用,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會向醫護人員求助,而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會先向醫生尋求協助。幾乎全數受訪者(97%)表示 CINV 等副作用對飲食方面的影響最大,當中甚至有七成半受訪者認為其影響程度已達到高度至嚴重的水平。

對 CINV 存有誤解

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指出,CINV 不但會嚴重影響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而且會降低病人對抗癌治療的依從性,以至最終影響療效。嚴重的噁心嘔吐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缺乏營養、焦慮、體力狀況水平降低、傷口裂開、食道黏膜撕裂等嚴重後果。

按照發生的時間來判斷,CINV 可以分成兩種類型。急性CINV 一般發生在給藥後數分鐘至數小時之內,而延遲性 CINV 則多在進行化療24 小時之後發生,可能持續數天。吳劍邦醫生表示:「醫療研究顯示,如果發生第一週期CINV,出現第二週期 CINV 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6.5 倍,而出現第三週期的機率更會增加14 倍。所以,及早預防第一週期的 CINV,可以有效降低隨後化療週期出現的CINV 風險。」

有加強公眾教育工作的必要

目前,國際指引一致推薦「5-HT3 受體拮抗劑+NK1 受體拮抗劑+類固醇」的三聯方案,是中高度致嘔性化療藥物所致 CINV 的標準預防方案。混合止嘔藥物只需在每次化療週期的第一日服用 1 粒,相當簡單方便,一劑二合一,又可達到長效預防 CINV。
另一方面,調查中只有兩成半受訪者認為化療後的 CINV 等副作用是可預防的,有超過四成受訪者認為是無法預防的,有四成半受訪者認為即使仍然感到噁心,藥物能有效預防嘔吐已經足夠,50 歲以下群組更超過半數。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表示:「調查大部份受訪者對於預防CINV 的認知存在誤解,近全數受訪者對預防 CINV 藥物的認知嚴重不足,甚至有近三成受訪者表示不清楚或已經忘記了曾否服用過相關的藥物。因此,我們希望可以加強公眾教育方面的工作,讓癌症患者知道預防 CINV 的重要性,而且現時有適當的治療藥物可以控制甚至預防 CINV,並提供不同藥物配方讓癌症患者選擇,希望有助患者改善化療後的生活質素。」

關於癌症資訊網和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資訊網」由一群熱愛生命的癌症患者及康復者攜手組成的互助網絡平台,多年來致力為大眾提供正確、專業及適時的癌症資訊,並以正面態度與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分享、交流、同行,鼓勵他們以積極態度面對抗癌之路,並透過座談會、工作坊和小組關顧等團結同路人、交流信息、互相扶持,發揮互助互勉的精神。

隨著醫療日益進步,癌症可以說是由不治之症演變成慢性疾病。但同時衍生出另一問題,醫療支出日益上升,社區上的癌症服務需求亦變得甚為迫切;有見及此,癌症資訊網成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要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藥物或生活援助,並致力在病人漫長的醫治期間提供全面及合適的支援。本基金的服務發展及日常運作經費主要由「癌症資訊網」撥款支持,惟持續服務的需求甚殷,公眾的捐助對本基金至為重要。

右至左:「關注化療後帶來噁心及嘔吐等副作用及其預防藥物」問卷調查結果公佈記者會中,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及大腸癌患者 Candy 分享
右至左:「關注化療後帶來噁心及嘔吐等副作用及其預防藥物」問卷調查結果公佈記者會中,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及大腸癌患者 Candy 分享

 

關注 CINV 記者會
關注 CINV 記者會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港大醫學院發現特定膳食油酸可增強抗癌免疫細胞功能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特定膳食脂肪酸能顯著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抗擊癌症的能力。研究 […]
與浸大傳理學院同學分享癌症資訊網使命 傳遞正確健康訊息
感謝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與現屆同學們分享癌症資訊網在社會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透過社交媒體傳遞 […]
【中西醫結合】立即報名參加「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大腸癌交流研討會」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誠邀各位醫療界同仁,參加將於2025年11月29日至30日舉行的「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
【健康資訊節目】專家破解常見癌症謬誤|提升癌症知識,一齊健康識唔sick!
癌症資訊網製作嘅健康資訊節目「健康識唔sick」嚟到第二輯啦!😊 今輯繼續邀請到多位嘉賓,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健 […]
【肺癌腦轉移】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李兆澄醫生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陽 […]
【生蛇|帶狀疱疹】癌症病人疫苗接種建議
什麼是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俗稱「生蛇」,是由與水痘相同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 Varicella-Zost […]
【感恩分享】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圓滿完成!攜手同行,為患者點亮希望之路
衷心感謝各位的支持,「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已順利完成! 活動當日,我們見證了患者與家屬的積極參與,現場洋溢著 […]
【颱風樺加沙】|醫管局非緊急服務安排(更新)
在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期間,公立醫院的緊急服務,包括急症室、住院及緊急手術服務等會維持正常。 為確保 […]
氣泡治癌機本月中獲衞生署批准表列 學者:港已累積相當應用經驗
無創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治療肝癌儀器去年由李嘉誠基金會引入本港,至今治療約150位病人。衞生 […]
【施政報告2025】加強癌症預防、篩查、診斷和治療
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 政府會繼續鞏固香港在癌症研究及防控工作的領先地位,優化對癌症病人的服務 […]
【港大醫學院】揭示降膽固醇藥抗肝癌機制 「老藥新用」潛力巨大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研究團隊取得重大突破,發現被廣泛使用的降膽固醇藥物「阿托伐他汀」(a […]
【有誰共鳴】嘉賓:Grace
有誰共鳴 一位女性既是父母的女兒,是身邊人的伴侶。偶然遇上了癌症,多重身份要考慮的很多⋯⋯往往忘了照顧自己。 […]